易巧云
【摘 要】目的:探討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不同壓迫時間的效果。方法: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我科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應用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的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術后30分鐘即回病室后開始逆時針松橈動脈止血器四分之一圈,術后1小時松至1圈,術后2小時再松1圈,術后4小時完全松動扣帶,撤除止血器換無菌紗布貼敷。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術后2小時開始逆時針松橈動脈止血器1圈,以后每2小時松1圈,術后6小時完全松動扣帶,撤除止血器后換無菌紗布敷貼。比較2組患者術后出血、滲血、指端腫脹、麻木、疼痛、發(fā)紺的發(fā)生率。結果:兩組患者在術后出血、滲血方面無顯著差異,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手部腫脹程度實驗組低于對照組,手部舒適度方面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實驗組術后30分鐘開始逆時針松橈動脈止血器四分之一圈,1小時后松至1圈,2小時松第2圈,4小時后完全松動扣帶,撤除止血器換無菌紗布貼敷并未增加出血風險,縮短了壓迫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舒適度得到了提高。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冠心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要對象,致殘致死率都比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1]。隨著心導管器械的小型化,國內外開始采用經皮穿刺橈動脈的入徑,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療效確切、深受廣大患者的青睞。由于術中、術后的肝素化,使壓迫時間延長,尤其是氯比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增加了血管出血的風險,術后橈動脈穿刺部位的壓迫止血的效果直接關系到病人術后的康復,使得橈動脈壓迫器在冠心病介入術后逐漸得到推廣應用,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橈動脈止血器在止血效果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外觀透明清亮,質地柔軟舒適,可直接觀察到創(chuàng)口有無出血、血腫,一旦發(fā)生出血、血腫,立即一手固定壓迫板,一手調整螺旋手柄的松緊度,操作方便靈活。我科對2018年元月至2019年元月應用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的不同壓迫時間進行了研究,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元月至2019年元月在我科行冠狀動脈造影的160例患者,其中男96例,女64例,平均年齡65歲.患者均為橈動脈穿刺成功,凝血功能正常,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術后2小時開始松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1圈,6小時完全松完,實驗組術后30分鐘開始松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四分之一圈,4小時完全松完。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數據經graphpad軟件x^2進行檢驗分析。
1.2 方法 實驗組 本組患者術后30分鐘開始逆時針松橈動脈止血器4分之一圈,術后1小時松至一圈,術后2小時再松一圈,術后4小時完全松動扣帶,撤除橈動脈止血器換無菌紗布貼敷。對照組 本組患者按常規(guī)術后2小時開始逆時針松橈動脈止血器1圈,以后每2小時松1圈,6小時后完全松動扣帶,撤除橈動脈止血器換無菌紗布貼敷。
1.3 觀察指標<1>有無出血、滲血。<2>手腕部腫脹程度<3>麻木、疼痛。<4>有無指端缺血、紫紺。
2 結果
160例患者中,術后在出血、滲血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在手指腫脹、麻木、疼痛、紫紺、方面實驗組低于對照組。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術前告知患者介入術后采用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的優(yōu)越性、可行性、必要性,可請以往止血成功典型病例向患者現身說法,激勵患者提高對止血工作的信心,讓患者對橈動脈止血器有初步了解,知道術后如何配合。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手術的基本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并發(fā)癥。術前應做好藥物過敏試驗,術前1日按時給予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注意用藥后有無副作用。做好患者身份識別標記,如腕帶的佩戴,穿寬松的病員服,女性患者摘除胸罩、項鏈和手鐲,避免影響手術視野和操作,同時建立好有效的靜脈通道,穿刺好靜脈留置針,利于術中用藥。
3.2 術后護理
3.2.1 穿刺部位的護理 為防止穿刺過程中橈動脈痙攣,可予術前30分鐘給安定10毫克肌肉注射。由于每個病人手腕部粗細不一,應用螺旋式橈動脈壓迫器時可調節(jié)松緊束帶以能觸摸到橈動脈搏動為宜。使用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時要使病人手腕部保持伸直狀態(tài),避免過度曲伸,上肢避免劇烈運動,禁止做手腕旋轉動作,術側上肢嚴禁加壓,監(jiān)測血壓,靜脈輸液、采血等操作在對側上肢進行[3],術肢略抬高,勿下垂,用皮尺測量腕圍,前臂圍,如短時間內圍度增大提示有出血或靜脈回流障礙,及時查找原因給予對癥處理。護理人員應每隔15-20分鐘觀察一次穿刺部位出血情況,若穿刺部位出現紅腫、水泡等異常情況,需立即通知醫(yī)生,協(xié)助醫(yī)生處理解決。觀察術側上肢肢端的溫度.顏色,腫脹、麻木、疼痛感,觀察手指的活動度,橈動脈搏動情況,以及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腫脹等,如有異常及時調整橈動脈止血器加壓板的松緊度,4-6小時后無異常可逐漸放松止血器并撤除,撤除后,消毒后使用無菌敷貼保護。
3.2.2 止血的護理 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止血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感覺、活動度,患側手指末端的溫度、感知,動脈壓和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行嚴格觀察,對手指活動度不佳,顏色異常的患者,應適當降低患側肢體承受的壓力,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血壓,無異常者可適當抬高患側肢體,增加患側肢體靜脈血液回流量,緩解肢體壓力。有出血、滲血情況者,立即調整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的加壓板,達到有效止血。
3.2.3 手腕部活動度指導 術后1-2天避免在穿刺側行穿刺、測量血壓等增加肢體壓力的操作。穿刺點保持清潔干燥,避免腕關節(jié)劇烈過度伸屈活動。
討論
術后橈動脈穿刺部位的壓迫止血效果直接關系到患者術后康復,如術后橈動脈穿刺口壓迫時間過短或壓力過低,易造成局部出血 血腫,如壓迫時間過長或壓力過高,則阻礙術側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引起肢體腫脹 疼痛 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止血器具,其材料柔軟透明,是一種可調節(jié)手腕式束帶,通過一種特制的透明塑料面板,直接壓迫橈動脈穿刺部位,可直視橈動脈穿刺點,便于觀察出血、滲血情況,并可根據橈動脈搏動,末梢循環(huán)情況 滲血情況及時調整壓力,有效減少術后穿刺部位的并發(fā)癥,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具有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發(fā)癥少,不影響抗凝溶栓藥物的連續(xù)應用以及患者術后活動不受限制等優(yōu)點[4]。螺旋式橈動脈壓迫止血器止血設計把壓力直接作用于穿刺點局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局部周圍組織的壓迫,緩解了患者的不適感,并且易于觀察出血問題,臨床應用效果滿意,有效縮短壓迫時間可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程度。使用螺旋式橈動脈止血器病人無需嚴格制動,可以很快下床活動,從而減輕了長時間臥床引起的腰背酸痛,甚至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同時也使住院費用相應減少,縮短了住院時間,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李耀征,陳宇,李小紅.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2)117-118.
郭俊,徐帝非,沈下賢,等,兩類橈動脈壓迫止血器臨床應用效果
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7):577-580.
闞靜,劉玲玲,常蕓等,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 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38-739.
成小蓉,林小惠,陳志紅等,彈力加壓型止血器在橈動脈壓迫止 中的應用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6,21(6):5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