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宏彪 王中新 鄧春東
【中圖分類號】R4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細支氣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肺腺癌的一個特殊亞型,因其獨特的臨床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組織生物學行為、影像學征象等,表現缺乏特異性,臨床誤診率較高,為提高臨床醫(yī)師,尤其是基層醫(yī)師對該病的警惕性[1]。現將1例以肺炎為表現的細支氣管肺泡癌病例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女,60歲,農民,以“咳嗽、咳痰伴氣促1月”為主訴于2019年6月1日入院?;颊哂?月前因受涼后出現陣發(fā)性咳嗽、咳痰,為黃白色痰,易咳出,伴胸悶、氣促、背部酸痛、夜間汗多,自感發(fā)熱,但體溫未測,無咯血、胸痛,自服藥(具體不詳)癥狀無緩解,就診于當地衛(wèi)生院輸液治療10天(具體藥物不詳),咳嗽癥狀無緩解,伴有咳較多白色泡沫狀痰,胸悶、氣促明顯,偶有呼吸困難,伴乏力、納差,無發(fā)熱。入院查體:T36.8 ℃,P 81次/分,R 21次/分,BP 128/8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發(fā)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及大量濕啰音。心率81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2019.06.03)胸部CT:考慮雙肺葉感染;雙側多發(fā)滲出性病變并肺實變;縱隔淋巴結稍大;雙側胸膜增厚,右側少量胸腔積液;胸椎退變。血生化:C反應蛋白16.8mg/l;細菌結核桿菌抗體:陰性;術前三項:陰性;癌胚抗原 7.46ug/L;癌抗原-125 36.93IU/ml;肌鈣蛋白 0.02ng/ml;血常規(guī):白細胞 4.73*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86.7%。呼吸道六聯檢:陰性;血沉25mm/h。入院診斷:雙肺肺炎,予以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同時予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乙酰半胱氨酸顆?;档戎委?,但積極治療5天后,患者臨床癥狀無緩解,呼吸困難逐漸加重,仍有咳嗽、咳痰,考慮抗感染效果不佳,未覆蓋可能病原菌感染,為尋找病原學等依據,予以行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示:兩側支氣管見大量白色泡沫樣分泌物;氣道通暢,未見新生物。行左下葉基底段肺泡灌洗,同時行支氣管鏡下粘膜活檢術。氣管鏡病理結果會是:考慮腺癌(貼壁生長型);氣管鏡刷檢未查見異型細胞。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及病理結果等,修正診斷為雙肺肺炎、細支氣管肺泡癌。遂轉入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2 討論
本例患者以咳嗽、咳痰、氣促為主要臨床表現,其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其胸部影像學顯示雙肺多發(fā)滲出性病變,極易簡單誤診為單純性的雙肺肺炎,尤其在基層醫(yī)院。但該患者入院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胸部影像學見雙肺多發(fā)滲出性病灶伴實變,需警惕其它病因,遂完善支氣管鏡檢查,行支氣管鏡見雙側各葉段支氣管見較多白色泡沫痰,反復吸引后見官腔通暢,未見明顯異常。鑒于此,予以氣管鏡下左下肺支氣管粘膜活檢術。術后病理結果為腺癌細胞貼壁生長,結合病理活檢、臨床癥狀等,診斷為細支氣管肺泡癌。BAC屬于肺腺癌的一種特殊亞型,約占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4%。多見于中老年女性,有關數據統(tǒng)計顯示50%~70%的患者為女性,而鱗癌和其他類型的腺癌中女性所占比例確分別只有27%和44%[2]。BAC是一種惡性程度低,腫瘤生物學行為不活躍,早期發(fā)展相對緩慢的腫瘤,同時也是一種具有特殊臨床表現、影像學改變等一種的肺癌。它起源于細支氣管的Clara細胞、黏液分泌細胞及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其病理特征是癌細胞形成單層或多層立方或柱狀細胞形態(tài),沿肺泡壁及細支氣管壁呈伏壁式生長而鋪于其表面,肺泡結構仍然存在[3]。
BAC的病理特點決定了其不同的臨床表現及CT征象,按其影像學表現,可以分為孤立結節(jié)型、肺炎實變型、彌漫結節(jié)型[4、5];孤立結節(jié)型CT征象見病變多位于雙肺上葉,且在肺野外圍胸膜下常見,多呈小結節(jié)或結節(jié)狀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可具有一般肺癌的CT征象,如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肺炎實變型CT見病變常按肺葉、肺段分布,常見支氣管充氣征、磨玻璃影及蜂窩征等。彌漫結節(jié)型CT見為雙肺廣泛分布的粟粒樣性結節(jié),大小約2~3mm,分布以中下葉為主。雙肺結節(jié)影對稱或不對稱,結節(jié)間部分可相互融合成塊。本病例見CT征象為雙肺多肺葉滲出性病變,按照影像學表現為肺炎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臨床表現見該患者咳嗽、咳痰癥狀,但痰量并不是大量,僅存在明顯的呼吸困難,余未見特殊體征,隨著疾病進展,呼吸困難為肺炎型支氣管肺泡癌突出的臨床表現之一,但臨床醫(yī)師容易忽略,僅認為肺炎,從而延誤治療時機[6]。因此在臨床工作中,經抗感染無效或效果不佳時,應盡早行氣管鏡檢查,獲得病理學依據可確診,以免延誤診斷及治療,同時應提高對BAC的影像學表現及其類型的認識,可減少漏診誤診。
參考文獻
李艷肖,史金英,柴書坤等,細支氣管肺泡癌一例誤診辨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5),23-24.
Qin K,Radioligy DO. CT Imaging Features Analysi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J].Modern Medical Imageology,2016,25(23):61-62.
李佩佩,王金榮,馬秋等,細支氣管肺泡癌誤診為肺炎1例分析[J],國際呼吸雜志,2015,35(22):1723-1725.
葉亮,黃勇,簡潤強,肺炎型細支氣管肺泡癌的CT征象[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5):56-58.
李巨春,李琦,易勛平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CT診斷與鑒別[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32(14):2218-2220.
孫一笑,肺炎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誤診為肺炎案例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