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啟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由病毒直接侵襲心肌細胞引起的急性炎癥反應,出現(xiàn)心肌溶解、壞死、變性及細胞浸潤等綜合性病變的臨床疾病,為常見于兒科的臨床疾病之一,該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熱、嘔吐、心悸、頭暈、腹痛等為主,患兒的心肌酶譜往往表現(xiàn)為異常升高的狀態(tài)[1]。由于該疾病發(fā)作時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有可能會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休克等情況,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而目前臨床中尚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使用常規(guī)的方法治療往往效果不佳[2]。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劑,本研究以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得到了較為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根據(jù)隨機原則將于2017 年3 月至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均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齡2.0~11.0 歲,平均(7.69±1.49)歲;病程 1~11 d,平均(5.49±2.14)d。丙種組 38 例,男 20 例,女 18 例;年齡 1.5~10.0 歲,平均 (7.14±1.26)歲;病程1~10 d,平均(5.21±2.07)d。比較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本研究的患兒經心電圖檢測均有程度不一的ST-T 段異常情況,均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障礙。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監(jiān)護人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將營養(yǎng)心肌藥物、抗病毒藥物、維生素C、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常規(guī)治療方法應用于常規(guī)組患兒,而丙種組則在常規(guī)組患兒對癥治療的前提下加用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在患兒住院1 d內使用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將劑量為2 g/kg 丙種球蛋白24 h 緩慢輸入。對兩組患兒2 個月治療期間的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均進行嚴格監(jiān)控,并每周檢查1 次心肌酶和心電圖。
將治療后兩組患兒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 乳 酸 脫 氫 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心肌酶譜進行觀察與比較并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療效標準共分為治愈、好轉以及無效,若經治療后患兒的心電圖與心肌酶譜檢測結果為已恢復正常狀態(tài),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則判定為治愈;若經治療后患兒的心電圖與心肌酶譜檢測結果為有所改善的狀態(tài)(恢復程度為75%以上),且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有所改善(改善情況為75%以上)則為好轉;若經治療后患兒的心電圖、心肌酶譜以及臨床癥狀均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的跡象甚至出現(xiàn)惡化則為無效[3]??傆行?(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丙種組患兒的CK、CK-MB、LDH 的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水平比較 (±s,u/L)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水平比較 (±s,u/L)
組別常規(guī)組丙種組t值P值例數(shù)38 38 CK 166.54±16.84 151.05±12.37 4.570 0.000 LDH 138.21±15.47 121.46±13.81 4.979 0.000 CK-MB 18.48±5.95 14.32±6.01 3.032 0.003
治療后丙種組的總有效率為89.47%,高于常規(guī)組的總有效率68.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例(%)
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目前雖尚不明確,但與病毒侵染患兒的心肌從而引起患兒機體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的情況有一定關系,因而治療中可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以充分發(fā)揮常規(guī)治療的效果[4]。
丙種球蛋白為針對性作用范圍較廣的中和抗體,丙種球蛋白中含有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體,可在有效清除患兒體內病毒的同時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促進免疫反應發(fā)揮清除病毒的作用[5]。在本研究中,治療后丙種組患兒CK、CK-MB、LDH 的心肌酶譜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且丙種組的總有效率為89.47%,高大于常規(guī)組的68.42%(P<0.05),表明了丙種球蛋白的應用使得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這可能是因為丙種球蛋白作為一種中和抗體可使多種類型的病毒中和,從而能快速地清除患兒體內的病毒,同時丙種球蛋白還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通過建立機體的免疫屏障使得氧化應激反應降低,從而使得心肌酶譜的水平異常狀況降低并使心肌的損傷降低,進而使得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通過與常規(guī)治療藥物聯(lián)用,可使患兒在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同時對癥治療,從而表現(xiàn)為丙種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6-7]。此外有研究表明[8-10],在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使用丙種球蛋白可對患兒體內的T 淋巴細胞進行調節(jié),使得患兒體內T 淋巴細胞的活性降低,從而使得由心肌受損引發(fā)的免疫應激反應降低。在本研究中,丙種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能與丙種球蛋白抑制了患兒體內的T 淋巴細胞活性有一定的關系,這使得患兒免疫系統(tǒng)紊亂的狀態(tài)得以調節(jié),通過抑制抗體的生成使得機體免疫應激反應水平降低,進而減少心肌損傷,從而表現(xiàn)為CK、CK-MB、LDH 的心肌酶譜水平降低。
綜上所述,在沖擊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丙種球蛋白的臨床療效顯著,在配以常規(guī)基礎治療的前提下,可使患兒的CK、CK-MB、LDH的心肌酶譜水平顯著下降,因而可進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