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龍
(湖南強邦土木技術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H大橋位于黃河大橋的南部接線上,在1989年建成,屬于簡支板梁橋,樁號為K670+720,跨徑在3~10 m之間,交角為120°,總長度為34.04 m,橋面的總寬度為23.0 m,高度為3.5 m,護欄尺寸為2×0.5 m,橋體的上方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方采用四柱式墩臺與鉆孔灌注樁。近年來,在橋梁質(zhì)量檢測中發(fā)現(xiàn)1#與2#墩蓋梁存在安全隱患,已經(jīng)對橋體的正常使用構成威脅,經(jīng)過安全等級評定該橋為“危橋”,主要病害為:1#中墩蓋梁底面混凝土過于松散、保護層面腐蝕嚴重,出現(xiàn)明顯的腐蝕與剝落,梁底主筋與箍筋暴露出來,且有嚴重的腐蝕痕跡;2#中墩蓋梁的側面存在起皮、剝落等情況,且混凝土不密實、箍筋裸露于外,出現(xiàn)嚴重的銹蝕情況,針對鋼筋銹蝕情況進行檢測,結構顯示,梁底主筋截面已經(jīng)銹蝕50%左右,箍筋界面已經(jīng)銹蝕約70%。
針對橋梁中存在的上述病害,經(jīng)討論決定按照原本結構設計,采用粘貼碳纖維布與鋼板的方式進行加固處理,主要的設計方案如下:在梁底受拉區(qū)加固中,采用混凝土結構修補膠對截面進行補強,以此消除梁表面的病害;對于梁底主筋銹蝕情況,將JGN-TD底膠涂抹在梁底,再利用面膠粘貼三層型號為CXC-300型的碳纖維布,達到加固補強的效果;
在梁體懸臂端加固中,由于臂長較長,且受拉區(qū)的主筋無法滿足當前荷載要求,因此可利用粘鋼結構膠,將型號為7000×300×300 mm的鋼板進行粘貼,使其得到加固補強;在梁體橫斷面加固中,根據(jù)箍筋銹蝕情況,在梁底涂刷JGN-TD底膠后,沿著梁體的長度采用碳纖維布U型箍條進行加固,為了提高箍條的粘貼效果,還可在受拉區(qū)頂部粘貼一層CXC-300型號的碳纖維布壓條;
在鋼板植筋加固中,在設計位置利用φ12鋼筋將其加工成緊固螺栓,先用機械成孔,再用型號為JGN-Z植筋結構膠粘牢,孔徑為16 mm,栽植的深度為150 mm。在罩面防護中,為了避免膠體因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下對鋼板造成侵蝕,當碳纖維布與鋼板粘貼完畢后,應在鋼板、碳纖維布與螺栓的外面涂抹JGN-TM面膠,經(jīng)過自然風干后,在蓋梁表面涂抹一層厚度在20 mm左右的水泥砂漿防護層,使罩面得到有效防護。
針對H大橋中蓋梁加固工程,采用粘貼碳纖維布的方式來完成。
(1)在施工前準備中,應認真閱讀施工圖以及相關文件,按照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施工與組織方案,準備好碳纖維布、機具以及膠結材料,對原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實驗,確保其與工程需求相符合,起到最大的加固效果;
(2)在基底處理中,利用角磨機對構件轉角基面進行打磨,使轉角處成為半徑超過20 mm的圓弧,利用空氣壓縮機對構件表面進行修正,并將雜物清理干凈,保持干燥;
(3)在底膠配置與涂抹中,按照說明書對JGN-TD底膠進行配比,使其數(shù)值稱量準確,并攪拌均勻,底膠現(xiàn)用現(xiàn)配,每次配置量不應超過1 000 g,在配置完畢后最好在30 min內(nèi)用完;在使用中利用毛刷將底膠均勻的涂抹在構件表面,待其干燥后,才可開展后續(xù)工作;
(4)在面膠配置與涂抹中,按照說明書對JGN-TM面膠進行配比,使其數(shù)值稱量準確,并攪拌均勻,底膠現(xiàn)用現(xiàn)配,每次配置量不應超過1 000 g,在配置完畢后最好在30 min內(nèi)用完;在使用中利用毛刷將面膠均勻的涂抹在裁剪完畢的碳纖維布表面,并在拐角、搭接等位置適當多涂抹一些面膠;
(5)在碳纖維布粘貼時,將布料拉緊對齊后粘貼,順著相同的方向用刮板反復按壓,將氣泡排出,直至膠料滲出,再對面膠進行涂刮,使面膠均勻的滲透碳纖維布;如若需要搭接,則長度應控制在200 mm以上,在多層布料同時粘貼時,不得在相同位置重復搭接,且要等到纖維布外表膠液干燥后再進行下層粘貼;在粘貼碳纖維布U型箍時,首先在鋼板底部利用結構膠制成斜度超過1∶2的斜坡,確保U型箍與鋼板緊緊的固定在一起,在二者相交位置,將螺栓的平墊、螺絲帽等拆除,在U型箍上開孔,將開孔套入螺栓中,使U型箍與鋼板貼緊后,再將平墊、螺絲帽按好并擰緊;
(6)對碳纖維布的粘貼程度進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縫隙或氣泡,應用針管將面膠注入其中,再沿著相同的方向進行刮壓,使其粘貼得更加密實;待檢查合格后,先在纖維布的表面涂抹兩層結構膠,再均勻的灑上小石子,石子的粒徑不超過10 mm,在自然環(huán)境下風干;5 d后在蓋梁表面涂抹水泥砂漿,厚度在20 mm左右即可,確保罩面得到有效防護。
針對H大橋中蓋梁加固工程,采用粘貼鋼板的方式來完成。
(1)做好鋼板與混凝土的表面處理工作,確保構件表面完好,如若表面較臟,可采用硬毛刷配合高效洗滌劑,將表面油污、雜物進行沖洗,再對粘合面進行打磨,去除2~3 mm的表層直至露出新面,如若表面不是特別臟,可直接打磨粘合面,去除1~2 mm即可,在自然風干后利用丙酮擦拭表面即可;如若鋼板表面存在銹跡,則利用磨光機進行打磨,直至表面光澤,打磨紋路應垂直度鋼板受力方向,再涂抹丙酮后,使表面恢復潔凈;
(2)植入緊固螺栓。根據(jù)設計位置,利用鉆孔機械對鋼板進行打孔;在粘貼表面準確的標記出鋼板孔徑的位置,根據(jù)設計的孔徑與深度要求,利用沖擊鉆成孔,在完畢后利用空壓機將雜物吹凈,并確??咨?、直徑符合標準后,臨時封閉孔口;以設計尺寸為參考,截取適當?shù)穆菁y鋼筋,一端利用車床套絲,并配置平墊、螺絲帽等,使其成為專業(yè)的緊固螺栓,將表面的油污去除,再次清理孔內(nèi)碎屑后將GJZ-Z植筋錨固結構膠填充其中,當孔內(nèi)有少量膠體溢出時停止填充,植入的螺栓應與粘合面呈垂直狀態(tài),在植入后6h內(nèi)不可干擾,一旦出現(xiàn)較大擾動,則需要重新植入;
(3)在配置和涂敷膠結劑時,粘鋼結構包括兩個組份,分別為甲和乙,在使用時將這兩個組分按照規(guī)定要求進行配比融合,將其放置到干凈的容器中,沿著順時針方向攪拌,最大限度減少空氣混入產(chǎn)生氣泡,當色澤均勻后停止攪拌,按照粘貼實際需求合理配置膠體量;在配置完畢后,將其均勻的涂抹到處理完畢的鋼板與構件上,厚度在1~3 mm左右,膠層應中間厚、邊緣薄;
(4)在粘貼與固定鋼板時,將鋼板放置在設計位置,均勻擠壓后用皮錘由中間朝著外側邊緣均勻敲打,提高粘接的緊密度;在粘貼完畢后,將平墊、彈簧墊等安裝到緊固螺栓上,并將螺帽擰緊,緊固順序應是從鋼板的中間向兩側進行,利用粘鋼結構膠在常溫狀態(tài)下固化,3 d后才可投入使用;
(5)對鋼板粘貼質(zhì)量進行檢查,如若發(fā)現(xiàn)粘貼鋼板與構件之間密實度不足,則需要進行注膠處理,確保鋼板與混凝土連接為整體,且共同受力;在檢查合格后,首先用結構膠均勻的涂抹在鋼板與螺栓的表面,再均勻的灑上小石子,石子的粒徑不超過10 mm,在自然環(huán)境下風干;5 d后在蓋梁表面涂抹水泥砂漿,厚度在20 mm左右即可,確保罩面得到有效防護。
通過靜載實驗的方式對H大橋的加固效果進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橋梁測點的應變基本相同,這意味著橫向?qū)ΨQ荷載中蓋梁具有較強的受力特性,具體的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橋梁加固后實測值與理論值對比
從上表中數(shù)值可知,撓度實測值小于理論數(shù)值,卸載后橋體的殘余變形量較小,說明加固后橋梁的剛度與規(guī)定要求充分符合,同時也證實了粘貼碳纖維布與鋼板加固技術的作用與優(yōu)勢,使H大橋在1#與2#中蓋梁、梁底等方面存在的諸多病害得到有效處理,最終獲得理想的加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