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章
(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平鎮(zhèn)管理處,陜西 西安 710065)
某隧道位于鐵路車站之間,全長616 m,出口段為表土順基巖面滑坡,上方覆土厚在7~12 m之間,埋深較小,屬于淺埋隧道,未能形成承載拱,在暗挖掘進過程中容易出現地表開裂、沉降等問題。在出口段開挖過程中,發(fā)現掌子面底部出現少量涌水問題,持續(xù)掘進突發(fā)涌泥現象,導致工程施工受到了阻礙。分析工程所在位置地質資料可知,該段屬于泥質白云巖和泥灰?guī)r地段,存在多處斷裂發(fā)育,夾雜厚粉質黏土和砂礫混合物。隧道開挖面超出了地下水位,同時圍巖不穩(wěn),部分位置屬于強風化到全風化,多為軟巖,存在極發(fā)育節(jié)埋裂隙。如果按照工程原設計進行初期支護,容易因支護強度不足造成承載圍巖變形,從而引發(fā)支護破裂,給工程施工帶來安全威脅。
結合工程施工情況和地質條件,針對不良地質段還應實施全斷面水平高壓旋噴注漿加固。具體來講,就是需要在隧道開挖外輪廓周圍構成穩(wěn)定固結體,通過超前大管棚剛性支護完成出口段預支護,使圍巖抗壓能力得到提高,為開挖施工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實際采用高壓旋噴注漿技術,需要結合開挖引起的掌子面松弛程度確定施工范圍,同時結合地層狀況確定樁體直徑及布置間距。此外,還應結合地質條件、開挖斷面等各種因素對樁長、注漿參數、樁體傾角等因素進行確認,從而提出科學施工方案。結合工程資料,決定在注漿前完成止?jié){墻施工,墻厚為2.5 m,嵌入圍巖深約1 m,利用C30混凝土進行澆筑。在周邊位置,需要完成兩排長2 m、直徑25 mm的砂漿錨桿安裝,保持1 m排距,環(huán)向間距為1.5 m。施工前,需要利用直徑108 m鋼管焊接法蘭盤進行掌子面涌水集中引排。在止?jié){墻周邊,需要完成長2.7 m、管徑42 mm的導管預設,數量為5根,用于對墻與支護結構間隙進行注漿封閉。施工采用大型鉆機,需要在墻后進行10 m作業(yè)平臺預留,平臺拱頂和供面保持5 m距離。施工結束后對該范圍場地進行硬化處理,在整平壓實后進行C20混凝土澆筑,厚20 cm,為鉆機移動提供便利。
在高壓旋噴注漿施工方面,需要采用循環(huán)方式進行注漿加固施工,每個單循環(huán)長25 m,開挖長20~30 m,完成3~5 m止?jié){盤預留,以實現下一注漿循環(huán)操作。針對出口段,需要沿著開挖外廓落線完成2圈注漿孔布設,位置在輪廓線外5 m。每次循環(huán)注漿,需要完成74個注漿孔設置,同時完成45個超前管棚孔預留。針對止?jié){墻后方10 m位置,需要實施徑向注漿加固,即在初期支護中完成鉆孔,孔深3 m,孔徑50 mm。結束后進行清孔,然后將長3 m、直徑42 mm無縫鋼管頂進,保持30 cm孔口外露長度,之后利用錨固劑完成孔隙填充。從整體來看,注漿孔呈梅花形布局,保持1.2 m的孔間距。針對縱面,需要從兩側開始注漿,然后在加固區(qū)完成搭接。施工采用的注漿材料為水泥—水玻璃混合漿液,需要結合實際地質條件進行材料配合比調整。
在水平高壓旋噴注漿施工過程中,需要按照方案完成測量放樣,確定鉆孔位置。如表1所示,為施工采用的注漿鉆注設備。在鉆孔作業(yè)時,將鉆機移動至鉆孔位置,使鉆頭與旋噴樁孔中心對正后,可以先以0.5 MPa壓力進行射水試驗,確認噴嘴暢通后,可以進行鉆進。采用的鉆頭直徑130 mm,按照設計外插角和孔位坐標初期應保持低速鉆進,鉆深達1.5 m,之后進行長1.5 m孔口管安裝,直徑為108 mm,厚為5 mm。實際安裝孔口管,需要利用錨固劑進行鞏固,以免漏漿問題產生。錨固后,利用直徑90 mm鉆頭持續(xù)鉆進,孔深5 m,然后安裝堵漿頭注漿。注漿結束后,需鉆進5 m,然后再次注漿,實現反復循環(huán),直至達到設計深度。鉆孔時,可以將射水壓力從0.5 MPa提高至1 MPa,使摩擦阻力得到減小,以免出現噴嘴堵塞的情況。鉆孔作業(yè)期間,需要加強鉆壓控制,保證鉆孔角度符合要求,同時能夠破土碎巖。同時,需加強鉆進速度控制,在表土層鉆進時鉆頭線速度在2~3 m/s之間,達到軟巖層在1.7~2 m/s之間,到達礫石層應在1.6~2.4 m/s范圍內。
表1 工程施工采用水平高壓旋噴注漿鉆注設備
在注漿施工期間,需要采用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按照水泥∶水∶速凝劑=1∶1∶(0.02~0.03)比例進行漿液配置。采用的速凝劑為氯化鈣,配置時需要先在攪拌桶中放入結晶水,然后添加水泥和速凝劑,攪拌10~20 min后,將桶底閥門打開,實現0.8 mm過篩。利用泥漿泵抽出泥漿,利用0.8 mm過濾篩再次過濾后,可進入主泥漿池待用。在高壓注漿階段,需要將漿液密度控制在1.3~1.49 g/cm3范圍內,采用直徑2.9 mm噴嘴,流量為80 L/min,注漿壓力在14~24 MPa范圍內。按照由外向內、由上到下的順序,可以進行間隔跳孔注漿。采用旋噴注漿技術,利用高壓泵向鉆機輸送泥漿,在鉆桿旋轉和提升過程中,漿液將從孔底冒出,然后由下而上進行旋噴施工。在首根鉆桿從地面提出后,需要停止壓漿,直至壓力下降后將鉆桿拆除,然后直至漿液壓力達到設計值可繼續(xù)注漿。反復循環(huán),可以將噴頭提高到樁頂位置。在注漿壓力超出設計值3~4 MPa,且穩(wěn)定壓力10 min后,可結束注漿。未免樁頂凹陷,還應意識到漿液與土層混合后會凝固收縮,因此結束期間應實現1~2 min低壓補漿。施工期間,冒漿量應不超過正常量20%,否則需查明原因,對旋噴參數進行調整。旋噴期間需要連續(xù)提升鉆桿,對鉆桿進行拆卸或接長需要保證搭接長在100~200 mm之間,防止斷樁問題的發(fā)生。
完成注漿后,可以進行管棚施工,在完成測量放線后,按照設計位置進行開孔。在調整后鉆機角度后,可以進行引孔。大管棚安裝期間,應確保達到設計深度。完成管棚布設后,需要實施全孔一次性注漿,采用與旋噴注漿相同的材料和配合比,注漿終壓控制在2~4 MPa之間。針對加固工程,檢查旋噴質量需要保證檢查樁數達到總數5%,發(fā)現異常樁需要通過鉆取巖芯等方法確認質量是否合格。
為確定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對隧道的加固效果,還要利用FLAC3D專業(yè)軟件按成加固段數值模擬分析,利用geog-rid單元實現旋噴區(qū)、襯砌結構及圍巖模擬分析,利用shell單元模擬臨時仰拱,利用pile模擬大管棚。在對起始斷面注漿效果進行檢驗時,控制斷面分別為5 m、10 m、15 m、20 m、25 m的斷面,如圖1所示,為各斷面選取的控制點。
圖1 斷面控制點(①—拱頂,②、⑧—拱肩,③、⑦—拱腰,④、⑥—拱腳,⑤—拱底)
從模擬結果來看,在加固前,8個控制點中①~⑤測點位置豎向相對位移無法達到施工要求。對比這五個測點加固前后的豎向相對位移值,如表2所示,可以發(fā)現應用水平高壓旋噴注漿技術能夠使各測點位移值有效減少,因此可以解決開挖期間圍巖失穩(wěn)問題,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表2 數值模擬分析結果(%)
針對淺埋隧道,應用水平高壓旋噴注漿技術能夠起到改善土地固結程度和穩(wěn)定圍巖的作用,所以能夠為隧道開挖掘進提供安全保障。在實踐應用過程中,還要結合工程地質條件等各方面情況實現施工方案合理設計,加強對鉆孔施工、注漿施工等各環(huán)節(jié)的控制,以便使預支護的加固效果得到保證。從施工效果來看,技術應用能夠使斷面控制點豎向相對位移降低一個數量級,因此可以滿足工程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