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慧 李書舟 劉宗瑤
[摘? ? ? ? ? ?要]? 一個學生優(yōu)秀與否并不僅僅看他的學習成績,而是要看他的綜合素質(zhì),尤其是在道德這一方面。我國雖然頒布了新課標,但是很多學校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依然尤為注重,對學生要進行道德教育并不關心。但是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更多的是德育和智育協(xié)同發(fā)展的人才。而且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分數(shù),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啟蒙者和引導者,要想讓學生走向正確的未來,就必須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共同發(fā)展。
[關? ? 鍵? ?詞]? 高職教育;德育;智育;內(nèi)涵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39-0032-02
從古至今,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成才,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現(xiàn)狀是暫時存在中考和高考,教師和家長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了要對學生進行德育。這樣的教育思想較為片面,學生僅僅有好的學習成績是不能凸顯自身價值的,而且對學生要達成自己定下的目標沒有很大的幫助。之所以有教育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加優(yōu)秀,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在高職教育中學生要學好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有較為正確的“三觀”,高職教育中德育必不可少。
一、對高職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
在上學這條道路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第一名,也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擅長學習課本知識,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僅僅只有通過高考取得好分數(shù)來到大學。有很多學生也可以選擇高職高專類學校,這些學生對課本知識掌握程度不夠,但是比較喜歡學習一些技術,那么他們選擇高職高專類學校再好不過了。而且我國近年來倡導創(chuàng)新,更加需要一些技術性人才,這些高職院校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個條件。在高職教育中并不能只重視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要想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在高職教育當中就應當對學生做好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以便他們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調(diào)查高職教育的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高職學校倡導德育也只是一個口號,落實得不太好。在高職教育中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很重要,但是學生如果缺乏道德素質(zhì),那么學生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也無法得到施展。學校應當認清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重要性,搞清楚德育與智育的含義,德育與智育該怎樣結合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高職院校必須開設思想道德課,并時不時地給學生開展思想道德講座,適當?shù)刈尩掠c智育分開教學的同時要找合適的機會讓德育與智育兩者相結合,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德育與智育結合點內(nèi)涵分析
在將德育與智育教學相結合之前,應當找一些高職教師和學生了解情況,并向教師和學生詢問意見。通過高職教師講述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可以了解到德育與智育相結合是兩種教學思想的結合。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意味著對學生進行智育培養(yǎng),而育人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yǎng)。教師的教書和育人沒有次重之分,兩者既是一個整體,又是能相互促進的個體。教師應當同時做到教書和育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培養(yǎng)出較為正確的道德、思想,才能夠走向全面發(fā)展的道路,否則空有一項技能也是不能得到施展的。
學生的知識是由教師傳授的,在給學生上課時會提前制訂好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傳授給學生這項技能的專業(yè)知識,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這項技能,通過學到的知識能夠應對考試。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評價。高職院校也屬于大學的一種,學生的上課時間較少,自由活動時間較多,專業(yè)技能老師對學生的接觸并不多,相比而言,輔導員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根據(jù)這種情況,專業(yè)技能老師對學生做好知識教學,怎么在育人這方面可以通過輔導員開展。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思想政治講座,可以在每周給學生開展思想教育主題班會,這樣對大學生就能夠做到德育和智育教育結合。
德育和智育有很大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德育并不能很快就見到教育成果,但是智育可以。德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德育的教學方法能有很多種,相比智育來說比較靈活。德育更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灌輸,通過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得到感染,進而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而且德育更應當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的學習融入日常生活,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造成影響。
三、強化對高職德育問題的重要性認識
(一)當前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大學生的德育
一個人的優(yōu)秀程度不是靠學習成績來衡量的,還需要看他是否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zhì)和正確的“三觀”。觀察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有金錢至上觀念,而且校園里出現(xiàn)的攀比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大學生的道德思想和素質(zhì)教育不高。這和學校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學校將專業(yè)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課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公共課,而且在上思想政治課時,教師也只是以灌輸為主,完全照搬課本給學生讀句子,并不能讓學生引起很好的思考。在考試時也只是敷衍了事,這樣就給學生營造了一種正確思想道德價值觀不重要的情形。在高職德育問題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都是需要慢慢進行解決和完善的。
(二)我國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對大學生進行德育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技術性人才有越來越大的需求量。有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加功利化,更注重對自己的利益劃分,人們追求利益雖然在一方面能夠推動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但是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道德選擇問題。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大學生群體在推動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大學生私欲較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考慮自身利益,這顯然存在思想覺悟不高的問題。大學生群體易受社會影響,而且壞的影響大于好的影響,如果不注重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學生群體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
四、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的科學方法
(一)說服教育法
說服教育法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小時候家長就對我們實行說服教育法,簡單解釋說服教育法就是講道理,對我們進行正確思想的灌輸。那么在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德育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靠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教師反復講一道題,學生也會慢慢有思路。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想要做好思想教育就應當對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只有當學生愿意傾聽,他們才能夠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繼而將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和自己的行為活動結合。
(二)環(huán)境影響法
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所傳達的一個道理就是,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人只有處在優(yōu)良環(huán)境中才能得到較好的成長。而且我們在初高中上學時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名列前茅的學生往往都是坐在一起的,這就是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那么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也是如此,如果只是進行口頭上的宣傳,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得到實施,那么學生也是很難產(chǎn)生某種道德認知的。學??梢栽谛@內(nèi)拉橫幅,橫幅的內(nèi)容較為積極向上,對學生的行為做出一定的指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做拾金不昧、保護環(huán)境、樂于助人等行為,當這種行為遍布在校園里時,對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環(huán)境影響法就是通過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造成影響,讓學生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中得到慢慢地變化,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標。
(三)實踐鍛煉法
大學生上課時間較少,課余時間較多,會有很多機會進行實踐鍛煉。教師在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時,往往更重視對他們進行理論教育,這些理論教育只是一個概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實施也只會變成一句空話,這時就體現(xiàn)出實踐鍛煉的重要性了。大學生正處在一個風華正茂的年齡階段,精力充沛,意氣風發(fā),學??梢越o他們多舉辦一些實踐活動,讓他們的精力能夠得到很好的釋放。對高職學生進行道德理論教育是前提,要想將理論教育發(fā)揮作用,就得給他們提供實踐平臺,進而推動對他們的德育。
(四)榜樣帶動法
人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我們在小時候就喜歡模仿家長的語言和動作,如果家長具有較好的行為舉止,就起到了一定的榜樣作用。在給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時,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我們首先明確什么是榜樣力量,并不是人人都能做榜樣的,榜樣需要具有較為先進的思想,較為規(guī)范的行為舉止,能夠給人們帶來有利的影響才能叫作榜樣。在學校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榜樣,給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而且教師應當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盡量和學生做朋友,減弱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這樣學生才能接近、了解教師,教師的正確價值觀才能給學生起到榜樣影響。而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是自己的職責,如果只完成了教書這一項任務,并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育人也應當是自己的職責所在,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他們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五、結語
高職教育并不能僅僅重視對學生技術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德育也十分重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需要德行兼?zhèn)涞募夹g型人才,如果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教育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對國家來說也是一種人才的損失,對學生來說喪失了較為光明的發(fā)展前途,對教師來講并沒有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德育和智育勢在必行,教師應當較好地將德育和智育結合,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皮琳琳.高職教育中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內(nèi)涵分析[J].新校園(理論版),2015,10(1):68.
[2]謝小韋.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德育與智育的有效融合:以我院高職數(shù)學教學實踐為例[J].科教文匯,2015,5(6):225-226.
[3]石海霞.淺談如何讓德育與智育相結合[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9(18):23.
[4]劉興錄.論學校德育與智育的相互融合[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2(18):125-126.
[5]劉麗.論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德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旬刊),2018,10(9):6-7.
[6]劉淑貞,王明宇.高職數(shù)學“智育”與“德育”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6(3):56-58.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