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順德區(qū)陳登職業(yè)技術學校 姜紹輝
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systematic)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是以有目的的學習而不是“偶然”學習為目的的,意味著最終的目標與預期的學習結果指導著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選擇。賴格盧特認為,任何設計活動的宗旨都是提出達到預期目的最優(yōu)途徑(means),因此,教學設計主要是關于提出最優(yōu)教學方法的處方的一門學科,這些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fā)生預期的變化。
在近年全國各地開展的職業(yè)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和近兩屆廣東省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都包括課堂教學說課的環(huán)節(jié),即根據(jù)哪些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什么內容,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是什么,教學如何組織,教學效果如何等等,而教學設計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優(yōu)秀教師的功底。
教學設計之德,即立德樹人?!抖Y記·大學》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為: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黨中央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優(yōu)秀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靈魂的時代重托。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是在教學中開展立德樹人的現(xiàn)實追求,是中職學校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特別需要注重和特別需要體現(xiàn)的,是中職教師優(yōu)秀教學設計需準確把握的要素。
教學設計之知,即知識。中職學校常用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一般設為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知識是一堂課或是一次實訓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科知識、意會知識或信息知識,是他們對學習中認識和經(jīng)驗的集合。知識與技能一樣,是在情感動力支持下形成的產(chǎn)物。我們平時所講的“某某人知識豐富,懂得多!”“某某人學富五車”等等,就是這個人知識外顯的結果。對于中職生來講,知識水平更高的學生,其獲取技能的欲望就越高,對于學生技能的提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在中職教學設計中,在知識目標的設定上,首先必須明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即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和指引者,而不是操縱者。在知識目標的表述上,應使用“掌握”“理解”等表達學生為主體的詞匯,而不是使用“使學生”“讓學生”等詞匯。如在銑床鉆孔實訓中,知識目標可表述為“掌握銑床鉆孔的定位方法”“掌握銑床鉆孔的加工方法”,而不能表述為“使學生掌握銑床鉆孔的定位方法”“使學生掌握銑床鉆孔的加工方法”。如在汽車制冷故障檢修實訓中,知識目標可表述為“理解汽車制冷電路的控制原理”“了解相關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而不能表述為“使學生理解汽車制冷電路的控制原理”“使學生了解相關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教學設計之技,即技能,或技術能力。在中職學校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中,技能目標是其中的一維。技能一般分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動作技能以及自我認知技能,等等,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智力動作方式和肢體動作方式的復雜系統(tǒng),也可以理解為,技能是掌握和運用某種專門技術的才能,它是由知識經(jīng)過實踐和訓練轉化而成的。技能與知識一樣,也是可以看得見和摸得著的。我們平時所講的“某某人技術熟練”以及詩詞里描述的“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別有梓人傳,精藝奪天工”等等,就是這個人技能外顯的結果。對于中職生來講,他們未來的就業(yè)崗位一般都是專業(yè)實踐性較強的崗位,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
在中職教學設計中,在技能目標的設定上,也必須明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在技能目標的表述上,應使用“能”“能夠”“會”等表達以學生為主體的詞匯,而不是使用“使學生能”“讓學生能”“使學生會”等表達以教師為主體的詞匯。如在銑床鉆孔實訓中,技能目標應表述為“能夠準確完成銑床鉆孔操作”“能夠準確把握銑床鉆孔的質量”,而不應該描述成“使學生能夠準確完成銑床鉆孔操作”“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銑床鉆孔的質量”。如3D打印水杯實訓中,技能目標應表述為“能運用指令完成水杯的建?!薄澳芫_打印水杯”,而不應該描述成“使學生能運用指令完成水杯的建?!薄笆箤W生能精確打印水杯”。
教學設計之情,即情感,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感目標是中職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等情感因素會直接影響到他們認知的發(fā)展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部分人,在初中時學習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是在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后才入讀中職的。進入中職后,大部分人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熱情不高,怕吃苦,怕困難,做事急于求成,他們與外界的溝通比較多,信息來源多樣,受到的外界的誘惑也較多。但他們同樣有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本身的智力并不太差,思維也比較敏捷,時尚感強,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強。
針對中職生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中,在情感目標的設定上,要確立“使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xiàn)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高度融合”的思想,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情感與知識和技能有所不同,其重在“培養(yǎng)”與“提升”,無法“具備”,所以,情感目標的表述方法也與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有所不同。如在中國古典舞教學設計中,情感目標可以表述為“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增強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情感”。如在家具銷售實訓中,情感目標可以表述為“幫助學生形成敬業(yè)、專業(yè)、客戶至上的職業(yè)服務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如在汽車制冷故障檢修實訓中,情感目標可以表述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學理念是教學設計之魂,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之根。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中職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需要將立德樹人貫穿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準確地確立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有效完成歷史賦予中職教師“培養(yǎng)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