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潔 李艷佳 張國強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河北石家莊,050031
臨床資料患者,女,53歲。因頸部、雙腋下、肘窩、乳房下、雙股內側及臀部紅斑膿皰3天入院?;颊咴V5天前打碎溫度計,液態(tài)汞流出,經簡單清掃后仍居住于污染房間,48小時后下腹部、臀部出現(xiàn)紅斑,膿皰,后皮疹逐漸增多,發(fā)展至頸部、肘窩、乳房下、股內側。既往有紅汞過敏史(擦紅藥水后局部出現(xiàn)紅腫、水皰反應)、頭孢類藥物過敏史,無系統(tǒng)性疾病史。
體格檢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發(fā)育及營養(yǎng)狀況正常,各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查體:頸部、雙側腋窩、肘窩、乳房下、下腹部、腹股溝及臀部見片狀紅斑,邊界清楚,其上見針尖大膿皰,皮溫高,結膜及口唇黏膜無糜爛及潰瘍(圖1)。
圖1腋窩(1a)、乳房下(1b)、臀部(1c)紅斑基礎上可見針尖大膿皰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計數13.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0.822,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1.31×109/L;C反應蛋白63.1 mg/L,血沉47 mm/h,降鈣素原0.05 ng/mL。尿便常規(guī)未見異常??购丝贵w均陰性,肝腎功能未見異常。心電圖、胸片未見異常。膿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右臀部組織病理示:表皮增生,棘層肥厚,真皮內血管周圍大量炎細胞浸潤,可見角層下膿皰(圖2)。接觸12天后血汞測定:0.11 mg/L(參考值<0.03 mg/L);接觸20天后血汞測定:0.005 mg/L,接觸30天后血汞測定0.002 mg/L。診斷為狒狒綜合征。入院后給予復方甘草酸苷、依巴斯汀片、鹽酸左西替利嗪、鹽酸奧洛他定治療。1周后病情逐漸好轉,膿皰干涸脫屑,局部留有色素沉著(圖3),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均正常,病情好轉出院。
圖2 表皮增生,棘層肥厚,可見角層下膿皰,真皮內血管周圍大量炎細胞浸潤(HE,×100)
圖3 臀部紅斑消退,可見大量脫屑
討論狒狒綜合征(baboon syndrome,BS)是系統(tǒng)性接觸性皮炎的一種,多有明確的接觸史,誘發(fā)因素多為汞、鎳及各種藥物。本病可在數小時至2天內發(fā)生,提示其發(fā)病機制可能涉及多型變態(tài)反應。皮疹一般在3~5天達高峰,隨后在2~3周內脫屑消退。BS組織病理無特異性,早期病變除海綿狀水腫外,還伴有壞死和白細胞浸潤。真皮血管周圍淋巴細胞、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BS早期稱為汞疹或汞皮炎,Nakayama等[1]在1983年首次報道了15例打碎溫度計或在牙科就診后在身體皺褶部位出現(xiàn)對稱性紅斑,其中大多數患者有紅汞過敏的接觸性皮炎史。1984年,Andersen等[2]報道了3例在吸收鎳、汞、氨芐青霉素后在臀部間擦部位和屈側出現(xiàn)彌漫性紅斑,因其類似于狒狒的紅臀,故名BS。1994年,Menne 等提出了系統(tǒng)性接觸性皮炎,BS為其一種。2004年,Hausermann等[3]在100例已發(fā)表的狒狒綜合征病例中,發(fā)現(xiàn)50例是藥物引起。在這50例中,有8例被認為是真正的SCD,有明確的致敏史,其余42例為口服或靜脈給藥引起藥疹[4]。狒狒綜合征國內較少見,國內報道的10例狒狒綜合征中,有7例[5-10]接觸破碎的溫度計、2例為中藥成分[11,12]、1例為苯妥英鈉[6]所致。
BS隨著疾病的進展,重癥患者還可出現(xiàn)粟粒大膿皰 ,應與急性泛發(fā)性發(fā)疹性膿皰病(AGEP)相鑒別,AGEP主要特征是在廣泛水腫性紅斑上突然形成大量非濾泡性膿皰,伴高熱,血液中性粒細胞增多和病變內中性粒細胞的積累,90%為藥物引起,也可由汞導致,AGEP多有全身癥狀且分布廣泛,泛發(fā)全身。本例患者既往有汞過敏史,且現(xiàn)有破碎溫度計接觸史,皮疹分布、形態(tài),血汞數值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動態(tài)變化,符合系統(tǒng)性接觸性皮炎,診斷為BS。
本病僅需去除病因,對癥治療即可,預后良好??删植客庥锰瞧べ|激素,系統(tǒng)應用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