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二科45 病區(qū) 江蘇 徐州 221002)
腦梗死是常見腦血管疾病,一旦發(fā)病對患者身體、心理都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甚至危及生命。腦卒中表現(xiàn)出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其中25%~65%患者并發(fā)吞咽障礙,影響患者的正常進食,不能攝取食水和營養(yǎng)[1]。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長期吞咽障礙還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差等癥狀,還會引發(fā)窒息和心理障礙。研究發(fā)現(xiàn)[2],此類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訓練,能改善預后,對臨床康復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探討早期吞咽功能對患者預后功能的影響,分析如下。
選取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60 例急性腦梗死伴吞咽障礙患者,雙盲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病患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齡平均(68.2±6.7)歲;病程3~25d,平均(11.5±3.8)d;卒中類型:腦出血11 例,腦梗死19 例;觀察組病患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齡平均(69.5±6.2)歲;病程3~25d,平均(12.0±3.2)d;卒中類型:腦出血10 例,腦梗死20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納排標準:洼田飲水試驗確診吞咽障礙,MRI 確診腦梗死,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不配合吞咽功能訓練的患者。
對照組一般治療,給予患者吸氧、營養(yǎng)腦細胞等治療,講解吞咽功能障礙疾病知識,指導家屬注意對患者的護理注意事項。觀察組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如下:
(1)直接吞咽訓練?;颊哌M食選擇半坐位,傾斜于健側(cè),保持患者頭頸部的彎曲。使舌骨、舌肌張力得到保障,從而使食物可以順利進入食管。從流質(zhì)食物向普食過渡。
(2)間接吞咽訓練。深吸氣,屏住呼吸5s 后,深呼氣。餐后2h 棉簽刺激軟腭、咽喉壁等處,空吞咽動作練習。從單字開始,逐步增加發(fā)音時間,最后練習單詞、短句和長句等發(fā)音訓練。在坐或半臥等體位練習張口,雙側(cè)咀嚼肌按摩后,練習鼓腮、撅嘴動作。練習伸舌運動,舌體外伸,舌上下左右及磨牙訓練。頭斜向健側(cè),重力作用將食物移到健側(cè),對殘留物擠壓,咽部蠕動運動將殘余物清除。進食后前屈吞咽。練習憋氣,舌頂硬腭練習空吞。食指頂甲狀軟骨,喉上抬。如果患者無法上抬,按摩頸部。練習吞口水,增強舌根縮力。每日一次,每次45min,連續(xù)4 周。
(3)食物吞咽訓練。選擇粘性合適,密度均勻的食物,患者吞咽后食物不容易松散。指導患者在吞咽時,受咽部、食道等擠壓容易發(fā)生變形。最開始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米糊、蛋羹等食物,最后過渡固體食物。每次吞咽量為正常的一口,控制在20mL 內(nèi),先少量食物嘗試,逐步增加,控制患者進食的速度,防止發(fā)生食物重疊。進食時要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避免患者被影響,沒有吞咽??刂莆故乘俣龋苊獍l(fā)生誤吸。攝食每日訓練一個人次,每次喂食訓練30 分鐘。
兩組患者經(jīng)過4 周干預,對比并評價各項指標。洼田飲水試驗,級別高表示吞咽功能障礙嚴重;吞咽功能評價量表(SSA)評分,得分高表示吞咽功能障礙嚴重;吞咽障礙特異性生存質(zhì)量量表(SWAL-QOL),得分低表示恢復好;X 線透視吞咽試驗(VFSS)評分,得分低表示吞咽功能差;生存質(zhì)量量表(Quality of life-BREF,QOL-BREF)評分,得分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高[3]。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洼田飲水試驗,觀察組Ⅰ級更多,Ⅳ更少,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洼田飲水試驗結果[n(%)]
治療后,觀察組SSA 評分顯著更優(yōu)(P<0.05);觀察組SWAL-QOL 評分顯著更優(yōu)(P<0.05);觀察組VFSS 評分顯著更優(yōu)(P<0.05),見表2。
治療后,觀察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3。
表2 兩組SSA、SWAL-QOL、VFSS 比較(,分)
表2 兩組SSA、SWAL-QOL、VFSS 比較(,分)
表3 兩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舌運動延緩,使吞咽肌肉協(xié)調(diào)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致吸入性肺炎[4]。早期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能刺激運動神經(jīng)元,重建神經(jīng)反饋通路,從而幫助患者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實現(xiàn)重組,形成新的側(cè)支循環(huán),以此擴大皮質(zhì)運動區(qū)[5]。
早期吞咽功能訓練重塑腦組織,減少萎縮風險[6]。本文中,觀察組SSA、SWAL-QOL、VFSS 各項量表評分更優(yōu),洼田飲水試驗更優(yōu),生存質(zhì)量改善更優(yōu),與他人研究結果一致[7]??梢?,通過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對吞咽功能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進食訓練、間接吞咽訓練,刺激大腦運動神經(jīng)元,能使神經(jīng)元功能得以恢復。協(xié)調(diào)傳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射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改善患者預后[8]。急性腦梗死術后患者易并發(fā)吞咽功能障礙,及早安排患者接受吞咽功能訓練,能提升臨床康復效果。不僅能改善吞咽功能評分,還能充分評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需求,從而指導患者接受合適訓練項目。通過吞咽、唇部、舌部等多種功能訓練,使吞咽功能明顯改善,進而提高患者對訓練的滿意度,更好的配合臨床訓練指導工作,也能提升病情恢復效果,促進患者臨床康復。
綜上所述,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礙應用,能改善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質(zhì)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