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憲龍,莫文龍,馬鳳云,陳雋,陳莉
(1. 新疆大學(xué)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 煤炭潔凈轉(zhuǎn)化與化工過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重點實驗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2. 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庫爾勒 841000)
1,4-丁烯二醇(BE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作農(nóng)藥、醫(yī)藥中間體,其下游產(chǎn)品種類較多[1-7]。為進一步提高1,4-丁烯二醇的產(chǎn)率,有必要開發(fā)兼具高活性、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的催化劑[8-16]。Roh等[17]研究焙燒溫度對Ni/MgO-Al2O3催化劑油酸脫羧性能的影響。結(jié)合Ni/MgO-Al2O3催化劑的TPR表征分析,焙燒溫度增大,油酸的還原度降低。Gao等[18]研究顯示,焙燒溫度1 000 ℃制備的試樣,具有較高的CO轉(zhuǎn)化率和CH4產(chǎn)率。Qiu等[19]發(fā)現(xiàn),焙燒溫度升高,Ni晶粒尺寸增大,并于800 ℃達到最大。綜上所述,焙燒溫度通過引起催化劑結(jié)構(gòu)、表面酸堿性的變化,進而影響催化劑活性組分的存在狀態(tài),使催化劑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yīng)性能[20-23]。
本文采用機械化學(xué)法制備Ni-Al2O3催化劑,以水相1,4-丁炔二醇(BYD)催化加氫制備1,4-丁烯二醇(BED)為探針反應(yīng),研究焙燒溫度對Ni-Al2O3催化劑加氫性能的影響。
Al2O3、Al(NO3)3·9H2O、Ni(NO3)2·6H2O、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氫氣(99.9%)。
101-2B烘箱;SDTGA 100馬弗爐;78-1行星式球磨機;CJF-605高壓反應(yīng)釜;AL204電子天平;GC-2014C 氣相色譜儀;Rigaku D/max2500型X射線衍射儀(XRD);日立H-6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Tecnai G220 Stwin型透射電子顯微鏡(TEM);ASAP2020 HD88型氮氣吸附儀;LEO1530VP型能譜儀;SDTQ-600型熱分析儀;TP-5080吸附儀。
采用機械化學(xué)法制備Ni-Al2O3催化劑。按化學(xué)計量比稱取Ni(NO3)2·6H2O、Al(NO3)3·9H2O和NH3·H2O,置于行星式球磨機的球磨罐中。球磨60 min后取出,于110 ℃下干燥12 h,不同溫度下焙燒3 h,冷卻至常溫,即得催化劑。根據(jù)所設(shè)定的焙燒溫度,將所制備的催化劑命名為MCT300、MCT400、MCT500、MCT600、MCT700、MCT800(其中數(shù)字代表試樣的焙燒溫度)。
采用X射線衍射儀測試催化劑的XRD晶相結(jié)構(gòu),采用化學(xué)吸附儀測試催化劑的H2-TPR性能,采用能譜儀對樣品元素進行定量分析,采用物理吸附儀對催化劑進行N2低溫物理吸附-脫附測試,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表征催化劑的表面形貌信息,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試樣的微觀結(jié)構(gòu),采用吸附儀表征催化劑的表面酸堿性(NH3-TPD)。
催化劑評價在50 mL高壓釜中進行,P=4.0 MPa,T=110 ℃,t=3 h,r=500 r/min,催化劑用量0.3 g,原料BYD濃度35%,用量30 mL。
BYD加氫涉及的主要物質(zhì)為BDO、BED、BYD和HBD,采用氣相色譜儀,毛細管柱檢測并分析上述物質(zhì)。以BYD轉(zhuǎn)化率(X)、BED選擇性(S)和BED收率(Y)評價催化劑的性能。
主反應(yīng)
副反應(yīng)
HO-CH2-CH2-CH=CH-OH → HO-CH2-CH2-CH2-COH
BED HBD(4)
BED收率(Y)=S×X×100%
式中,Ci表示組分i的摩爾百分含量。其中,i=1,2,3,4分別代表組分BYD、BED、BDO和HBD。
2.1.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圖1a為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在焙燒后的XRD圖,圖1b為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還原后的XRD圖。
圖1 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焙燒體和還原體XRD圖Fig.1 XRD pattern of catalyst calcined body and reduced body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由圖1a可知,各試樣在2θ=37,45,66°均出現(xiàn)Al2O3的特征峰,說明作為載體的Al2O3穩(wěn)定性較好,經(jīng)過不同溫度焙燒后并無明顯區(qū)別。另外,隨焙燒溫度的增加,NiO的衍射峰強度降低,特別是位于2θ=28.2,43.4,63.1°的NiO特征峰強度降低更為明顯,甚至于溫度≥700 ℃之后基本消失。
由圖1b可知,與還原前相比,NiO的特征峰均已消失,在2θ=52°和76°左右均出現(xiàn)了Ni的特征峰。說明催化劑已被成功還原,能夠用于1,4-丁炔二醇加氫反應(yīng)。由圖1b還可知,焙燒溫度為300~600 ℃下所制備的試樣均具有較強的Ni衍射峰;進一步提高焙燒溫度(≥700 ℃),活性組分Ni的衍射峰強度反而降低,并無明顯的Ni衍射峰出現(xiàn),甚至消失,可能是由于焙燒溫度過高,活性組分在高溫條件下流動性增強,進入了Al2O3的晶格,無法形成晶體結(jié)構(gòu)。
2.1.2 H2程序升溫還原(H2-TPR) 圖2為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的H2-TPR結(jié)果。
圖2 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的H2-TPR圖Fig.2 H2-TPR results of the calcinated samples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由圖2可知,焙燒溫度為300 ℃的催化劑,出現(xiàn)了明顯的α類型的還原峰,處于289.5 ℃,還原溫度較低,表明這類催化劑的還原較為容易;而其余催化劑的主還原峰處在690~820 ℃,屬γ類型的還原峰,還原溫度較高。另外,除試樣MCT300外,其它試樣均僅存在一種類型的還原峰,即還原溫度較高的γ類型的還原峰。
由圖2還可知,焙燒溫度越高,還原峰峰溫越高且隨著焙燒溫度升高,γ峰的峰溫向高溫方向偏移,這表明較高的焙燒溫度會導(dǎo)致NiO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增強[24]。有文獻顯示,γ還原峰可能是高溫焙燒進程中所形成的NiAl2O4尖晶石,而本文XRD中并未發(fā)現(xiàn)該尖晶石的衍射峰,進一步說明采用機械化學(xué)法制備的催化劑在高溫下活性組分進入了Al2O3晶格,需在很高溫度下方能還原。
2.1.3 X射線能譜(EDX) 不同球磨時間催化劑焙燒后EDS元素定量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焙燒溫度對催化劑元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焙燒溫度增大,各元素的含量差異較大。600 ℃焙燒的試樣Ni含量達到最大值,為23.14%,超過了20%的理論負載率。另外,相比于試樣MCT600,進一步升高焙燒溫度,活性組分Ni負載量反而明顯下降。原因可能是,焙燒溫度過低,溫度改變了活性組分在載體中的分布,引起所測定的Ni含量差異較大。
2.1.4 掃描電鏡(SEM) 圖3給出了不同焙燒溫度下,催化劑放大倍數(shù)為2 000條件下的SEM形貌圖。
圖3 不同溫度焙燒后催化劑SEM圖Fig.3 SEM image of the catalyst after calcination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a.MCT300;b.MCT400;c.MCT500;d.MCT600;e.MCT700;f.MCT800
由圖3可知,在不同焙燒溫度下,催化劑形貌有較大的差異。MCT300表面明顯富集蛐乳狀的催化劑顆粒,進一步升高溫度,變?yōu)樗启~鱗的片狀;MCT500、MCT600和MCT800均呈球形顆粒狀,且MCT600分布更為均勻及細化;MCT700為金針菇形狀,底部出現(xiàn)燒結(jié)或團聚現(xiàn)象;焙燒溫度為800 ℃,這種現(xiàn)象更加清晰,可以明顯觀察到如豌豆般的顆粒。
2.1.5 N2-低溫物理吸附(BET)
2.1.5.1 焙燒后催化劑的N2吸附-脫附曲線 圖4為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a)和孔徑分布曲線(b)。根據(jù)IUPAC分類法,根據(jù)圖4a可知,以Al2O3為載體的試樣等溫吸附線屬典型的Ⅲ型,其主要特征是吸附熱小于吸附質(zhì)液化熱,這種曲線會隨著吸附反應(yīng)的進行,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大于與所用吸附劑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導(dǎo)致吸附過程得到加強。由圖4a可知,焙燒溫度對催化劑的N2吸附-脫附曲線影響不大,只是吸附-脫附回滯環(huán)在稍有減小后復(fù)又增大,說明其平均孔徑亦經(jīng)歷同樣的變化趨勢。
圖4 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N2吸附-脫附等溫線(a)和孔徑分布曲線(b)
由圖4b可知,試樣的孔徑范圍在10~100 nm之間,屬典型的介孔結(jié)構(gòu),這主要是因為載體Al2O3屬典型的介孔材料所致。其次,最可幾孔徑集中分布在60 nm和85 nm左右,這說明制備的催化劑屬于介孔-介孔多級孔材料。
2.1.5.2 孔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表2給出了不同焙燒溫度制備催化劑的孔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表2 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孔容和平均孔徑
由表2可知,各催化劑比表面積在185~290 m2/g之間,說明焙燒溫度(300~800 ℃)對催化劑比表面積影響較大,隨焙燒溫度增加,催化劑表面積明顯下降;孔容在0.35~0.45 cm3/g之間,平均孔徑在4.9~7.0 nm之間,屬于典型的介孔催化劑,這與N2吸附-脫附曲線圖的結(jié)果一致。其中,MCT30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為290 m2/g,較小的孔容,為0.38 cm3/g和較小的孔徑,為4.94 nm。
2.1.6 NH3程序升溫脫附(NH3-TPD) 圖5為不同溫度焙燒體試樣的NH3-TPD圖,主要測試催化劑表面的酸堿性。
圖5 不同焙燒溫度焙燒體試樣的NH3-TPD圖
由圖5可知,各試樣均在260 ℃左右出現(xiàn)第一個明顯的NH3脫附峰,歸屬于固體的表面弱酸中心。MCT600在570 ℃左右,歸屬于固體表面的中強酸,MCT300、MCT400、MCT500、MCT700、MCT800在650~700 ℃出現(xiàn)的第二個NH3脫附峰,歸屬于固體表面的強酸中心。
另外,焙燒溫度增大,第一個NH3脫附峰峰溫向低溫方向發(fā)生偏移,削弱了NH3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這表明焙燒溫度增加,催化劑的表面酸性更弱。試樣MCT600在570 ℃左右出現(xiàn)第二個NH3脫附峰,即存在適量的中強酸。
2.1.7 透射電鏡(TEM) 為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還原后的低倍透射電鏡圖。
圖6 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還原后的TEM圖Fig.6 TEM image of the catalysts after reduction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a.MCT300;b.MCT400;c.MCT500;d.MCT600;e.MCT700;f.MCT800
由圖6可知,制備的催化劑均呈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另外,MCT300催化劑活性組分Ni呈顆粒分布在Al2O3載體上;MC400表現(xiàn)出多層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疊加,MCT500、MCT600和MCT700均有較為明顯的活性組分Ni鑲嵌在載體Al2O3上。
圖7給出了不同焙燒溫度Ni-Al2O3催化劑的BYD加氫性能的評價結(jié)果。
圖7 催化劑BYD的轉(zhuǎn)化率、BED的選擇性和收率
由圖7可知,焙燒溫度增加,BYD轉(zhuǎn)化率先增加后減小,焙燒溫度600 ℃制備的催化劑MCT600具有最佳的性能,BYD轉(zhuǎn)化率最高,BED選擇性好,為94.08%,收率24.25%;焙燒溫度≥700 ℃,BYD轉(zhuǎn)化率下降。結(jié)合催化劑表征可知,MCT600具有較優(yōu)異的性能,可能與以下二個原因有關(guān):①活性組分Ni負載量(23.14%)超過理論負載量(20%);②表面中強酸強度較高。結(jié)合催化劑H2-TPR表征分析可知,可能原因在于MCT700和MCT800存在γ-NiO,還原性能較差,無法提供足夠的活性位。
2.3.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圖8是不同焙燒溫度制備的Ni-Al2O3催化劑用于BYD加氫反應(yīng)后的XRD圖。
圖8 加氫反應(yīng)后催化劑的XRD圖
由圖8可知,在2θ=52°和71°左右仍出現(xiàn)了活性組分Ni的特征衍射峰,與反應(yīng)前相比,出峰位置和峰強度幾乎沒有變化,說明經(jīng)過高溫高壓劇烈連續(xù)攪拌,活性組分Ni在Al2O3載體上的晶體結(jié)構(gòu)未發(fā)生明顯變化。
另外,Al2O3特征峰出峰位置和峰強度也未發(fā)生變化,說明在1,4-丁炔二醇加氫反應(yīng)中,載體Al2O3的晶型結(jié)構(gòu)較為穩(wěn)定,并沒有因發(fā)生水合作用而被破壞,還說明其抗水合作用強,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好。
2.3.2 N2-低溫物理吸附測試(BET) 由圖9a可知,Ni-Al2O3催化劑用于BYD加氫反應(yīng)后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均屬典型的Ⅳ型等溫線,其特征是等溫線的吸附分支與等溫線的脫附分支不一致,存在明顯的H1型回滯環(huán)。另外,相比于反應(yīng)前,等溫吸附線和回滯環(huán)類型未發(fā)生變化,說明在高溫攪拌下,未破壞催化劑的孔結(jié)構(gòu)類型。
由圖9b孔徑分布圖可知,試樣的孔徑范圍在10~100 nm之間,屬典型的介孔材料,最可幾孔徑同樣為60 nm和85 nm左右的多級孔特點。說明本反應(yīng)條件下,催化劑孔道結(jié)構(gòu)未發(fā)生顯著變化。
圖9 不同焙燒溫度催化劑N2吸附-脫附等溫線(a)和孔徑分布曲線(b)Fig.9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and pore distributions (b) of the catalysts
表3為反應(yīng)后催化劑的孔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表3 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孔容和平均孔徑Table 3 Specific surface area,proe volume,mean pore diameter of the catalysts
由表3可知,與反應(yīng)前相比,反應(yīng)后的催化劑比表面積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原因可能在于,液相加氫反應(yīng)過程中由于H2進入催化劑豐富的內(nèi)孔道,產(chǎn)生一定的擴孔作用。
采用機械化學(xué)法制備Ni-Al2O3催化劑,焙燒溫度不同,Ni-Al2O3催化劑的表面形貌、晶相結(jié)構(gòu)和表面酸量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焙燒溫度600 ℃下所制備的Ni-Al2O3催化劑MCT600表面具有適量的活性組分Ni,并具有一定量的表面中強酸,表現(xiàn)出較佳的催化性能,在反應(yīng)壓力4 MPa、溫度110 ℃、攪拌轉(zhuǎn)速500 r/min、反應(yīng)時間3 h的條件下,BYD轉(zhuǎn)化率為25.77%,BED選擇性為94.08,收率為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