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強
(新疆富蘊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阿勒泰)
在外科急腹癥中腸梗阻是常見的一種,其中粘連性腸梗阻占40%~60%,通常是因為腹部手術造成腹腔粘連,造成腸道內(nèi)容物阻滯所致[1]。該病在術后任何時間均可發(fā)生,多見于術后2周左右,也有術后2年左右患病者。如果患者病情較輕會有腹脹、腹痛等表現(xiàn),如果病情較重會造成腸絞窄壞死,甚至誘發(fā)感染性休克或是死亡[2]。由于該病容易反復發(fā)作,如果實施手術治療,會存在再次粘連情況,所以治療起來較為復雜。為了探尋到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我院本次自擬行氣通暢湯并圍繞其臨床效果展開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本次68例研究對象均是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腹部手術后并發(fā)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組時運用系統(tǒng)抽樣法,每組34例。參照組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21~65歲,平均(42.84±3.69)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2~67歲,平均(42.95±3.73)歲,比較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包括禁食、糾正酸堿和水電解質(zhì)平衡、胃腸減壓、抗感染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自擬的行氣通暢湯,藥方為:黨參10 g、金銀花15 g、生黃芪10 g、大黃(后下)6 g、枳殼6 g、番瀉葉6 g、赤芍6 g、桃仁6 g、烏藥6 g、木香6 g、厚樸10 g、炒萊菔子10 g,每劑煎煮剩400 mL藥液,每天服用3次,或是胃管注入,如果腹脹嚴重者可進行保留灌腸,排便或肛門排氣后終止治療。
記錄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包括食欲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同時,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顯效:3 d內(nèi)排便、排氣恢復正常,嘔吐、腹痛等癥狀消失,經(jīng)X線檢查腸梗阻解除;有效:3 d內(nèi)病癥有所減輕,恢復排便、排氣,經(jīng)X線檢查腸梗阻明顯改善;無效:治療3 d以上病癥仍無改善,或加重。
用SPSS 21.0軟件整理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食欲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組比較68例患者的癥狀恢復時間
表1 分組比較68例患者的癥狀恢復時間
組別 例數(shù) 食欲恢復時間 肛門排便時間 肛門排氣時間 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觀察組 34 128.64±30.34 38.75±7.73 30.87±8.04 16.24±6.19參照組 34 176.48±32.57 56.84±8.41 42.57±9.27 21.73±8.15 t 6.267 9.234 5.559 3.128 P 0.000 0.000 0.000 0.003
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12%;參照組顯效19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6.4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1,P=0.040)。
腹部手術最常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就是粘連性腸梗阻,這是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炎癥反應等,促使腸漿膜間皮組織分泌血管活性物質(zhì),擴張毛細血管,提高血管通透性,滲出大量的纖維蛋白,并在局部凝固,導致腸漿膜粘連。當腸管受到粘連的壓迫后,會降低其通暢性,腸內(nèi)容物無法通過,也就產(chǎn)生了粘連性腸梗阻[3]。
中醫(yī)學認為[4]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屬于“腸結(jié)”“關格”范疇,其患病機制是金刀創(chuàng)傷,損壞腸腹經(jīng)絡,導致運氣不暢,當寒熱失宜、飲食不節(jié)時,會降低腸傳導功能,氣機阻滯而患病。所以在治療中要遵循“通則不痛”的原則,以清熱解毒、活血通腑、行氣止痛、通里攻下為主。行氣通暢湯中,黨參、黃芪具有補益正氣的作用;赤芍、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番瀉葉、枳殼、厚樸、大黃具有通腑瀉下的作用;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5]。以上藥物的共同作用下,能達到降氣和胃、理氣消痞、通里攻下效果,進而緩解病癥。另外,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該藥方中的枳殼、厚樸、大黃等能促進腸平滑肌收縮,調(diào)節(jié)胃腸激素分泌,擴大腸容積,解除梗阻癥狀;同時還能改善胃腸道微循環(huán),增強胃腸運動功能,加速腸內(nèi)容物清除速度,改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情況。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同時進行自擬行氣通暢湯治療的觀察組,比單純進行西藥治療的參照組病癥恢復時間更快。同時,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4.12%,而參照組僅為76.47%,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行氣通暢湯的運用,能加速胃腸功能恢復,促進病癥恢復,盡快解除腸梗阻癥狀。
總而言之,腹部術后并發(fā)粘連性腸梗阻應用自擬行氣通暢湯的療效確切,能快速緩解病癥,減輕患者痛苦感,值得全方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