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延安,716000)
哮喘是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患兒在發(fā)病時,主要表現(xiàn)為喘息、胸悶、氣急等癥狀,具有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嚴重威脅患兒的身心健康。有學者在研究中知何處,小兒哮喘患者往往年齡較小,呼吸道系統(tǒng)沒有發(fā)育完全,再加上自身免疫力不足,如果不能及時接受良好的治療和護理,則容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患兒窒息[1-2]。在臨床實踐中,光靠治療手段并不能讓患兒快速痊愈,加強護理工作變得至關重要。本次研究探討了舒適護理在小兒哮喘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9 年11 月-2020 年10 月期間手指的小兒哮喘患者89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原則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4 例,男性患兒30 例,女性患兒14 例,年齡分布區(qū)間為2-12 歲,平均年齡為(5.91±3.14)歲,病程分布為4-60 個月,平均病程為(35.11±7.05)月,觀察組45例,其中,男性患兒28 例,女性患兒17 例,年齡分布區(qū)間為1-11 歲,平均年齡為(5.55±3.09)歲,病程分布在3-64 個月,平均病程為(36.18±6.81)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病房定期消毒通風,家屬宣教、口頭安撫患兒等。觀察組接受舒適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包括:(1)心理舒適護理:除了必要的口頭安慰以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兒進行更多的心理舒適護理,比如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轉(zhuǎn)移注意力,并通過共情技術與患兒進行溝通,了解患兒的內(nèi)心真實感受,并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對于特別小的患兒,可以通過表情、肢體等與患兒進行情感的傳達,提升患兒的心理舒適度。同時,重視與患兒家屬的溝通。(2)環(huán)境舒適護理:除了常規(guī)的病房環(huán)境護理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病房內(nèi)放置患兒喜愛的玩具,在走廊內(nèi),摒棄單一的白色色調(diào),通過藍綠色、奶粉色等進行裝飾,并粘貼流行的卡通貼紙,在病房內(nèi),可以采用粉色、橘色等進行裝飾,護理人員的服裝采用粉色,給患兒營造溫馨舒適感,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3)操作舒適護理:在執(zhí)行相關檢查時,要對患兒的情緒進行安撫,同時,在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動作輕柔,減輕患兒的不適感。特別是吸痰、霧化等環(huán)節(jié),協(xié)助患兒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在霧化期間,為患兒播放動畫片、音樂等,轉(zhuǎn)移患兒的注意力。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包括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肺功能指標。臨床癥狀指標胸悶、氣急、哮鳴音、咳嗽等的緩解時間,肺功能指標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表2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對比
舒適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新興的護理模式,其在具體應用中,需要圍繞患兒的本體感受作為工作開展的中心。在小兒哮喘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應該遵循以哮喘患兒為中心的原則,同時結(jié)合醫(yī)院的具體實際,盡量滿足患兒的合理需求[3]。大量研究[4-5]表明,針對小兒哮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有效促進了患兒的康復進程。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實施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兒在胸悶緩解時間、氣急緩解時間、哮鳴音緩解時間、咳嗽緩解時間方面明顯縮短,肺功能指標FEV1 和FEV1/FVC 也明顯改善。因此,對于小兒哮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