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
【摘要】? 新一輪教育改革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凸顯出來,其中就包括作業(yè)問題,為此,國家提出了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方法,旨在幫助所有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該方法提出時間尚短,理論和實踐都不健全,因此筆者就高三復習課中三角函數作業(yè)的分層設計技巧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給數學教師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 高三復習課 三角函數 作業(yè) 分層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4-082-01
作業(yè)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工具,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利器。新課改對作業(yè)方面也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作業(yè)分層的理念,旨在幫助所有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然而現階段數學作業(yè)布置過程中仍然存在難度統(tǒng)一、針對性不足等情況,以至于基礎好的學生沒有進一步提升,基礎差的學生感覺太難,以至于作業(yè)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筆者將高三階段中三角函數模塊復習課中的作業(yè)分層布置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以下幾點設計技巧。
一、作業(yè)分層設計概述
作業(yè)分層設計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不同的作業(yè),作業(yè)的難度、題量適中。以往布置作業(yè)的方式是所有學生都完成一樣的習題,這種方式缺乏針對性。作業(yè)分層的主要初衷在于讓處在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為此,在設計分層作業(yè)時教師需要遵從人性化、個性化、發(fā)展化等原則。
二、高三復習課中三角函數作業(yè)分層設計技巧
1.目標分層
設計作業(yè)分層的第一步是分層設計目標。目標的分層設計的依據是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等。教師先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摸底工作在課上開展的,教師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知識時,知識點的滲透過程是由易到難的。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簡單的知識點,比方說如何將三角函數用單位圓的方式表示出來。稍微帶一些難度的知識點,有些學生可能就理解不好,比方說如何用三角函數的像性質等。有些學生對于比較難的知識點理解上面還有些模糊,比方說如何借助三角函數線比較兩個函數的大小。通過課堂收集的情況,教師對學生學習三角函數的情況有了一個具體的判斷,這時就可以設計分層目標。將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分為一組,對該組成員提出更好的要求,讓他們可以完成更高難度的試題。對于理解能力一般的的學生,教師對其的目標是掌握基礎知識點,并做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對于理解能力偏弱的學生,教師只要求其可以將掌握基礎知識即可。通過設計不同的目標,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2.難度分層
學生作為具有獨立思維的個人,因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生活履歷等不同,每個學生對待三角函數等知識點都有獨特的認知、理解,學習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還要依照作業(yè)難度。對于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在布置基礎性作業(yè)的同時額外布置1-2道探究與拓展方面的習題,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對于理解能力偏弱、知識掌握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布置基礎性作業(yè)的同時布置難度一般的探索性習題,從而幫助這類學生鞏固知識點,并有一定的提升。而對于理解能力很差、知識掌握能力偏弱的學生,教師只需要布置基礎性習題就好,同時讓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與之形成互幫小組,從而讓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逐漸掌握知識點。
3.題量分層
以往數學作業(yè)都是以數量取勝,教師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想借助習題讓學生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然而事與愿違。面對海量的習題,學生的壓力急劇增加,特別是學習能力十分一般的學生,習題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夢魘。為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設計適合的題量,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首先,教師需要將習題分為三大類,一是基礎性習題、二是提高類習題、三是拓展類習題。其次,就是為每一位學生設計適合的題量。比如學生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以提高類習題為主,占到作業(yè)量的百分之六十,基礎類習題和拓展類習題分為占百分之二十。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基礎性習題占百分之六十、提高類習題占百分之四十。對于學習水平偏差的學生,全部布置為基礎性習題,習題類型盡量豐富,題量不宜過大。
4.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而以往一概而論的評價方法顯然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教師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方法,旨在以評價來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中生正值叛逆期,喜歡聽好話,所以需要教師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評價工作。對于學生水平很高的學生,教師的要求就要提高,一旦出現微小錯誤就要及時給與糾正。學生表現得好,教師也不要吝惜“你真棒”“你是一個喜歡思考的學生,干得不錯”等贊美的語言。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需要將標準降低一些,多用“好”“行”等評價語言。倘若這類學生習題出現問題,教師可以讓組織同級別學生展開探討,從而促進大家一起提升。對于學習能力偏差的學生,教師需要拿出最大的耐心,給與更多的鼓勵,評價語言可以用“不錯,你進步很快”“你還可以做得更好”“繼續(xù)加油”等,從而幫助他們趕上其他同學。
三、總結
作業(yè)是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利器,一旦用好它,那么就會收獲想要的結果,用不好它,只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分成不同組,設計不同的目標,給與難度適中、習題適量的作業(yè),再結合合理的評價,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得到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吳玉坤.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促進教學的有效性[J].名師在線,2018(12):43-44.
[2]王雁斌.精心布置課后作業(yè)提升數學學習質量[J].甘肅教育,2018(17):112.
[3]周曉英.普通高中作業(yè)之我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