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淵 陳晚華
【摘要】? 《紅樓夢》被列為我國四大名著之首,其關鍵之處就在于對人物的生動刻畫,書中的林黛玉更是曹雪芹筆下的寵兒。作者用滿腔的熱情和心血塑造出一位品格高尚、氣質奪人、才華出眾、美若天仙的少女形象。本文將依據書中的描寫,從黛玉的“外貌、性格、愛情、才情”四個方面來品味她的絕世之美。
【關鍵詞】? 林黛玉 外貌美 才情美 性格美 愛情美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21-01
《紅樓夢》是一部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且文學價值最高的章回體小說。作者將他一生辛酸的血淚史,將他的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和感受,借作品中這一虛擬賈府的興榮衰敗折射出來。書中作者對女兒之美的敬愛與歌頌是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曹雪芹筆下的女兒個個如花似玉,他毫不吝惜地贊揚她們每一個人身上的美好品質,體涼著她們的不足與過失,最終發(fā)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一千古絕唱。曹雪芹這位“造物主”,也只將“精華靈秀”鐘情于女兒,并特別多地鐘于林黛玉這一角色。
一、賽若天仙之外貌美
林黛玉天生一股神韻且容顏嬌美。作者為了更好的塑造出林黛玉純美形象,在對她的外貌描寫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可以說是苦心孤詣,匠心獨運。曹雪芹對林黛玉的美貌不似其他女性般的進行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以林黛玉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眼里。通過他人的嘴及眼來突出黛玉的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她便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這話雖沒有直接寫黛玉的美麗。但卻暗藏著一個對比,因為王熙鳳本身就是“模樣標致,心機深細”之人,她對自己的標致從她的自負中可以看出是非常滿意的,就是府中的眾姐妹也是各個都同于一般的美,但見到林黛玉時,王熙鳳用了“竟”“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從中更顯出林黛玉容貌之美讓王熙鳳打從心底的自嘆不如。
我們再從寶玉的眼來看黛玉的形象: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保ā都t樓夢》第三回)
除此之外,寶玉還有“神仙似的”“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顰兒才貌應世稀”等等夸贊林黛玉之美貌。顯然,寶玉眼中的黛玉比眾人、王熙鳳眼里要更美麗??梢哉f,寶玉的評價在王熙鳳之后又一次將林黛玉的美推向一個更高層次。是從人之美到神仙之美。
二、詩書滿腹之氣質美
濃郁的詩人氣質成就了林黛玉的又一種美。在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是一個被詩化了的才女。作者有意將我國歷史中的歷代女才子,如李清照、謝道韞等人的美的特征巧妙的融入到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中。
林黛玉愛讀書,不但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學說,也愛角本雜書《西廂記》《桃花扇》等,對詩詞歌賦和小說戲劇尤為喜好。
在新穎別致、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獨豎一幟的。在每一次的詩詞賽中,她的詩作總是脫穎而出,備受眾人所推崇,欣賞。
三、至誠至真之性格美
林黛玉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清高孤傲,語言刻薄的人物形象。其實,這正是她純真率直,不做作的表現。作者從林黛玉小的時候就賦予蕙質蘭心,自尊自愛。
在黛玉的身上,我們看不到假象。她瞧不起劉姥姥,將其稱為“母蝗蟲”,并不是因為對方身份低微,而是因為劉姥姥為了巴結賈府而作踐自己以逗趣取樂。黛玉是清高的,她的清高是從父親林如海那耳濡目染的。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尤其是香菱學詩,寶釵不但沒有支持,反而給她潑冷水,譏笑她是“得隴望蜀”,“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為做詩著了迷,乃至“茶飯無心,坐臥不定”。香菱來到瀟湘館,將她的這一迫切想法告訴黛玉,黛玉立刻以誠相待。并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黛玉的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給香菱帶來極大的鼓舞。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并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
四、至純至真之愛情美
林黛玉在感情上的率真更加突出的表現在愛情方面,因情而生的黛玉,亦為情而活。可以說黛玉在賈府生活下去的勇氣是對愛情的憧憬與追求。
在第一回中,作者用別具匠心的想象,浪漫夸張的筆調,創(chuàng)造了“還淚”之說,也是寶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以此說明寶玉、黛玉的愛情是前世注定的,是有前緣的,而他們來到俗世是為了續(xù)前緣。把寶玉、黛玉的愛情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也因此更真實、深刻、感人。回顧兩個人的感情之路,其實是在兒童伴侶日常生活中深植起來的。他們長期的“耳鬢廝磨”,從相互了解到彼此相愛。寶玉身上無不表現出與世俗的格格不入,他們兩個相互吸引,志氣相投,于生活中碰撞出愛情的火花。林黛玉對寶玉的愛情表現得非常純真、深摯、堅貞。
林黛玉的靈魂純美而貞潔,污濁的賈府容不下她,也同樣容不下她純貞的愛情。她的愛注定是一場悲劇。當他們這種同生共命的愛情最后遭到毀滅時,她便“焚稿”、“絕?!?,以生命相殉。這種愛情是怎樣的至誠至堅,至純至圣,撼人心靈。
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林黛玉之美進行淺析。處于封建禮教中的林黛玉,她性格率真坦誠,大膽的追求純美的愛情,不向封建禮教低頭。她是大觀園中的一朵仙葩,是寶玉眼中的神仙似的妹妹,但污濁的賈府容不下她,她悲劇的人生無可避。但她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獨立美及對真愛的無畏追求,值得我們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曹雪芹.高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1992.
[2]董文雅.淺析林黛玉藝術形象之美[J].青年文學家,2013.
[3]朱慶華.一朵綻放在紅學殿堂上的仙葩——林黛玉藝術形象淺析[J].2012.
[4]王志.試論林黛玉的精神美.
[5]王士超.紅樓夢詩詞鑒賞[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6]顧鳴塘.高晨賢.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淺論林黛玉其人其詩.田紅樓夢學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