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政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 南陽473000)
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疾病發(fā)展至晚期階段,康復希望渺茫。此階段不僅患者需承受較大心理壓力,患者主要照顧者生理和精神上均飽受折磨,易發(fā)生抑郁、焦慮等情緒。惡性腫瘤晚期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情緒狀況為近年來醫(yī)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安寧療護屬于醫(yī)療服務模式,具有人性化特點,指積極照護、照顧無治愈希望者,協(xié)助患者與其主要照顧者解決社會、心理、生理等問題,讓其平靜接受死亡,以改善其家庭生活質量[1]。已有報道指出,安寧療護可改善惡性腫瘤晚期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應激、負性情緒[2]。本研究采用安寧療護干預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探討其對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70 例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經病理學檢查確診;(2)患者預估生存時間>3 個月;(3)主要照顧者均為直系親屬,且可配合此次研究;(4)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主要照顧者存在意識、精神障礙;(2)中途脫落研究。按護理方式不同將70 例患者主要照顧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8 例;年齡19~59 歲,平均(45.8±1.3)歲;患者肝癌11 例,胃癌10 例,肺癌10 例,其他4 例。研究組男16 例,女19 例;年齡20~58 歲,平均(45.9±1.2)歲;患者肝癌12 例,胃癌10 例,肺癌9 例,其他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照顧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治療護理(如圍術期護理、用藥護理等)、基礎護理(如入院宣教、病房管理等),主要照顧者僅做常規(guī)宣教。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安寧療護干預。(1)重視健康知識宣教:首先需宣教疾病知識,讓其深入了解疾病發(fā)病原因、治療方式、疾病預后、治療副作用等。其次,需給予死亡教育。健康知識宣教主要承擔者為護士,在宣教過程中,需有足夠同情心、責任心、耐心,并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取得其信任。另外,從傾聽、咨詢、觀察等途徑掌握患者對死亡的看法,根據患者疾病狀況,用集中授課、座談、圖片、多媒體等方式啟發(fā)、引導、暗示患者死亡為正常生理過程,讓其從容面對死亡,增強主要照顧者心理承受能力。(2)尊重家屬意愿:告知患者病情時需把握一定策略,在尊重患者權利的基礎上,尊重家屬意見,可與患者主要照顧者共同告知患者,且告知病情時,需確保時機合適,告知的客觀性和專業(yè)性,降低患者情緒波動,避免影響家屬情緒。(3)哀傷輔導:患者主要照顧者必須經歷患者離去的悲傷和哀痛,易遭受心理障礙和精神創(chuàng)傷,甚至可能會誘發(fā)疾病。因此,護士需指導患者主要照顧者控制情緒方法,如呼吸訓練法;傾聽其訴說,疏導其負性情緒,多關心、照顧其身體,讓其互相鼓勵和支持,增強其包容能力和自信心?;颊咚劳龊?,需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告知其相應程序,指導其善后喪事。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干預后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主要照顧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量表各20 個項目。SDS 評分分為輕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評分≥71 分);SAS 評分分為重度焦慮(評分≥70 分)、中度焦慮(60~69 分)和輕度焦慮(50~59分)。干預前、干預后用家屬應激量表(RSS)評估兩組主要照顧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包含心理痛苦、生活被擾亂、負性情感方面,分值0~30 分,評分越低表明應激反應越輕。
2.1 兩組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主要照顧者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主要照顧者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SDS、S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SDS、SAS 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SDS SAS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干預前SDS SAS 35 35 t P 41.65±1.21 41.67±1.20 0.069 4 0.944 8 43.26±1.20 43.21±1.21 0.173 5 0.862 7 30.20±1.21 36.24±1.20 20.968 4 0.000 1 29.65±1.32 35.65±1.24 19.599 7 0.000 1
2.2 兩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負性情緒 生活被打擾 心理痛苦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干預前負性情緒 生活被打擾 心理痛苦35 35 t P 2.02±0.32 2.03±0.33 0.128 7 0.898 0 6.35±1.02 6.36±1.01 0.041 2 0.967 2 5.68±0.65 5.69±0.66 0.063 8 0.949 3 1.02±0.65 1.81±0.25 6.711 0 0.000 1 5.21±0.35 7.68±0.65 19.793 9 0.000 1 4.81±0.32 6.35±0.52 14.921 6 0.000 1
數據顯示,每分鐘我國有6 例惡性腫瘤患者得到確診,且惡性腫瘤疾病死亡率、發(fā)病率日益增高,呈逐漸年輕化趨勢[3]。惡性腫瘤主要包含肝癌、胃癌、肺癌,臨床特征為全身消耗性和死亡率高[4~5]。此類患者往往需接受分子靶向藥物、手術、放化療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治療所存在的副作用也會嚴重影響患者,加之治療費用巨大,特別是晚期患者,其心理、生理均需承受較大折磨。此外,患者主要照顧者也需面臨病情惡化帶來的悲傷、無助、恐懼,長時間遭受工作、生活、心理的壓力,長期繁重的照顧、陪護,其壓力和疲勞感也較大[6~7]。所以,患者主要照顧者普遍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惡性腫瘤晚期對患者家庭是較大應激源,尤其主要照顧者,其負性情緒較明顯,心理應激較嚴重,而負性情緒又會影響自身身體[8~9]。所以,臨床應加強對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的疏導,提升其生活質量。一旦出現負性情緒,需給予有效、積極應對措施,加強與患者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協(xié)助其完成心愿,正確面對應激,緩解身心疲憊,以免發(fā)生抑郁、焦慮等。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主要照顧者RSS 評分、SDS 評分及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安寧療護可顯著改善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和心理應激狀態(tài)。羅丹谷等[10]納入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98 例為研究對象,結果觀察組SDS 評分、SAS 評分(36.34±3.57) 分、(35.25±6.38)分分別低于對照組的(41.43±5.72)分、(44.4±5.2)分,RSS 評分(10.19±2.28)分低于對照組的(13.05±4.29)分,也證實了安寧療護可顯著改善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應激、負性情緒。分析原因為,近年來,醫(yī)學界倡導將安寧療護應用于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在病情晚期階段給予高質量服務,緩解死亡前痛苦和負性情緒,可改善患者及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所以,安寧療護是體現人性化、社會文明進步的醫(yī)療服務模式,日益得到醫(yī)學界關注和重視。綜上所述,惡性腫瘤晚期患者主要照顧者接受安寧療護,可顯著改善心理應激、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