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蘭,布 超,姜林宏
(1.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北京,100872;2.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黨群工作部,江蘇蘇州,215000;3.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2)
當前,大學生已經全面進入“00后”時代,他們處于人生成長的“拔節(jié)孕穗期”[1],能否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xù)講好理想信念的故事,提出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殷切期望??倳浀闹匾撌鰹槲覀冏龊眯聲r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進一步做好探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編制了《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卷》,共發(fā)放1000份問卷,由中國人民大學17個學院填寫。結合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及調研反映的情況,本文擬從“學思踐悟”模式的四個方面,即學習科學理論指導大學生,思辨社會思潮引領大學生,踐行時代要求凝聚大學生,領悟初心使命感召大學生,對新時代“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調研顯示,“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容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0后”大學生能夠樹立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理論根基不牢固,沒有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梢圆扇∫韵聨讉€措施,解答“為什么要堅持理想信念”的問題。
一是要著力提升“00后”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盵2]理論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因此,必須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力理論素養(yǎng),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當前,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政課課堂上要做到兩個“講清楚”:首先,教育者要講清楚共產主義的科學性、實現(xiàn)過程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學習理解共產主義是理論、運動、制度的辯證統(tǒng)一,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破除“共產主義渺茫論”“共產主義悲觀論”的錯誤觀點。調研中,一半以上的“00后”大學生能夠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正視共產主義最高理想,但也有部分學生的唯物史觀掌握不牢靠。例如,“一切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的,是虛無縹緲的……根本原因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這一題中52%的學生選擇了贊同;對于“共產主義雖然是崇高的社會理想,但卻難以實現(xiàn),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渺茫的美好愿望”這一題,87.7%的學生不贊同這樣的看法,11.9%的學生對這樣的表述表示一般或贊同,反映出在少數學生的眼中,共產主義是馬恩經典作家著作中的設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其次,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一部分。絕大部分“00后”大學生對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高度認同,但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內容了解不夠深入。68.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應當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2.7%的學生比較贊同。但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主要內容,只有28.5%的學生選擇了非常了解,45.2%和22.1%的學生選擇了比較了解和一般了解,這反映出當前“00后”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深層次的理論基礎上還有很多的誤區(qū)和迷惑。
二是要引導“00后”大學生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衷心愛國愛黨。大學生“精神缺鈣”的根本原因在于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不牢靠,沒有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是爭取入黨的首要問題,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名黨員的素質和行為?!?0后”大學生的入黨動機的考察,對于大學生能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00后”大學生入黨動機正確,具有高度的政治信仰和使命感,對黨的領導衷心擁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高度認同。但錯誤的入黨動機甚至功利主義依然較多存在于大學生群體當中,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并未占據申請入黨的大學生的主觀世界。調查發(fā)現(xiàn),理想信念和對共產黨執(zhí)政認同的因素依然是入黨動機的主流,占到了54.4%和11.9%,一半以上的學生能夠認識到入黨是政治信仰的感召與認同,是追求理想信念的實踐。但認為是“謀求仕途發(fā)展”和“增強就業(yè)競爭力”“尋求政治榮譽感”的錯誤的入黨動機也分別占到了9%、12.9%和8.9%。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部分大學生依然存在功利主義的入黨動機。黨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大學生群體作為新鮮血液的加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引導大學生純潔入黨動機,積極改造主觀世界,是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斷完善的重要內容。
社會思潮是一定時代社會主體和矛盾的集中反映,同時也是社會變革和社會矛盾在思想領域的深刻寫照。今天的中國思想界狀況異常復雜,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也日趨激烈,除了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之外,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思潮較深地影響著當代“0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要做好新時代“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必須解答好“堅定什么樣的理想信念”這一根本問題。
一是要提高認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增強大學生辨別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充滿了對各種思潮的理論批判和現(xiàn)實斗爭,教育者只有向大學生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其他思想的根本差異,講清楚現(xiàn)實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的多元的社會意識,才能正確回應社會思潮的沖擊,解釋社會現(xiàn)實。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社會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更加復雜。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辨別歷史虛無主義、民族主義等錯誤的社會思潮,但對于裹挾自由、民主、平等外衣的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資本主義價值觀的錯誤思潮,大學生的辨別能力較弱,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影響。79.2%的學生贊同“社會主義是人道主義、自由、平等、相助的理性原則的實現(xiàn)”這一觀點,顯示出其對于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思潮的認識不清。能夠正確反對這一觀點的“00后”大學生僅有7.2%。這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本質和危害,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混淆不清?!敖詠碇袊锩巧贁等斯膭拥慕Y果,不是必然發(fā)生的”,在對于歷史虛無主義的考察中,86.7%的學生不贊同這一觀點,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在對“西方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這一觀點的判斷中,68.1%的同學能夠認識到普世價值的錯誤,但也有23.3%的同學對“普世價值”依然存在模糊認識。
二是注重實踐,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00后”大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具體性和功利性突出是一個老問題。部分大學生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忽視長遠目標而明顯地表現(xiàn)出強烈的功利性,并體現(xiàn)出道德行為與道德認知的不一致性,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在人生規(guī)劃時實用主義思想傾向較為嚴重,注重個人的發(fā)展和價值實現(xiàn)的務實選擇成為部分學生的首選,實用主義思想較為嚴重。例如,學生被問及“哪類同學的行為最符合心目中身邊榜樣的標準”時,出國留學履歷光鮮,在大企業(yè)工作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而投身基層和服務社會只占到了不到一半。另外,大學生對于拿到多個歐美名校錄取通知、入讀世界頂尖學府的同學表示更加值得作為榜樣,有27.6%的同學選擇了此項。另有17.4%的學生選擇將在中央部委、知名外企、央企、投行等單位就業(yè)的同學作為榜樣。將響應祖國號召,主動赴西部和基層就業(yè)的同學作為榜樣的大學生只占了31.7%。因此,高校要從當代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內在動力,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扣好人生第一??圩拥闹匾?。
當前,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使理想信念教育呈現(xiàn)出與以往時代不同的特點,更加互動的網絡交流模式,為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交互力和傳播力打開了可能空間。同時,網絡信息發(fā)布方式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分散化的傾向,各種思想觀念和社會文化現(xiàn)象競相在網絡空間登臺亮相,網絡成為各種思想觀念爭奪的重要陣地?!?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因時而變,解決好全媒體環(huán)境下怎樣堅定理想信念的問題。
一是堅持主動改變,順勢而為的工作理念。面對新問題新挑戰(zhàn),要解決全媒體環(huán)境下怎樣堅定理想信念的問題,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和把握全媒體時代的信息生產和傳播的規(guī)律以及當代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縱觀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歷程,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因勢而新”的思維方法。當前,我們面臨的“勢”主要有兩個:一是全媒體時代影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因素增多,思想引領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調研顯示,互聯(lián)網是校園輿情的主要發(fā)源及傳播地?!?0后”大學生對待網絡信息的態(tài)度比較理性,對于主流媒體的報道信任程度較高,但仍有少數學生容易受到意見領袖或周圍人看法的影響。當被問及“對待網絡熱點的態(tài)度”時,63.7%的學生在對待網絡熱點問題時表示可以做到理性思考,自我權衡;18.3%的學生認為相信主流媒體公眾平臺相關新聞報道是最必要的;7.4%的學生坦誠自己容易受到意見領袖或周圍人對熱點問題看法的影響;另有8.4%的學生表示在面對網絡熱點問題的時候不知道信什么,持觀望態(tài)度;僅有2.2.%的學生表示漠不關心。二是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原住民”,當代大學生習慣于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調研顯示,“00后”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的渠道以新媒體為主,其中,最常用的是微信和微博。微信是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最多的方式,比例高達42.9%。其次是微博,比例為27.8%。其中,男生用微信獲取網絡信息的比例為21.5%,遠高于微博的9.3%;女生用微博獲取網絡信息的比例為18.6%??梢钥闯?,女生使用微博更加廣泛。國內綜合性新聞網站也是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的重要渠道,總比例達到了12%。瀏覽政府、學校等單位主頁的人數較少,男女生各自僅為3.2%和4.0%。
二是發(fā)展線上新媒體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臺。要解答“怎樣堅定理想信念”的問題,就要探索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掌握當代大學生群體媒介化生存的特點和規(guī)律,建立符合“00后”大學生需要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調研顯示,“線上新媒體”成為“00后”大學生最樂于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在問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哪種最樂于接受”時,30.1%的學生選擇線上新媒體的形式,25.8%的學生選擇了高校各專業(yè)的課程,23.1%的學生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一方面對于線上線下各類教育模式的德育作用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對新媒體上的教育方式給予了更多的期待。這啟示我們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堅持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教育者要找到“00后”大學生的“關注點”,利用“微信+社交”這一被廣泛使用的線上社交模式,讓以短視頻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產品成為“00后”大學生“朋友圈”的主流;要利用大學生的“興趣點”,在“B站”“抖音”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空間也能夠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于人民,奉獻于社會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守的導向和立場?!?0后”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樹立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并付諸實踐,就是將個人發(fā)展的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一是引導“00后”大學生正確認知時代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yè)觀。調研顯示,當前“00后”大學生擇業(yè)態(tài)度積極樂觀,有理想、有擔當,能夠正確認識樹立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奮斗的關系,但部分學生存在理想信念認知與行為不一致的現(xiàn)象。絕大部分大學生能夠認識到主動赴西部和基層就業(yè)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但是考慮個人發(fā)展的務實型選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被問及“對身邊前往西部就業(yè)的同學的看法”時,77.8%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做法體現(xiàn)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是理想信念感召下的正確選擇。但也有22.2%的學生認為他們去西部就業(yè)是因為個人發(fā)展的原因或逃避大城市的競爭等因素,這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還有部分大學生在就業(yè)選擇時,將個人的利益得失放在了理想信念和祖國需要之上。29.6%的大學生認為“薪資福利”是擇業(yè)時最看重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共有22.9%的大學生選擇了“自我選擇價值”的實現(xiàn),超過了“發(fā)展空間”和“興趣愛好”,成為大學生擇業(yè)時較為看重的因素。部分大學生在擇業(yè)時,最看重的是物質生活水平。職業(yè)發(fā)展和生存能力,并越來越重視自我價值在工作中的實現(xiàn),選擇“國家需要”的大學生只有7.1%。少數大學生在擇業(yè)時,更加注重物質生活的改善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與之前理想信念教育中倡導為國家、民族、社會奉獻的精神存在著知行不一的現(xiàn)象?!?0后”大學生的人生目標不盡相同,職業(yè)選擇也有差異。因此,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在價值選擇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個人理想與時代同頻共振。要讓大學生認識到,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離不開對于祖國和人民的奉獻,青春理想只有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才會熠熠發(fā)光。
二是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凝聚“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支點,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調研顯示,絕大部分“00后”大學生樹立了明確的人生理想,并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民族理想緊密聯(lián)系。94.1%的大學生能夠認識到人生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和個人夢的有機統(tǒng)一。在進一步對個人、社會、國家民族的關系考察中,大部分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能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之間的關系,并能認識到集體在人生價值實現(xiàn)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有少數大學生偏重個人價值,缺乏奉獻意識。例如,29.4%的學生認可“個人是社會的前提,個人自由不應該受到限制”這一觀點,表現(xiàn)出一定的利己主義的傾向。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愛國主義的踐行者和人民利益的維護者,而不是個人至上、物質為先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因此,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引導大學生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觀點,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新時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激發(fā)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對人民利益的自覺維護,增強“四個自信”,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之中,成為努力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