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東
(云南省騰沖市第一中學 云南 679100)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和進行獨立思考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1]。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努力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發(fā)現(xiàn)和自主學習,應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順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努力實現(xiàn)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轉(zhuǎn)換——從知識的傳授者到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從知識的傳播者到知識的“對話者”,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意義創(chuàng)造的過程[2]。英語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的兩個基本出發(fā)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guī)律,回歸教學本質(zhì),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二是落實英語新課程理念,從根本上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習慣。
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新授課基本教學模式:
①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語言知識→自主練習、背誦記憶、發(fā)現(xiàn)問題→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難釋疑、拓展提升→達標測評、歸納總結(jié)。
②教師的作用。展示目標→ 點撥解惑→講授示范→深化發(fā)展→遷移測試。
③學生的任務。研讀教材→討論質(zhì)疑→合作練習→歸納總結(jié)→遷移創(chuàng)新。
④英語課堂內(nèi)容?!粽Z言目標展示與熱身練習; ◆單詞學習與反饋;◆總結(jié)主要句型與誦讀目標內(nèi)容;◆完成學案與周報練習;◆分配課堂小組任務:語法、詞法運用。
一年多的課題研究,課題組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科研水平和英語教學質(zhì)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本研究不僅培養(yǎng)了廣大教師的科研意識,鍛煉了科研能力,錘煉了教學基本功,更重要的是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教師們勤于思考,邊實踐邊總結(ji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參與課題實驗的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意識,英語成績也比實驗前有了明顯提高。
本研究采用了騰一中2012級學生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英語閱讀部分成績、英語總成績及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聽力考試成績作為基準(前測成績)。實驗完成后,將學生高三最后一次月考英語閱讀部分成績、第二次聽力考試成績及高考成績作為測量學生成績的量表(后測成績)。兩組英語成績分別進行整理之后,輸入計算機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分別對兩組成績差異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實驗結(jié)果如表1—6所示:
表一: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前測總成績(滿分150)
表二: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前測閱讀成績(滿分40)
表三: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前測聽力成績(滿分30)
從上表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對照班前測總平均分(88.92)略高于實驗班(88.46);對照班和實驗班的聽力、閱讀平均分幾乎相等;標準差對照班(13.054;7.334;3.486)略低于實驗班(14.026;7.354;3.486);雙側(cè)(0.96; 0.94 )均大于0.05。這表明在實施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教學實踐之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學生英語平均水平基本在同一個層次上。
表四: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后測總成績(滿分150)
表五: 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后測閱讀成績(滿分40)
表六:8個實驗班 和8個對照班后測聽力成績(滿分30)
從上面表格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各課型的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教學實踐后,實驗班的英語總成績和單項成績(101.06; 32.26;22.33)明顯高于對照班(94.67;25.88;19.65)。高三10個月的英語整體復習,運用“英語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實驗班英語總平均分提高了12.60分,而以講授及習題練習為主的對照班只提高5.75分。此外,雙側(cè)(0.000,0.000)均小于 0.05,這表明實驗班后測成績與對照班存在較大的差異。換句話說,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教學理論應用于我校的英語教學實踐是行之有效的。
總而言之,英語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課堂應該是學生愿意學、會學、樂學,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圓滿完成教學三維目標,能基于新教材的有效研究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