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男
摘要:新聞自由和隱私權在都是我國工公民的基本人權,并且它們都是受到憲法的保障,但在近年來,由于科技發(fā)展的不斷帶動,使得大眾媒體相關行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但在其中被新聞報道所侵害的隱私權卻也不在少數(shù),如何使新聞自由權與隱私權共同存在互不干擾,也成了現(xiàn)階段許多研究學者所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從這兩個權益的定義以及新聞自由權侵犯隱私權的主要方式,來找到如何保持兩者共同發(fā)展維持它們的平衡,這不僅對我國新聞媒體行業(yè)規(guī)范發(fā)展,還能保障人民最根本的人權。
關鍵詞:新聞自由權;隱私自由權;平衡保護
1.新聞自由權與隱私權的定義
1.1.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一般是指相關媒體及個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收集和發(fā)布相關信息的自由權利。這一定義最早是在一些西方國家被提出,而他產(chǎn)生的背景就是,當時西方國家統(tǒng)治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發(fā)生斗爭,而在這些斗爭中就有人提出了新聞自由的口號。隨后在我國憲法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權利保護,在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公民具有言論自由以及出版自由權,并將它定義為我國的基本人權,而新聞自由正是言論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為相關新聞工作者實施合法采訪以及出版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時也是人們監(jiān)督政府體制、政府行為的重要手段。新聞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信息流通的可靠性,除此之外,還促進了我國民主制度的建設與發(fā)展。
1.2.隱私權
隱私權的概念也是近些年才被引入,在法律體系發(fā)展較早的西方國家這一名詞也才出現(xiàn)了一百多年。隱私權就是個人的私生活以及相關的私人信息在法律上是能夠受到保護的,與此同時這些信息不能被他人收集、報道和利用,只有當事人允許才能將其報道或者傳播,它是我國公民的一種最基本的人權。
2.新聞自由侵犯隱私權的主要方式
2.1.新聞報道中公布和宣傳
新聞說傳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社會事件,因此在報道過程中很容易就會涉及到個人隱私的問題,而在新聞報道中侵犯隱私權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1)未經(jīng)當事人同意,就將其隱私問題發(fā)布出去,而這類信息主要是以負面為主;
(2)在相關社會事件報道過程中未對當事人進行相關的偽裝通過體貌特種還是可以分辨出并且還無意間報道了相關私密信息;
(3)去深挖當事人的相關家屬或朋友隱私,并將其報道,例如兒女身患重病,朋友身負巨額債款等不想被人知道的信息,但報道者的目的就是以此為爆點來吸引大眾眼球。
2.2.信息收集中侵犯他人隱私空間
此處的隱私空間不僅局限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私人場所,同時還包括在公共場所下的私密環(huán)境例如廁所、更衣室等,具體侵犯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未經(jīng)當事人同意就硬闖或者潛入當事人的住宅,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報道;
(2)采用安裝相關監(jiān)聽、監(jiān)控設備,實施的偷拍行為,如果這行為在沒有相關法律允許或者相關司法部門同意的情況下實施,就會觸犯到相關法律法規(guī);
(3)通過電腦病毒或者其他形式來竊取他人相關信息,;記錄研究成果或者聊天記錄等;
(4)隱性采訪的形式來獲取采訪者的相關信息,他也是現(xiàn)階段新聞曝光內(nèi)新聞中常用到的手段,也就是所謂的暗訪,通常在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是不知情的狀況,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就會收集到許多個人隱私,因此在相關采訪者使用這一手段采訪時,要合理使用并在事后與被采訪者進行溝通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
3.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平衡
新聞自由以及個人隱私都是我國現(xiàn)階段公民最基本的人權,都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這兩個權利互不侵犯,平衡發(fā)展也是現(xiàn)階段相關司法工作者所考慮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著兩者的關系進行平衡:
3.1.公共利益原則
由于新聞自由與個人隱私權在很大出程度上都是各自獨立的,并且在法律上都是受到保護的,如果出現(xiàn)利益糾紛,使得無法在兩者取舍時,應當以公共利益為主,例如在相關造假企業(yè)進行曝光過程中所拍攝的隱私問題。
3.2.新聞價值
要使報道的新聞有價值有營養(yǎng),同時要符合社會新聞的相關素質需求,如果報道新聞事關許多人的利益,并且這種利益是公共利益那么這條新聞就是有價值的,它就受到新聞自由權的保護,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博取他人眼球而暴露他人信息的行為就是不可取的。
3.3.征求意見并對信息進行處理
在隱私權的相關定義中可以看出,隱私權是具有自主選擇特性的,如果所采訪收集的是經(jīng)過當事人同意的,那么在采訪、報道后這些信息就不在屬于隱私范圍內(nèi),也就不再受隱私權的保護。除此之外,在許多的社會事件報道中都會采取,對當事人進行保護的行為,例如,在在采訪打假過程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了相關信息,但卻不想暴露身份,就可以采取對當事人相關特征進行處理,如打買賽克、聲音處理得分手段,這樣既維護了新聞自由,有保障了個人隱私。
3.4.加強相關法律建設
我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起草過《新聞法 》的法律文案,但是由于種種原有該發(fā)的出臺一直遲遲未公布,因此現(xiàn)階段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加快制定與完善《新聞法》;其次就是加強我國民法對隱私權的保護力度,在相關法律真有明確規(guī)定住房信息、個人信息等私人問題的保護,但對于隱私權卻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的法律建設,這才是真正解決兩者相互侵犯的根本方法。
4.結論
通過對隱私權以及新聞自由定義的分析,再結合現(xiàn)階段新聞自由侵犯的隱私權的方式,可以看出避免這一想象的出現(xiàn)就是在發(fā)生矛盾時要以公共利益為主,還要征求當事人的醫(yī)院,最重要的還是減輕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與完善,要同時兼顧兩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李潔媚.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保護[J].法制博覽,2019(32):14-17.
[2]劉巧興.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研究[J].采寫編,2018(05):146-147.
[3]方梓萱.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沖突及協(xié)調(diào)分析[J].科技傳播,2018,10(16):65-66.
[4]姜靈伊.如何實現(xiàn)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J].傳播力研究,2018,2(24):199.
[5]劉澗麗.淺談我國新聞自由權與隱私權的沖突及解決方法[J].法制博覽,2018(21):90-91.
[6]覃靜黎.新聞自由與個人隱私權的平衡——以艾滋女事件報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