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貴州省鳳岡縣石徑中學 貴州 遵義 564207)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本文通過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闡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
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更改以及日益增長的教育水平,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逐漸被引用到學生課堂中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到彼此之間的學習方法,糾正自身多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能從側面進一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發(fā)展等。
但在實際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實施起來是個很艱難的過程。首先,教師方面授課方式需要進行改變,要由教師主動引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其次,考慮學生感受,隨時更改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設計內容等。
2.1 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好。如今初中數學教師的認識還不足,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贊同,尤其是學校的大半部分教師年齡層次大,被傳統(tǒng)教學方式深深的影響著,所以對一些新奇的教學方式的認識存在誤解。當然,也有很多教師課堂上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但是都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沒有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優(yōu)勢和作用,得不到教師的重視應用。
在進行分組討論時,很多初中生會借此聊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影響教學效果,造成成績好的學生依然好,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沒有進步,所以距離理想目標越來越遠。2.2 小組合作學習應用較少。國外教育比較開放式,小組合作學習也是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而我國大多數學校的課堂上,教師很少利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思想比較陳舊。因為初中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狀態(tài),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課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課后也要參加各種補習班進行補習等。長此以往,就會引起學生成績下滑。
2.3 小組合作學習流程設計不周全。
首先,教師在利用合作學習方式時,對其流程沒有做到詳細的設計,直接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所以過程缺少管控,人員分配不均衡,并不能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作用。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的題目很不合理,大多數教師設計的題目不是太簡單就是太困難,設計的過于隨意,甚至有些題目完全和課程內容不符,降低了初中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以及合作學習的價值。
3.1 提高合作學習意識。從初中生角度出發(fā),初中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對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產生興趣甚至是排斥。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一樣,性格也決定著這種教學方式適合不適合在這個群體使用,有的學生性格孤僻、不愛與他人溝通,而有的學生有過于話多等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所以造成小組合作學習只是單純的學習任務,并沒有讓學生們切身體驗其中的樂趣。
這個時候教師要求起到一個引導和調和的作用,引導初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想法、互相幫助解決問題等,重視培養(yǎng)初中生自我表達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學習去傾聽別人和與人溝通,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3.2 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根據每位初中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考慮,從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中,增加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互動次數,彼此相互溝通學習技巧,解決課堂教師提問的問題等等,使初中生具備團隊合作的良好精神。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忽視了初中生作為主體的學習感受,只注重了成績的高低多少,因此初中生的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學習本是師生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教師要改變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進新鮮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與初中生要不斷地進行交流合作等,給予適當的鼓勵,并且引導初中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優(yōu)化了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