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認識的不斷進步,職業(yè)教育成為了與大學教育并重的教育類型,職業(yè)人才成長之路雖然與本科院校學術研究性人才不同,但是二者不能以學歷“論輸贏”,只是最后面向社會時所從事的職業(yè)類型和發(fā)展方向不同,職業(yè)人才在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可以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高級人才,甚至成為備受尊重的“大國工匠”。然而光憑借技術并不足以成為“大國工匠”這樣的人才,其必須“德才兼?zhèn)?、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新時期,高職院校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在管理體系和教學體系層面上相互配合,有效結合。本文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的角度來探討管理體系和教學體系相互結合的實踐路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高職院校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點加強開展德育教育和學生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更應該讓學生學會“方法論”的相關內容,也就是說,解決學生“怎么想”“怎么做”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有了正確、積極的思想引導之后,就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動在生活和學習中展現(xiàn)出正確的行為方式,遵守學校的紀律和規(guī)章。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之后,學生就能夠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主動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更高效地開展??梢?,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推進學生管理工作。
學生管理工作在促進高職院校建設、構建良好校風、學風方面都有重要意義。綜合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高職院??赡茉趯W生管理工作中走入了一條“死胡同”,針對學生管理習慣于采用較為嚴格的管理方式。在新時期,高職人才培養(yǎng)關系到國家未來發(fā)展,高職學生既應是技術能力突出的勞動者,又是時代潮頭的奮進者,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手段需要創(chuàng)新,但更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內心。由此,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學生思想引導方面的作用就有了新的落腳點,即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實踐的“強強聯(lián)手”,推動學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和內容的與時俱進。
在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無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是學生管理工作都必須不斷加強線上線下的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互聯(lián)網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工作形成了有效串聯(lián),一方面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動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管理工作“靜下來”“深進去”,合力為學生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二者教育管理目標分化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在于學生的思想層面,但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在于學生的行為方面。思想是指導行為的關鍵,二者在這方面出現(xiàn)分化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認清思想教育和行為教育之間的合理關系。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實踐教學為輔,而高職院校針對學生開展的管理工作著重引導學生的行為,實踐性較強。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就業(yè)實習等都包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任務十分艱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實踐銜接上的不暢,使得二者之間互相協(xié)助作用的發(fā)揮受到影響。比如在針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引導相結合,與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等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將所學及時在校園生活中通過親身實踐予以踐行,而不是兩張皮,學校管理層面應對此通盤考慮,適當將二者有效銜接,有助于實現(xiàn)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一直以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并未與學生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地配合,如果不做好學校體制機制的配合,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直接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勢必形成混亂,也是不現(xiàn)實的。學生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學生處、教務處、班主任來負責,而思想政治課教師和這些部門工作人員的交集較少,相互之間對彼此的工作情況不了解,很難融入到對方的工作中。所以,想要實現(xiàn)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的結合,需要從學?!叭恕钡拇缶殖霭l(fā),打破人員身份壁壘,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學生管理工作者有機配合協(xié)調的機制。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實現(xiàn)有機結合,必須打破現(xiàn)有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模式,探索可行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學生管理工作者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二者角色界限不是絕對的,二者要熟悉、了解對方的工作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校在學生管理上的理念、方針、政策、要求等合理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學生管理工作者對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育人機制,相互配合,發(fā)揮合力,形成“大思政”育人模式,以保障齊抓共管的效果。
為了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良好銜接,可以由學校投入資金,構建并開發(fā)二者皆可應用的學生教育管理合作平臺,在該平臺上開通思政教育、優(yōu)秀學生評定、學生管理等工作窗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這個平臺上看到優(yōu)秀學生是如何獲得獎勵的,他們的成長歷程是怎樣的,從而激發(fā)更多學生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斗志。在該平臺中還可以形成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版塊,學生可以匿名和教師在平臺中交流思想和心得,教師給予學生必要的思想引導和答疑解惑,解決學生成長中的思想問題。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對各類社團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所以可以嘗試以社團為紐帶來合力開展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如建設思政類社團,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由學生管理部門和思政課教師共同指導,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學生管理的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辯論、演講、社會實踐等活動。思政類社團可以在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發(fā)揮助力和紐帶作用。
綜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的總體要求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既是形勢所需,也是育人所需,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的共生體系,發(fā)揮二者的合力作用,對于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