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亮
【摘 要】目的:分析在治療非手術(shù)粘連性腸梗阻疾病中應用奧曲肽的臨床療效。方法:利用分組研究法對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粘連性腸梗阻非手術(shù)治療患者進行研究,其中參考組患者(n=40)行常規(guī)治療,分析組患者(n=40)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奧曲肽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結(jié)果:分析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總治療有效率以及患者臨床各項指標均好于參考組,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結(jié)論:在治療非手術(shù)粘連性腸梗阻疾病中應用奧曲肽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用藥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非手術(shù)治療成功率更高,故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奧曲肽;粘連性腸梗阻;非手術(shù);臨床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adhesive ileu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July 2018 were studied by group study. The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n = 40)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analysis group (n = 40) were treated with octreotid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analysis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octreotide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urgical adhesive ileus disease, and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higher, so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Key words: octreotide; adhesive ileus; nonoperative;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臨床中腸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在接受腹部手術(shù)后造成腸粘連,腸梗阻疾病是外科中一種十分常見的急腹癥,超過20%的外科急腹癥患者均會病發(fā),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臨床中腸梗阻可分為非絞窄性和絞窄性兩種,前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后者則需要選擇手術(shù)治療,同時保守治療在非絞窄性腸梗阻中占有著較高的地位。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當今老年患者并發(fā)粘連性腸梗阻疾病的發(fā)病率更高[1]。基于此,本文對治療非手術(shù)粘連性腸梗阻疾病中應用奧曲肽的臨床療效進行詳細分析,結(jié)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利用分組研究法對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粘連性腸梗阻非手術(shù)治療患者進行研究,每組患者40人。其中參考組患者行常規(guī)治療,該組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21人,年齡范圍在21~73歲,平均年齡為(48.25±1.39)歲。另外,胃手術(shù)后患者18人,腸手術(shù)后患者7人,闌尾炎手術(shù)后患者15人;分析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奧曲肽治療,該組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18人,年齡范圍在21~75歲,平均年齡為(49.12±1.17)歲。另外,胃手術(shù)后患者15人,腸手術(shù)后患者12人,闌尾炎手術(shù)后患者13人。
注:本次研究排除合并重要臟器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嚴重精神障礙和語言障礙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在本院檢查均確診為粘連性腸梗阻。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jīng)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組患者行常規(guī)治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行胃腸減壓治療,告知患者禁止飲水進食,調(diào)節(jié)患者體內(nèi)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等,對患者行抗生素和腸外營養(yǎng)治療。
分析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奧曲肽治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行奧曲肽(北京百奧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1309)注射治療,將0.2mg的奧曲肽與0.9%濃度的20ml生理鹽水溶合,10-20min持續(xù)注入靜脈,而后再按0.025mg/h進行微量持續(xù)注入體內(nèi)。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分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治療后正常排氣、排便)、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治療后少量排氣、排便)、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治療后未排氣、排便),總治療有效率=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包括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排氣時間、腸胃減壓量以及住院時間,數(shù)值越高說明患者情況越差。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使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0.0,其中使用()進行計量資料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對比,結(jié)果用t檢驗;用[n(%)]進行計數(shù)資料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對比,結(jié)果用檢驗,如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說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
分析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95%高于參考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75%,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見表1:
2.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
3 討論
腸梗阻疾病是當今臨床醫(yī)學中一種常見性急腹癥,該疾病病情發(fā)展迅速,且發(fā)病原因與其他急腹癥相比更加復雜,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腸壞死或穿孔等問題,故該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尤其在老年患者群體中死亡率較高。腸道一旦出現(xiàn)梗阻后腸壁就會充血水腫,進而造成腸壁發(fā)生變形,同時由于胃激素的刺激,使得胃腸自身吸收功能逐漸降低,分泌能力增加,造成液體潴留,最后引發(fā)感染、低血容量休克等。相關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腸梗阻患者腸腔內(nèi)壓力較大,進而就會形成膨脹現(xiàn)象,使得患者腸道內(nèi)細菌大量繁殖,積液增多,促進膨脹,最終陷入惡性循環(huán)[2]。
奧曲肽屬于一種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著類生長抑素的作用,且作用時間和半衰期較長,對抑制人體胃激素分泌有著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降低人體膽汁分泌和減少內(nèi)臟內(nèi)血流量,緩解惡性循環(huán),提升最終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健康[3]。
通過文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分析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95%高于參考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75%,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這與王小芳[4](2019)對200例患者研究中在,觀察組最終治療有效率98%高于對比組最終治療有效率82%結(jié)果類似;
分析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各項臨床指標均好于參考組,P<0.05,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這與李秀林,高艷麗,李翔[5](2018)對60例患者研究中討論組患者最終臨床各項指標好于對照組結(jié)果類似。
綜上所述,在治療非手術(shù)粘連性腸梗阻疾病中應用奧曲肽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非手術(shù)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疾病成功率更高,患者接受治療后滿意度提升,故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崔銀芳.奧曲肽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33):340.
賀世兵.山莨菪堿聯(lián)合奧曲肽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19,6(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