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敏
摘? 要:本文采取毛國權和珍妮凱利的合譯本為研究對象,以關聯理論作為主要框架,在參閱相關文獻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圍城》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此能夠證明關聯理論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具有巨大的解釋力,通過分析《圍城》中中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能得出作者選擇的翻譯策略是否能獲得最佳關聯,在此基礎上還能提出文化負載詞翻譯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最佳關聯;文化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01
一、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認為語言交流是一種清晰的推理過程。而交流的目的則是要找出說話人的意圖。翻譯著作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找出源語言作者與目標語讀者之間的相關性。要想使目標語讀者理解原著中的大量的文化內涵,理解文化負載詞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文化負載詞的詮釋。關聯理論認為,從認知科學來看,語言交流是一個認知過程,需要對語用學進行合理思考,對相關性原則做出有力解釋。關聯理論的基本原則包括:認知環(huán)境、明示交際、最佳關聯。
二、《圍城》中的文化負載詞
2.1 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也稱文化詞、文化內涵、文化特定詞、文化空缺詞等。胡文中將文化負載詞與非文化負載詞加以區(qū)分,他認為文化負載詞中蘊含了文化信息,并且反映了特定的文化特征。
2.2 文化負載詞的不可譯性
文化功能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了整個人類社會的演變,不同的社會,文化也不同,文化的不同點稱為文化不一致,文化不一致引發(fā)了翻譯中的很多難題。但是,這種難題并不是永久性的,因為無論是從外部環(huán)境還是內部需求來說,文化是不斷發(fā)展的。通過不斷地碰撞與交流,有些文化的特點也會移植到其他文化中。因此,文化共性逐漸增多,而差異性則逐漸減少。文化和諧在語言上也體現出來,數十年來,大量外來詞的涌入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體現??追蜃樱–onfucius)與功夫(Kungfu)就是很好地體現了文化負載詞的體現。
三、關聯理論在《圍城》文化負載詞中的應用
例1
艷若桃李,冷若冰霜 (Qian , 1991: p32)
譯文:“as delectable as peach and plum and as cold as frost and ice” (Qian , 2003: p33)
例1用了直譯,讀者可以較為容易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在原著與讀者之間是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的。
例2
中文: “塞翁失馬,安知非?!?(Qian , 1991: p20)
譯文:“a blessing in disguise”(Qian , 2003: p21)
例2是很簡短的翻譯版本,并沒有按照字面的翻譯,利用簡短的方式將主要意思表達了出來。如果譯者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譯,竟會使目標語讀者感到疑惑不解。譯者用意譯的方法將源語言清晰的表達了出來,達到了源語言著作的效果。從關聯理論看,翻譯達到了認知目的,盡管沒有完全按照源語言翻譯,目標語讀者卻能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例3
“我不像三妹,我知道我自己是個飯桶,要自開門戶開不起來……” (Qian , 1991: p92)
譯文:“Im not like Third Sister. I know Im useless. Id never manage if I had to run my own household....” (Qian , 2003: p93)
例3將“飯桶”譯成了useless”但兩者在字面意思上是毫不相關的,飯桶在這里并非指:裝飯的桶,而是指:無能的人,因此“useless”在這里就可以很好的表達作者的意思,通過替換,譯者在源語言與目的語之間達到了最優(yōu)相關性。
四、結論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文化交流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學翻譯的重要性也在逐漸提升。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文化負載詞可以幫助外國讀者理解并學習中國的文化并提升中西文化交流的發(fā)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圍城》中出現了大量的文化負載詞,因此譯者則需要通過不同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與替換法,這還不夠,翻譯的目的是在源語言著作與目標語讀者之間達到最優(yōu)相關性。譯者首先要理解作者的意圖,然后再翻譯,最終達到認知目的與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2]Qian Zhongshu, Fortress Besieged.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