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嫣妮
如果你?;燠E網絡,對“鳳爪姐”應該有所耳聞。她因為在地鐵車廂里啃鳳爪扔骨頭,被人拍了視頻傳到網上。視頻傳開后,有人曝光了她的職業(yè)、過往經歷等,這般猛烈的人肉搜索使她丟了工作,其所在公司的業(yè)務也受到了影響。本來是一樁好事,“路見不平一聲吼”,提醒對方收斂一下,公共場合應注意個人素質,最后卻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使當事人承受了超乎尋常的代價,事情走向了反面。
如果大家知道事情走向了反面還好說,吸取經驗教訓,以后注意網絡曝光的尺度便是了。但事實上,有人卻陷入“網曝”的狂歡之中而不自知,甚至甘之如飴。這種“網曝”其實是典型的“網暴”,即網絡暴力。它通過網絡去搜索、曝光、散播各種信息,以網友之力在輿論上對被曝光者施加巨大壓力,或讓被曝光者接受相應的懲罰,以此來彰顯自己“正義的力量”。
“網暴”者常以“公心”論世事,打著道德、公正的旗號去“揚善抑惡”,然而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和嗜血本性——以舔舐他人的痛苦為樂,來滿足自身的私欲。這讓我想起了那些街頭巷尾的“長舌婦”,她們愛道東家長西家短,說這個不是、那個不軌,儼然一副道德家模樣,卻從來不懂得審視自身。而且,在這樣洶涌的唾沫之中,誰還能發(fā)出客觀、理性的聲音呢?沉默的背影中往往藏著當事人不堪的眼淚。
此段剖析“網暴”者的心態(tài),揭開了他們偽善的面具,揭示出其獵奇和嗜血的本性。論述可謂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彰顯了作者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2019年10月14日,韓國女星崔雪莉因抑郁癥在家中自殺,一個年僅25歲的年輕生命就這樣消逝了。深究原因,“網暴”脫不了干系。雪莉是童星,幾乎就是在觀眾眼皮底下長大的,組女團時也是以“口袋妹妹”的形象示人,后來她突然退團開始走性感路線,有的粉絲表示無法接受。她的性感外表被說成是羞恥且骯臟的,她的戀情被人指責,她的音樂被人惡評,她的真性情令人大為反感。于是,網友們操起鍵盤,面不改色地發(fā)出惡意滿滿的評論。沒有人在乎雪莉的感受,他們在意的是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明星形象,為了自己的私欲而頻頻出擊。在“網暴”和抑郁的雙重打擊下,雪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雪莉究竟犯了什么錯,值得他們這么大加鞭撻?她只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范圍內選擇做自己罷了,她只是不愿意再做某些人心中那個完美的“人間水蜜桃”罷了。但“網暴”者會反思、會悔恨嗎?恐怕很難。而且即便是某些人德行有虧,又真的應該遭受無底線的攻擊嗎?
崔雪莉是非常典型的“網暴”受害者,她的去世也是前段時間影響較大、討論較多的社會事件。對于在這起自殺事件中充當幫兇的“網暴”者,作者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批評,展現(xiàn)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在2019年11月15日凌晨,演員李小璐在微博上發(fā)布長文,表示七年婚姻走到盡頭,立刻又引發(fā)了新一輪的輿論狂歡。無數(shù)網友猶如發(fā)現(xiàn)了一只有裂縫的雞蛋,兩眼放光、迫不及待地俯沖下去,興致盎然地發(fā)表評論。在這場婚姻中,從目前曝光的證據(jù)來看,李小璐的確是過錯方,網友們同情和支持她丈夫賈乃亮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網友們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以道德衛(wèi)士自居,在微博評論區(qū)用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對李小璐進行毫無底線的攻擊。我們需要的是合理的、理性的批評,而不是任由暴戾情緒滋長,任由說出的每句話都變成毒液。
對李小璐離婚所引發(fā)的網絡狂歡,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對其進行了理性、客觀的評述,意在說明德行有虧并不是網友們“網暴”他人的理由。論述有理有據(jù)、觀點獨到。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網暴”者會是誰,或許就在今天的“網暴”者之中。在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如果“網曝”能止于“至善”,而不是成為痛苦和罪惡的幫兇,那么類似“鳳爪姐”這樣的事件,也許最終便不會呈現(xiàn)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