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闖
EPC總承包即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是指工程總承包企業(yè)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服務等工作,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E不僅包括具體的設計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個建設工程內容的總體策劃以及整個建設工程實施組織管理的策劃和具體工作;P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建筑設備材料采購,而更多的是指專業(yè)設備、材料的采購;C應譯為“建設”,其內容包括施工、安裝、試測、技術培訓等。
EPC總承包項目審計重點應包括以下方面:
目前,EPC總承包商有設計單位和施工總承包單位。據(jù)有關資料顯示,設計費一般只占項目費用2%以下,但設計階段對項目投資影響程度達75%至95%。由此可見,設計起著決定性作用。
應采用招標形式選擇設計單位,以便引進競爭機制擇優(yōu)。這樣,迫使競爭者對項目的規(guī)模、工藝、功能、設備、投資等作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較,樹立良好的經濟效益意識,重視項目的投資效果,用最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參加競爭。
審計應對設計單位的選擇進行監(jiān)督,對選擇結果進行評價。設計單位的選擇符合招投標法律法規(guī)更能保證總承包商的工作質量,對選擇結果進行評價時考慮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資質,另外考慮設計單位是否進行了投資規(guī)模限額設計,從源頭上使項目符合可研的工藝、投資等。
合同直接關系雙方權利義務,項目的一切管理行為都圍繞合同開展,是項目管理的核心。調整EPC總承包合同法律關系的法規(guī)制度有建筑法、合同法、《建設部關于培育發(fā)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yè)的指導意見》,截至2019年底,沒有國家層面的專門關于EPC總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
EPC總承包合同審計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環(huán)節(jié)的內控及風險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合同條款的合理、完整、公平性;合同的履行、變更、終止的真實合法合規(guī)性。具體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各類合同文件、合同變更與履行,合同簽訂內容與招標文件的符合性等。
住建部和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下發(fā)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自2011年11月1日起試行,為合同雙方具體細化合同內容提供了指導,但該示范文本仍存不足。合同約定不明確、不適當、不公平的事項也就是審計重點,通過審計,要做到條款公平、風險責任劃分清楚。
例如:示范文本中“剩余工程物資的移交”約定:總承包人采購并受到進度款的工程物資,在竣工試驗完成后無償移交給發(fā)包人。這一約定不公平。
由于優(yōu)化設計和全過程設計服務是總包單位的責任,報價中已包含工程所需工程物資,總包方的剩余工程物資是設計、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并未使用到該工程中,責任在總包方,應由總包方負責該部分費用,雖然該部分物資在竣工試驗完成后無償移交給發(fā)包人,但對于項目而言是一種浪費。審計應建議修改該條款為“總包方原因造成的剩余工程物資價款應在總包工程款中扣除”,以免浪費。
合同對雙方的約束性具有強制性。履行過程中,審計主要檢查項目建設相關單位是否認真履行條款,有無違法轉分包、掛靠等問題,如有變更、轉讓或終止情況,應檢查其真實性、合法性;檢查總監(jiān)理工程師和施工項目經理的到位情況,及設計、監(jiān)理(監(jiān)督)和檢測單位的履職情況;檢查物資采購合同履約情況等。
目前,EPC總承包法規(guī)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總承包商利用從業(yè)經驗,合理索賠增加利潤的實例屢見不鮮。其中常用的索賠工具就是施工階段的變更。所以,在以上審計內容中,應重點關注施工階段變更的真實性、準確性,是否屬于在總包價格外進行結算。
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對于變更規(guī)定:由發(fā)包人批準并發(fā)出的書面變更指令屬于變更。包括發(fā)包人直接下達的變更指令,或經發(fā)包人批準的由監(jiān)理人下達的變更指令;承包人對自身的設計、采購、施工、竣工試驗、竣工后試驗存在的缺陷,應自費修正、調整和完善,不屬于變更;承包人有義務隨時向發(fā)包人提出書面變更建議,包括縮短工期,降低發(fā)包人的工程、施工、維護、運營的費用,提高竣工工程的效率或價值,給發(fā)包人帶來長遠利益或其他利益。
由以上第一、三條款引起的變更應調整總包合同價款,審計人員應嚴格遵循上述規(guī)定,深究變更原因,嚴格索賠依據(jù)的審計。
EPC項目在試運行合格后移交給發(fā)包方,發(fā)包方可通過竣工決算審計和后評價審計的方式來檢驗建設成果。
竣工決算審計內容包括:工程量清單決算審計;竣工決算財務報表編制審計;項目投資及概算執(zhí)行情況審計;建設成本審計;交付使用資產審計;尾工工程審計;結余資金審計;收入審計;投資包干結余審計;資源使用的經濟性和效益性評價;內部控制情況審計。
后評價審計主要內容有:包括項目立項決策、準備、實施、竣工和運營階段的全過程回顧;包括技術、財務和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項目管理的績效和影響評價;項目目標實現(xiàn)程度判斷;項目實物建成,具備竣工驗收條件;項目裝置、設施和設備的運行達到設計能力和技術指標,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或企業(yè)標準;項目財務和經濟的預期目標基本實現(xiàn);項目對產業(yè)布局、技術進步、國民經濟、環(huán)境生態(tài)、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已經產生;項目持續(xù)能力的評價;經驗教訓和對策建議。
EPC總承包方面的法規(guī)建設不完善,直接作為審計定性的依據(jù)非常少,造成審計定性困難。制度的缺乏也導致EPC項目管理存在很多亂象。為科學管理EPC項目,一方面完善法規(guī)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EPC項目的審計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