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
(河南省中醫(yī)院肝膽脾胃病科一區(qū),河南 鄭州)
胃腸道手術在臨床上主要應用于腸癌、胃潰瘍、胃癌等疾病[1]。通常情況下,患者術后早期無法正常進食及排便,主要是由于手術后患者胃腸道受損,嚴重影響其功能,甚至部分患者胃腸道神經產生麻痹,臨床主要表現為腸蠕動減緩、胃腸道功能減退等癥狀,該類癥狀不僅使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受到影響,而且還嚴重影響患者營養(yǎng)攝入量[2]。從臨床護理干預情況看,傳統(tǒng)護理模式對于促進患者健康恢復有作用,但對于胃腸道功能恢復無確切的改善作用[3]。為進一步探究護理干預對其臨床癥狀的影響,本文就給予胃腸道手術患者以飲食護理干預對其臨床癥狀的改善效果及應用價值進行觀察探究。
抽取的112例臨床手術資料為本院肝膽脾胃病科一區(qū)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工作期間收治的需行胃腸道手術患者,將所抽取的112例患者均分為聯護組患者56例和傳護組患者56例。所選患者中已排除有認知功能障礙者,患有肝腎、心肺重大疾病者。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選資料有探究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
傳護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干預模式。
聯護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聯合飲食護理干預模式。一是腸道減壓護理干預措施[4]: 術后患者通常會出現胃腸道壓力升高,臨床發(fā)生率較高,該癥狀影響患者術后愈合。此時需采取的護理措施:針對胃腸道高壓狀況,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降壓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傷口有效愈合,盡快恢復正常飲食的營養(yǎng)吸收效果。二是心理護理干預措施[5]: 術后,患者通常對手術效果期待值較高,但因手術對胃腸道的影響,再加之腹部創(chuàng)口疼痛嚴重,盡管醫(yī)囑需患者臥床靜養(yǎng),而此時患者的心理落差大,多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心理健康及配合醫(yī)生治療的依從性。這時需采取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主動安撫患者,認真傾聽其內心的苦悶及疑惑,并耐心解答;指導患者家屬參與基礎護理干預,要求其與患者多溝通,以有效的方法疏導其心理壓力,盡最大可能減少對患者食欲的影響,以盡快恢復飲食。三是飲食指導干預措施[6]: 術后患者的飲食受到限制,但身體康復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支持。此時需采取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嚴格觀察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定期提醒患者不能食用的食物;向患者講解術后飲食注意事項。四是運動指導干預措施[7]: 根據每一康復階段要求,為患者提供不同的運動方案,當患者能夠下床行走后,即指導患者進行運動,以此促進患者體質改善及恢復。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主要指標有首次排氣時間、腸鳴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主要指標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數據情況,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明兩組間臨床各項指標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見下表2提示,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而聯護組患者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傳護組患者,且P<0.05時,表明兩組間臨床各項指標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首次排便時間(h)傳護組 56 44.51±6.37 28.79±4.21 67.26±13.53聯護組 56 35.69±5.77 19.55± 3.23 48.64±10.27 P -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首次排氣時間(h)腸鳴恢復時間(h)
見下表3提示,護理干預后,聯護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21%,明顯高于傳護組患者的80.36%,且P<0.05時,表明兩組間臨床各項指標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n(%)]
從以上觀察探究可知,臨床胃腸道手術對患者胃腸道造成損傷,導致患者術后康復階段正常進食困難,使其身體正常的營養(yǎng)攝入量無法得到保證[8]。因此,臨床需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及干預。本次探究中,通過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干預,結果表明,患者胃腸道功能得以改善,利于其預后及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給予胃腸道手術患者以飲食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臨床護理效果,對于改善預后,促進患者腸道功能盡快恢復,具有積極作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