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麗
摘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存在課程內容籠統(tǒng)、內容環(huán)節(jié)分裂、學生缺少對課程內容所達成教學目標和技能知識的整體感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基于學校的學業(yè)測試平臺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出以作品為導向的“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的學科教學新模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主動性,建立良性的持續(xù)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關鍵詞:作品導向;教學模式;學業(yè)測試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 ? ? 文獻標志碼:B? ? ? ? ? 文章編號:1673-8454(2020)02-0052-05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基本原則第一條(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中提出,要關注學生職業(yè)生涯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中職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主要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以大綱為教學指導、以教師的角度落實教學內容,缺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存在課程內容籠統(tǒng)、內容承接分裂,學生缺少對課程內容所達成教學目標和技能知識的整體感等問題。如何圍繞學生構建教學方案,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
本文將從增強作品的技能知識體系特性,基于學校的學業(yè)測試平臺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出以作品為導向的“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的學科教學新模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主動性,建立良性的持續(xù)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二、概念界定
1.作品導向型教學法
作品導向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一個實例作品作為中介,采用類比的教學手段講授制作該實例的方法和過程。本文的作品導向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授課中先展示作品,再講解作品的設計思路、層次、布局及色彩搭配等課程內容,將軟件使用和實踐知識貫穿在整個作品的制作過程中。此方法易于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更有益于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向性,強化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學習、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溝通、主動解決的能力。
2.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
“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學科教學新模式是指學生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采用基于學業(yè)測試平臺對中職圖形圖像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本文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部分。“精準備”是教師在課前準備相關教學資源和平臺測試題?!拔宀椒ā笔侵附處熤笇W生完成作品的“新課導入、新知探究、過程評價、鞏固拓展、能力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五提升”是指學生在完成作品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逐級提升。
3.學業(yè)測試平臺
我校的學業(yè)測試平臺(見圖1)采取“階段式分層次教學”的體系結構,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平臺和資源包,它具有以下特點:
(1)題庫資源分層,適合中職學生的題庫。學業(yè)測試平臺中的所有題目均由我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分團隊錄入,題目有針對性和適用性,適合我校學生的特點。題庫主要分為理論題庫、新課教學以及綜合案例部分。其中理論題庫主要是基礎理論知識培養(yǎng),平臺主要包括課件PPT、重點理論知識點專項解讀;新課教學部分,主要包含上機任務包,通過任務測試,培訓學生知識的能力轉化。任務包具有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特點,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教學內容;綜合案例包主要包含專項案例操作,通過專項案例強化理論知識。
(2)記錄操作細節(jié),實現(xiàn)操作過程化評價。平臺將學生的操作細節(jié)與模板參數(shù)一一比對,實時反映出學生的操作情況,并根據(jù)操作要點給出得分及表述性評價。通過操作過程中的記錄及評價,教師和學生才能了解、反溯操作過程、學習過程細節(jié),從而知道學習掌握情況。
(3)匯總功能幫助教師分析班級或知識點掌握情況。平臺能記錄以班級或知識點為單位統(tǒng)計分析相應數(shù)據(jù),通過平臺的分析數(shù)據(jù),方便教師了解各個知識點掌握情況,明確平行班級中區(qū)分度,可以更好地幫助調整制定下一階段的教學策略。
三、策略
1.層次化學生監(jiān)督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設計基于學業(yè)測試平臺的教學模式時,先掌握學生的能力特征,根據(jù)個體差異定制學生監(jiān)督等級。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監(jiān)督等級可以寬松一些,而對于控制力較弱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監(jiān)督和指導。
2.程序化教師引導策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教師引導策略是規(guī)范教師指導學生的教學流程。第一步布置任務:展示作品,明確目標,按作品要求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第二步監(jiān)督作品: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把握計劃完成進度,并進行適當?shù)膶W習指導。第三步評價作品: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3.維度化作品評價策略,增強自我學習行為能力
學生學習結果評價策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過程評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進度,對過程作品和問題原因進行恰當評價,學生根據(jù)教師的過程評價反饋及時糾正錯誤或獲得稱贊,從而建立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
(2)階段評價。在完成某個整體學習目標后,教師進行該學習結果的階段性效果評價,包括考試評價、競賽評價等,以此對學生學習效果、教師過程輔導、總體學習目標達成情況進行總結。
(3)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對個人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習平臺的可用性評價、學習過程的學習評價、教學過程的指導幫助評價,學生通過這三方面評價建立對學習行為的正確認識,針對不足采取積極措施予以修正。
四、模式
設計基于作品導向的實例作品時,需兼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體現(xiàn)教學核心內容,提高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作品則作為教學和學習的成果呈現(xiàn)。圖2模型展示了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和能力層次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教學活動中確定教學任務和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習活動中完成作品和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提供有效的學習點評和知識補充。構建以作品為導向、任務為驅動、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課程設計體系,讓學習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中,體現(xiàn)“實踐出真知”的思想。
下面筆者將對圖2所示的計算機技能操作教學新模型的主要功能進行闡述:
1.精準備
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準備相關教學資源,上傳至學業(yè)測試平臺,教學資源主要分為課前資源和課中資源。課前資源主要是回顧相關知識,預習新知識的微課視頻,同時還有微課檢測題;課中資源包含作品幫扶視頻和素材包。
2.五步法
通過設計以作品為導向的由淺到深、從易到難的學習任務,兼顧幫助學生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加強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采用“新課導入、新知探究、過程評價、鞏固拓展、能力評價”五步法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采用諸如視頻播放、交互問答等方式建立差異化任務引導,教師通過平臺觀測學生的操作過程,從而把握重難點,進行問題反饋。
(1)新課導入——問題引。以播放視頻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與學習、生活和就業(yè)相結合的場景化學習情景,促進學生理解課堂上的學習行為與其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相關性,了解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升教學效果。
(2)新知探究——學生練。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后,在平臺上通過學習任務包進行練習,使用平臺的教學視頻等資料解決遇到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jīng)驗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動手能力。
(3)過程評價——系統(tǒng)評。學生提交練習答案后,平臺根據(jù)預設的評分標準自動評審答案并給出詳細的評分細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先自己積極思考找出錯題原因,再查找平臺上相關資源進行診斷學習,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4)鞏固拓展——學生改。對于問題難點,學生需要重復修訂和提交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對知識內容的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增強對概念的深刻理解。
(5)能力評價——師生評。作品完成之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展開評價和反饋,教師參與其中的評價過程并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經(jīng)驗進行梳理。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分析作品的構思和設計思路,為學生提供完成作品的思路。在教學全過程,教師不斷對作品進行檢查、評價和反饋,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3.五提升
五提升是指在五步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新課導入階段。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和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新知探究階段。學生在平臺上搜索學習資源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任務難度的逐層遞進,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將學習任務設計得靈活多變,旨在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3)過程評價階段。學生提交任務練習結果,平臺自動完成任務的評測打分和評分細節(jié)。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出原因,再借助平臺資源或小組討論查找原因。通過自我分析、探尋外部資源不斷練習,提升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拓展階段。學生在遇到自身知識薄弱點或任務難點時,通常會進行多次的答案修訂提交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自行完成問題的根因分析,以此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程知識。
(5)能力評價階段。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更容易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知識和能力短板,能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學習過程表現(xiàn)和平臺評測結果,也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和遇到的問題?;趯W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更全面地反映了學習成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案例
筆者擔任18級計算機1班、4班共兩個班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為了客觀、科學地對比和分析作品導向學習的有效性,隨機選擇18級計算機1班作為實驗班級,而18級計算機4班按正常教學。下面,筆者將以制作飛越東盟GIF動畫這一作品為導向,通過“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三個環(huán)節(jié)闡述基于平臺的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精準備
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GIF動畫制作和深淺挖空知識微課資源以及測試題,學生登錄平臺通過尋找相關資源完成任務。
2.課中五步法
本文通過完成飛越東盟GIF動畫這一作品,教會學生靈活使用深淺挖空的知識制作圖片的挖空效果,通過以下幾個模塊展開教學。
(1)新課導入——視頻引
通過播放旅行社任務視頻,吸引學生眼球,然后引出今天的最終作品為飛越東盟GIF動畫制作,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主題以及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將作品進行分解。
(2)學生練、系統(tǒng)評、學生改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每一次任務的過程中都是交替出現(xiàn)的。本作品共分為制作背景、制作深淺挖空、制作GIF動畫三個任務。
任務一制作背景階段,平臺評測反饋以下三個操作最易犯錯:畫布擴展定位、畫布擴展顏色、非透明像素填充。
任務二制作深淺挖空階段,筆者設計了一個類似于課前微課學習的“深淺挖空“任務,要求學生使用打組的方法進行深淺挖空、深度學習和資源搜索。平臺評測反饋以下兩個操作最易犯錯:“新加坡”圖層和“色塊1”圖層打組、“馬來西亞”背景層。
任務三制作GIF動畫階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為自己的GIF動畫添加裝飾元素,對于做題速度較慢的學生,只需完成平臺上的任務三即可,效果如圖3所示。
學生通過反復修改來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獲得對深淺挖空知識點較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解決較復雜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教師查看平臺評分細節(jié),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出原因,再借助平臺資源查找原因。
(3)能力評價——師生評
學生做完作品,填寫量化自評表,教師根據(jù)平臺成績反饋情況展開具體點評。課堂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學生共同提煉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技能點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3.階段五提升
五提升是指在作品五步法五個模塊的訓練中,學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這里以飛越東盟GIF動畫制作為例進行闡述。
(1)新課導入階段。通過播放旅行社發(fā)布的任務視頻明確任務,以作品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知探究階段。在任務一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在非透明像素操作遇到困難時,在平臺上搜索相關資源自行解決問題。學生查找資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
(3)過程評價階段。在任務二環(huán)節(jié),平臺評測結果顯示新加坡圖層打組的知識點失分較多,學生通過搜索了解知識、分析錯題原因,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4)鞏固拓展階段。學生對知識進行吸收內化之后,對原題答案進行二次修正。通過錯題修正來加強對深淺挖空知識點的深刻理解。此過程提升了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5)能力評價階段。通過評分表了解作品的評價標準,師生共評作品,幫助學生從細節(jié)上分析作品,培養(yǎng)細心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實施成效
1.促進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習積極性
基于平臺的教學新模式,在了解學生整體素質和個體特點的基礎上,以學生個人為中心,課堂知識點為引線,設計以作品為導向的學習任務。任務式課堂總體上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靈活性,尤其是營造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能力,更容易收獲學習成就感。在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問卷調查中,筆者設計了有關于學習成就感和課堂參與度兩個指標,以作品為導向基于平臺教學新模式,學生對于這兩個指標的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2.營造個性化氛圍,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任務式教學,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薄弱點有針對性地按需學習,實現(xiàn)真正的個性化發(fā)展。此外,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基于平臺資源,進行課前課后的自主學習,通過反復學習強化和鞏固學習效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實踐,筆者觀測統(tǒng)計了學生課堂基礎任務和拓展任務的完成情況。如圖5所示,總體上兩類任務的完成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3.優(yōu)化課堂學習效果,提高綜合考試成績
基于平臺的教學新模式以作品為導向完成任務,課堂任務的完成質量是衡量新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從圖6實驗班的課堂任務完成質量可以看出,最初學生的課堂任務完成質量中、低占90%,完成質量嚴重偏低。隨著課堂推進,學生逐步適應新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任務完成質量逐步提高。
考試成績是檢驗課程教學整體效果的一個關鍵性指標,筆者對本次課程兩個實驗平行班級的隨堂測試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對比,其中18級計算機1班 和18級計算機4班分別采用新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圖7所示,在課程初期兩個班的隨堂測試成績相近。隨著學生逐步熟悉和掌握新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顯現(xiàn),計算機1班的期中和期末成績明顯高于4班。
七、總結
筆者基于平臺的新教學模式在圖形圖像課程中的實踐研究,充分證明了以作品為導向的“精準備、五步法、五提升”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構建了以學生個人為中心、課堂知識點為引線、練習實操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營造的個性化學習氛圍、自主學習環(huán)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打破了學習固化思維模式,提升了切合個人興趣和知識水平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和學習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傅如良.作品導向型教學方法在初中PHOTOSHOP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10):156-157+193.
[2]趙偉.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7(25):41.
[3]萬海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9):113.
[4]劉國蘭.作品導向型教學方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3(23):231.
[5]郭鵬.談如何培養(yǎng)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職業(yè)教育(下旬刊),2015(9):83-85.
(編輯:李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