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兩漢游俠與詠俠歌謠研究

        2020-02-26 07:58:58曾曉洪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任俠季札兩漢

        曾曉洪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文化傳播系 四川 遂寧 629000)

        一、兩漢游俠活動

        (一)兩漢游俠活動的時代特征

        兩漢俠風熾烈,游俠隊伍擴大。游俠活動在漢初、西漢末、東漢末呈現(xiàn)高峰狀態(tài),其余時代比較低落,具有治平少游俠,亂世多豪杰的特點。這種特點與社會風氣、時代環(huán)境,以及統(tǒng)治者對待游俠的態(tài)度和采取的措施密切相關。

        漢初游俠眾多,原因很多:一是戰(zhàn)國流風所致。一方面,漢初游俠多歷秦而來,甚至有戰(zhàn)國末期之人。如季布、季心兄弟本是楚國人,季布曾為項羽大將,數(shù)次圍困劉邦。項羽敗亡后,經(jīng)大俠朱家解救,通過汝陰侯夏侯嬰向劉邦說情才得以赦免?!稘h書》本傳說季心“氣蓋關中,遇人恭謹,為任俠,方數(shù)千里,士爭為死”?!凹拘囊杂拢家灾Z,聞關中”。欒布為魏國人,曾為主人報仇,后受彭越舉薦,劉邦任用之。劉邦以謀反罪殺彭越,欒布不懼烹刑,違抗劉邦詔令痛哭祭拜彭越首級,劉邦感其忠義,拜為都尉。田叔為人清廉正直,喜好任俠,受趙王張敖賞識,后張敖受趙午、貫高謀逆牽連被劉邦逮捕。劉邦警告有人膽敢追隨趙王,將罪滅三族。但田叔、孟舒等十多人穿上赭色衣服、剃掉頭發(fā)、鐵圈束頸,以囚犯的樣子跟隨趙王到了長安。劉邦因其才干和忠義拜為漢中太守。張良年少時,“為任俠”,曾經(jīng)收留殺人逃亡的項伯,后在陳涉起義時,也聚集一百多少年起兵響應。鄭當時以任俠自喜,曾經(jīng)幫助張羽脫難,在梁、楚等地名聲極響。另一方面,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在漢初依然盛行。宗室公卿中養(yǎng)客的如代相陳豨,僅隨行賓客就坐了一千多輛車,吳王劉濞、淮南王劉安均養(yǎng)客數(shù)千人,外戚中的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也多養(yǎng)賓客。此外地方豪強養(yǎng)客也比較常見。這些豪門大家所養(yǎng)、所結之賓客,多有游俠之類人物。二是漢初從皇帝到將相基本起于草莽,重武輕文,本身就具有一些俠義的氣質(zhì),甚至曾經(jīng)就是游俠。比如灌夫、袁盎、貫高、張良、季布、季心、欒布、田叔等人即是如此。三是漢初以黃老思想治國,整個環(huán)境比較寬松,所謂“及至漢興,禁網(wǎng)疏闊,未之匡改”[1]3698,客觀上對游俠活動起到了放縱的效果。

        鑒于游俠帶來的社會危害,漢代統(tǒng)治者從景帝就開始了對游俠的無情打壓。雖然西漢此后各代帝王對游俠保持的高壓態(tài)勢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對游俠的排斥和警惕是一致的。漢武帝時開始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治國,承平時期重文輕武是必然趨勢,以武犯禁的俠也必然不會成為社會主流選擇,所以任俠現(xiàn)象低落不少。

        西漢末,王莽當政并最終奪權,社會動蕩,任俠之風又起。原涉是這一時期著名的豪俠,多與地方豪杰結交,所納賓客也不乏作奸犯科之徒。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劉縯“好俠養(yǎng)士”[2]1,光武帝本人也“ 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2]1683。其余如隗崔、吳漢、蓋延、趙熹、張堪等都以豪俠立名。

        東漢后期,政治黑暗,社會復又動蕩,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任俠之士,如董卓“少嘗游羌中,盡與豪帥相結……由是以健俠知名”[2]1567,袁術“少以俠氣聞,數(shù)與諸公子飛鷹走狗”[2]1648等,都是亂世之雄。但與漢初相較,西漢末、東漢末的游俠在聲勢和影響上都遠遠不如。

        (二)兩漢任俠類型

        縱觀兩漢之任俠表現(xiàn),可以分為俠客和有俠行、俠情、俠節(jié)之人兩種類型。

        首先,俠客有不同的類型。一類是王公卿相之俠,如高祖時代相陳豨、淮南王英布,文帝時吳王劉濞、淮南王劉安,景帝、武帝時外戚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成哀時外戚侍中王林卿,新莽時的原涉等,他們主要是交通賓客,培植自己的勢力,影響很大,與戰(zhàn)國四公子的行為類似。一類是地方豪強之俠,如武帝時的灌夫,漢宣帝時涿郡游俠集團西高氏、東高氏等,他們主要依仗財力權勢,結交賓客,收亡納死,稱霸一方,與真正的俠相去甚遠。一類是閭巷布衣之俠,如劇孟、郭解、朱家、田仲、王公、萭章等,“馳騖于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眾庶榮其名跡,覬而慕之。雖其陷于刑辟,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1]3698,均具俠士之風或為典型之俠客。一些著名的布衣游俠依然保持了戰(zhàn)國時期游俠持身嚴謹,重然諾,愛名譽,急公好義的主流精神,“雖為俠而恂恂有退讓君子之風”[1]3698。雖也有作奸犯科之舉,但主要還是“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惟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3]2616,“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3]2617。以朱家為例,他“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及布顯貴,終身不見也”[3]2617,體現(xiàn)了真正布衣之俠的風范。還有一類是民間少年之俠,此類游俠為數(shù)眾多,他們既傾慕大俠的人格,作一些行俠仗義之事,又打家劫舍、椎埋為奸,完全是一副強盜勾當。這些少年俠客,使游俠的品流變得更加復雜,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也不小。

        兩漢雖不以俠名,而具有俠行、俠情、俠節(jié)的人非常多,他們有的是朝廷命官,如西漢袁盎,不究手下從史與自己的婢女私通,反將婢女送與從史。東漢張儉,以全部家財賑濟饑民。縣令郭揖為救范滂,不惜違抗皇帝詔令,掛冠而去,與范滂一起逃亡。有的是普通士人,如黨錮之禍中許多讀書人爭為李膺而死,爭與李膺相交為榮。張堪、廉范“皆以氣俠立名,觀其振危急、赴險阨,有足壯者”[2]742??兹谟戮葟垉€,后被官府捉拿,與其兄、其母爭罪,爭著就死。甚至有的是刺客,如隗囂派刺客楊賢追殺杜林,楊賢見杜林推著鹿車,載著兄弟遺體歸喪,不禁感嘆說:“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2]625放過杜林逃亡而去,頗有鋤麑之風。這些人的行為具有真正的俠的品質(zhì),誠所謂“志士俠義,則臨難自奮,之死靡它”[4]。

        二、兩漢詠俠歌謠的內(nèi)容

        漢代詠俠歌謠真實反映了此期游俠的現(xiàn)實狀況,也表達了民間對游俠的各種態(tài)度和情感。

        (一)對俠義的贊揚

        一些歌謠對有除暴安良、扶危濟困的俠義精神的官吏進行贊揚。如《臨淮吏人為宋暉歌》:

        強直自遂,南陽朱季。 吏畏其威,民懷其惠。[5]207

        《后漢書·朱暉傳》載:“暉字文季,建武中,再遷臨淮太守。好節(jié)概,有所拔用,皆厲行士。諸報怨以義犯,率皆為求其理,多得生濟。其不義之囚,即時僵仆。吏人畏愛,故為之歌曰?!敝鞎熜惺拢饕浴傲x”而不是以“法”為標準,俠義氣質(zhì)極濃。這首歌謠表達了百姓對具有俠士風范的正直官吏的愛戴之情。

        (二)反映游俠勢力

        漢代游俠社會勢力很大。吳楚之亂時,周亞夫領兵到了洛陽,看到當時大俠劇孟沒有跟吳楚一起造反,極為高興地說:“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司馬遷評曰:“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盵3]2617郭解家貧,地方官仍按當時規(guī)定應將其徙往關中,連做事極為謹慎的大將軍衛(wèi)青都替他在漢武帝前說話??梢娤駝∶稀⒐庵愲m沒有經(jīng)濟勢力和政治勢力,卻有相當大的社會勢力。劇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3]2617;郭解被徙關中,“諸公送出者千萬余”[3]2620。有的歌謠反映了他們這種勢力,如《閭里為樓護歌》:

        五侯治喪樓君卿[5]124。

        樓護字君卿,為有名的京師大俠?!稘h書·游俠傳》載:“樓護……母死,送葬者致車二三千兩。閭里歌之曰……”

        像劇孟、郭解、朱家之類的大游俠,還能夠“修行砥名,聲施于天下,莫不稱賢”。而有許多游俠卻“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3]2616,成為地方豪強,稱霸一方,有的歌謠反映了這一情況。如《穎川兒歌》:

        穎水清,灌氏寧;穎水濁,灌氏族[5]122。

        《史記·魏齊武安侯列傳》:“(灌)夫不喜文學,好任俠,已然諾。諸所交通,無非豪桀大猾。家累數(shù)千萬,食客日數(shù)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于穎川。穎川兒乃歌之曰……” 此歌以夸張的方式反映了灌氏家族橫霸穎川的情況,也表現(xiàn)了百姓對灌氏游俠集團的畏懼和厭惡之情。與之同類的還有:

        寧負兩千石,莫負豪大家[1]3668。

        漢宣帝時,游俠集團西高氏、東高氏在涿郡獨霸一方,“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牾……賓客放為盜賊,發(fā),輒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張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亂如此”[1]3668。

        (三)揭示游俠的命運

        由于游俠社會勢力過于強大,已威脅到皇權,尤其是王公卿相之俠,交結賓客,動輒數(shù)千,對皇權構成直接威脅,正如班固在《游俠列傳》中所說:“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奉上之義廢矣?!奔词共家轮畟b,也是“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于誅矣”。各地游俠集團凌駕于地方政權之上,成為豪強,也嚴重破壞皇權的基礎。而民間少年之俠,惡行累累,嚴重破壞社會治安。平定以陳豨、英布、劉濞、劉安等為代表的王公卿相之俠的叛亂后,漢代各帝對游俠采取了兩種主要的打擊措施:遷徙和鎮(zhèn)壓。如郭解就先被遷徙后被滅族。從景帝開始,就主要采取任用酷吏進行鎮(zhèn)壓的方式,來打擊游俠?!稘h書·趙廣漢傳》載:“新豐杜建為京兆掾……素豪俠,賓客為奸利,廣漢收按致法。宣帝立,廣漢遷穎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賓客犯為盜賊,前二千石莫能制。 廣漢既至,數(shù)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庇蝹b被嚴酷鎮(zhèn)壓的悲慘命運也表現(xiàn)在歌謠中。如《長安為尹賞歌》:

        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5]123。

        《漢書·酷吏傳》載:“永始、元延間,上怠于政。貴戚驕恣,紅陽長仲兄弟交通輕俠,藏匿亡命,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仇……(尹)賞以三輔高第選守長安。賞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各數(shù)丈,致令辟為郭,以石覆其口,名為虎穴。乃收捕輕薄少年惡子,得數(shù)百人,內(nèi)穴中,覆以大石。百日后,令死者家自發(fā)取。親屬號哭,道路噓唏,長安歌之曰……”

        這首歌謠既反映了游俠遭鎮(zhèn)壓的現(xiàn)實,表達了對他們?yōu)榉堑淖l責和悲慘結局的些許同情,又反映了進入漢代以來,游俠中少年成分的加大,而且漸漸成為游俠活動的主力這一情況。

        在戰(zhàn)國四公子的門客中,不排除有少年的參與,但史書里并沒有對他們作明確的敘述或強調(diào)。相反,像信陵君門下的侯嬴是七十歲老人,朱亥以其行事的沉穩(wěn),也不當是容易沖動的少年,藏于市井的毛公、薛公,僅以稱謂也知不是年少之人;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呆了三年,平原君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其韜光養(yǎng)晦如此,也不當是少年所能為。

        然而,從秦至漢,少年任俠的現(xiàn)象就多了起來。張良任俠即從少年始,“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3]1520。濟東王彭離“驕悍,無人君禮,昏暮私與其奴、亡命少年數(shù)十人行剽殺人,取財物以為好”[3]1567。彭越為盜時,其追隨者無非少年。田儋起事,帶領的也是少年。季布、季心俠名遠播,而“少年多時時竊籍其名以行”[3]2159。郭解為大俠,“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3]2618,而且“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賢豪,夜半過門常十余車,請得解客舍養(yǎng)之”[3]2619,幫助郭解減輕經(jīng)濟壓力。這些少年多數(shù)當為游俠,與朱家、郭解等“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相比,他們在行俠仗義的同時,常常干一些強盜的勾當,屬“盜跖居民間”的一類。其中有不少人少年任俠,長而改節(jié),《史記·酷吏列傳》載,義縱“為少年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為群盜”,王溫舒“少時椎埋為奸”,《后漢書》中所載的這種人也不少,如竇融、王渙、羊球、段颎、趙熹、郅惲等,都是少年任俠而后折節(jié),以孝廉或經(jīng)書入仕,甚至位至卿相的,其他一般無名的少年游俠當非常普遍。游俠群體的少年化,對魏晉及以后的詠俠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

        (四)抒發(fā)俠義情懷

        除了民間雜謠外,兩漢民間樂府中,也有與詠俠相關的作品。如《平陵東》:

        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劫義公在高堂下,交錢百萬兩走馬。兩走馬,亦誠難,顧見追吏心中惻。心中惻,血出漉,歸告我家賣黃犢[5]259。

        《樂府解題》曰:“平陵東,漢翟義門人所作也。義為丞相方進少子,為東郡太守,以王莽篡漢,舉兵誅之,不克而見害,門人作歌以怨之也?!?蕭滌非先生在引征相關史實后,對“門人作歌以怨之”之說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不知何人者,不敢斥言,故云不知也。交錢百萬兩走馬,言如其可贖,則不惜以百萬巨資贖之,……然義于新莽,實為大逆,罪在不赦,故曰誠亦難。顧見追吏,想象之詞,言營救者法當連坐,自身且將為吏所追捕,正所謂誠難也。錢既不能贖,則惟有救之以力耳,故云歸告我家買黃犢,言欲賣牛買刀,以死救之也。觀末語,此歌必出于民間[6]70。

        這段話有兩點值得注意,“賣牛買刀,以死救之”,實為俠者義舉;“此歌必出于民間”,源于“賣牛”之說,因之此歌非翟義門人所作,是“(翟)義之忠義,其感人之深,結人之固”的結果。又如《善哉行(三解)》:

        自惜袖短,內(nèi)手知寒。 慚無靈輒,以報趙宣![5]266

        《善哉行》內(nèi)容雜沓,“忽而求仙,忽而報恩,忽而恤貧交,自悲自解,無倫無序”[6]78。此詩句用了趙盾和靈輒的故事,采用比興的手法,抒發(fā)因才短而無法報恩的自怨自艾。

        兩漢時期,游俠活動主要記錄在史傳文學中,司馬遷、班固都為他們立傳,見諸歌謠的很少,而且也如歷史一般,反映的多是游俠的現(xiàn)實生活,屬于“緣事而發(fā)”的階段。不過,東漢也開始出現(xiàn)了文人詠俠詩的萌芽,這就是班固的兩首殘詩。其一:

        寶劍值千金,指之干樹枝[5]170。

        其二:

        延陵輕寶劍[5]171。

        由于這兩首詩都是殘句,現(xiàn)已無法知道其全貌,但從現(xiàn)存詩句來看,當屬詠史之類。

        《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吳國公子季札賢能,封于延陵,被稱為延陵季子。一次他北上出使諸國,順道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很喜歡季札佩帶的寶劍,但沒敢說出來,季札也明白他的心思,卻因為出使中原諸國的需要,就沒把寶劍送給對方。季札回程再次經(jīng)過徐國,徐君卻已死去。于是季札將寶劍掛在了徐君墓地的樹上才離開。 隨從不解地問他:“徐君已死,尚誰與乎?” 季札回答說:“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這是已諾必誠的比較極端的例子。不能說季札是一位俠客,但他的行為充滿了俠之信和俠之義,誠所謂“義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7]。

        三、對后世詠俠詩歌的影響

        兩漢詠俠詩歌數(shù)量很少,但它和先秦詠俠歌謠一起成為后世詠俠詩歌的濫觴,后世詠俠詩歌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走向繁榮多樣。

        (一)拓展詠俠詩歌的題材

        從內(nèi)容上,兩漢詠俠民謠,是對當時游俠生活直接和簡單的反映,既有他們煊赫的聲勢,讓人畏懼的作威作福,又有他們悲慘的命運,后世文人詠俠詩也多涉及這些方面。

        報恩報怨是最重要的俠行之一。歷代游俠和有俠義氣質(zhì)的人,總是將回報恩義作為最基本的行事原則之一,所謂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有德必報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傳統(tǒng)的一種倫理規(guī)范,《詩經(jīng)》中就有“無言不酬,無德不報”的說法。游俠或俠義之士可以施德不望報,但卻不會受恩而或忘,一旦有機會,再小的恩義甚至都不惜用生命去償還,如不能報還,那將引為終身憾事。后世詠俠詩報恩的思想在《平陵東》、《善哉行》中有了最早的反映。

        重然諾、輕財用,也是游俠和俠義之士的重要品德之一,所謂“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8],“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9],正是俠客常常引以自豪的風范。班固的兩首殘詩以季札贈劍之事,第一次在詩歌中表現(xiàn)此種情操。季札將用來出使上國,讓一國之君為之動心的寶劍毫不猶豫地贈給徐君,而相贈的原因僅僅是徐君心里喜歡,自己看出來了,便“心已許之”。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誰都無法知道的許諾在對方去世后居然一定要兌現(xiàn),這和那些以諾博名之俠不同,它是真正俠義之士不自欺欺人品行的最高典范,也是常人難以做到的。班固兩次在詩中使用這個故事,是對季札俠義風范的最高褒獎。后世詩人也多次對季札的行為進行贊頌,是與班固兩詩的影響分不開的。與民謠不同,以班固為代表的文人詠俠詩歌一開始就抓住了“俠”之主要精神,那就是“信”、“義”,而不單純表現(xiàn)俠之活動,從而使詠俠的題材擴大,走向歌詠俠義、俠情、俠節(jié)的路子。

        (二)豐富詠俠詩歌的形式

        在詩歌體式方面,兩漢詠俠詩歌有民謠,有樂府,也有文人五言。魏晉及以后,詠俠詩歌體式以樂府為主,既有魏晉文人樂府鼎盛的原因,也與兩漢民間樂府中的詠俠一類有關。《結客少年場行》是后世詠俠樂府很常見的詩題,鮑照最先使用,而這個詩題就來源于漢代詠俠歌謠,郭茂倩解題說:

        《后漢書》曰:“祭遵嘗為部吏所侵,結客殺人?!辈苤病督Y客篇》曰:“結客少年場,報怨洛北邙。”《樂府解題》曰:“《結客少年場行》,言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也。”《廣題》曰:“漢長安少年殺吏,受財報仇,相與探丸為彈,探得赤丸斫武吏,探得黑丸殺文吏。尹賞為長安令,盡捕之。長安中為之歌曰:‘何處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復何葬?!唇Y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游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盵10]

        由此可以了解該題在鮑照使用前的生成變化情況?,F(xiàn)實社會里游俠的活動及遭遇首先反映在民謠里,再進入文人的創(chuàng)作視野,由文人提煉推廣,成為詩歌的一個母題。如由民謠而生曹植《結客篇》,由此而有《結客少年場行》,然后又出現(xiàn)如《長安少年行》、《長樂少年行》、《渭城少年行》、《邯鄲少年行》、《少年子》等諸多詠俠變體。

        魏晉及以后的文人詠俠詩中,古體也是最常用的詩歌體式之一,而且詠史的形式也各代均有,班固之作有導乎先路的作用,從魏晉到唐代都有類似的五言詠俠詩。

        兩漢詠俠民謠及樂府在內(nèi)容上“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藝術上和其他同時民間詩歌一樣“質(zhì)樸鄙俚,情趣天然”[6]153,這是民間詩歌所具有的特點。兩漢歌謠語言率真而又生動,簡單而又明了地說出所歌詠的人和事。如“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語言直白但表現(xiàn)的感情卻多樣,既有同情,又有勸誡,對游俠為非的態(tài)度真實而恰當。民謠中也應用了夸張、對比、比喻等手法,這也是民間歌謠所共有的特點,這些手法同樣也被后世文人大量用在詠俠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

        猜你喜歡
        任俠季札兩漢
        鼎盛期|兩漢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6
        季札掛劍
        俠之高義,曲之哀傷
        長安學刊(2019年4期)2019-09-24 02:27:12
        兩漢名碑注譯——鮮于璜碑(一)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季札掛劍
        任俠之名
        典型黑幫電影的風格與文化特點比較
        戲劇之家(2017年16期)2018-01-17 00:33:11
        高句麗與兩漢關系研究
        《聊齋志異·俠女》對唐人小說《義激》的革新及其原因探析
        季札掛劍
        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男同志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精品国产91天堂嫩模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一区在线不卡| 久久爱91精品国产一区|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 美女人妻中出日本人妻|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一品道av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国产颜射视频在线播放| 水蜜桃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国产| 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 免费播放成人大片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第一影院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选| 亚洲女优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av手机天堂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