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文
(陸軍裝甲兵學院 北京 100072)
院校《體育教學大綱》是學生進行體育訓練考核的依據(jù)。大綱雖規(guī)定了課程目標,但對完成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由于每個學生在知識、體能技能和興趣特長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均有不同,所以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級教學組織形式,根據(jù)個體差異創(chuàng)造適當條件,促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發(fā)展。
(1)研究對象:我院2019級、2020級學生。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統(tǒng)計分析法。
所謂的分級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組進行教學,以所教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為目標。也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qū)分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旨壊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
分級教學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它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選擇觀,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自我定位能力。分級教學建立在以學生學習程度為標準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學習差異給出了“因材施教”的最佳教學環(huán)境。不同學習層級的學生在分級班中獲得了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受到了適度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處在同一教學層級的學生,容易建立學習的自信,形成自主學習訓練意識。
2.2.1 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相互間的競爭力
這是因為它對每層級的學生都提供了適合他們的教學,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了進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2.2.2 促進了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目前學生的動機主要是以興趣、愛好為主,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滿足娛樂和交往需要,同時期望強健體魄,改善形體,并能獲很好的成績。分級教學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級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fā)展,強調發(fā)展人的智力潛能和個性,是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的體現(xiàn)。
2.2.3 分級教學推動了課堂教學的全方位變革
分級教學的理念是教會全體學生學習,這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主動和諧地發(fā)展。在教學組織方式上,實現(xiàn)了從單的班級授課制向形式多樣、統(tǒng)分結合的教學組織方式的轉變;在教學內容上實現(xiàn)了從千篇一律、以學生為中心的統(tǒng)一模式向靈活多樣、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結構模式的轉變;在教學要求上,實現(xiàn)了從目標單一、脫離學生實際向分層遞進、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激勵學生不斷趨向更高目標的方向轉變。
2.2.4 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級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級,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體能基礎與承受能力,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級教學,可以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后達到教學要求。現(xiàn)簡要介紹一種具體操作模式。體育教學采用分項教學,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項,然后任課教師根據(jù)摸底測驗的結果對教學對象進行動態(tài)分級。
2.3.1 因能分組
在班級團體教學中,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生理差異、個性愛好差異及學習方法、習慣、能力上的差異,學習目的和態(tài)度的差異等綜合評定后,將學生分學優(yōu)生(A)、學中生(B)、學困生(C)三類。對學優(yōu)生可稱為“提高組”,學中生可稱為“拼搏組”,對學困生可稱為“躍進組”。分級后,教師仍要對各類學生做深入細致的了解和分析。
表1:因能編組
這樣分組后,同一類學生相對集中。同時根據(jù)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將同類學生再分成若干小組,便于教學的順利進行。以后還可依照學生的各項分類編組因素和教學內容的變化,對A、B、C組學生實行“動態(tài)管理”,即根據(jù)各分組因素的變化,對各組進行微調,或者上調或者下調。應當注意的是分組前后,要對學生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使之明白分組的意圖,消除顧慮,樹立信心,防止學優(yōu)生驕傲自滿,學中生得過且過和學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緒的產生,確保全體學生愉快而積極地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
2.3.2 因組定標
根據(jù)大綱與教材設置各類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目標。各類層級學生的學習目標應該是:相應層級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教師在進行耐力訓練時,教師可設定不同成績等級,適應各層級學生訓練量和強度,體現(xiàn)自選動態(tài)的分級方法。鼓勵“學困生”向“學中生”的分化,“學中生”向“學優(yōu)生”的冒尖。(見表2)
表2:因能編組
2.3.3 因材施教
在教學實踐中,依據(jù)教學目標,可采用如下步驟因材施教:(1)由教師引導,帶領全體學生一起實現(xiàn)基礎目標,將基礎知識的內容予以講解,歸納整理,并使之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這一步我們稱之為“合”。(2)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對A、B、C三組學生分級分組教學,落實分級目標。這步我們稱之為“分”。各層級學生各自學習,各有所獲,共同提高。注意:在練習中不要為分級而分級,要結合教材解決實質性的問題,要“分而不離”,“合而不死”,“有合有分”。要解決好優(yōu)、中、困各層級間的動、靜支配矛盾,要從學習練習動作的準確率中搜集信息,及時調控各層級的教學程序,及時點撥、反饋、達標測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3.4 因需指導
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主觀和客觀方面均會產生不同的需求。教師及時地根據(jù)信息反饋,對各層級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學困生的轉化提高,應實行低起、嚴要求、小步子、快反饋、勤指導、多表揚的原則。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抗挫能力。
2.3.5 因組測試
在教學評價中,要針對各層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各不相同的評價尺度。這樣,表面上三組之間差距比較大,由于評價的尺度有差別,各層級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難度上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
通過對我院基礎體能課中實施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和具體操作模式分析,分級教學優(yōu)于統(tǒng)一教學。其原因主要是通過分級教學,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訓練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不同層級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