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雨,王松田,郭 珊,韓軍軍,賈瑞蘭
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指出,近視度數(shù)的增高會導致脈絡膜厚度變?。?-3],也有部分研究關(guān)注兒童與成年近視患者脈絡膜厚度的變化,而對青少年近視人群脈絡膜厚度的研究相對較少。筆者通過測量和比較不同近視程度青少年脈絡膜的厚度和差異,分析影響青少年近視患者脈絡膜厚度的相關(guān)因素。
1.1 一般資料選取焦作尖峰眼科醫(yī)院患者60例120眼,并將其分為4組。其中正常對照組15例30眼,平均年齡(14.62±1.75)歲;低度近視組 15 例 30眼,平均年齡(14.58±1.71)歲;中度近視組15 例30眼,平均年齡(14.53±1.30)歲;高度近視組15 例 30眼,平均年齡(14.49±1.90)歲。 四組在年齡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等效球徑、平均眼軸及眼壓三項指標上,四組間差異均具有極顯著性(P<0.01)。 見表 1。
表1 不同近視組術(shù)前一般資料
1.2 排除標準(1)無眼部手術(shù)史;(2)無其他眼部疾病;(3)無全身器質(zhì)性病變。
1.3 研究方法
1.3.1 檢查項目 裸眼視力、綜合驗光、眼壓、眼前段、眼底檢查,A/B型超聲診斷儀檢查是否有視網(wǎng)膜脫離及玻璃體牽拉,測量眼軸長度,OCT掃描。
1.3.2 分組 根據(jù)等效球鏡度數(shù)將受檢者分為4組。 (1)正常組:15 例 30 眼,裸眼視力≥1.0。 (2)低度近視組:-0.50 D≤等效球鏡<-3.00 D, 最佳矯正視力≥1.0。 (3)中度近視組:-3.00 D≤等效球鏡<-6.00 D,最佳矯正視力≥1.0。 (4)高度近視組:-6.00 D≤等效球鏡<-10.00 D,最佳矯正視力≥0.8。
1.3.3 脈絡膜厚度的測量 有研究[4]指出脈絡膜厚度晝夜不同,故檢查時間安排在 9:00~11:00,光線均勻的條件下進行。脈絡膜的厚度: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外緣至脈絡膜鞏膜交界線內(nèi)緣的垂直距離。運用蔡司OCT掃描儀自帶標尺,手動測量黃斑中心凹下(F1) 及距黃斑中心凹 1000 μm 和 3000 μm 顳側(cè)(temporal,T)、鼻側(cè)(nasal,N)、上方(superior,S)、下方(inferior,I)的脈絡膜厚度值,共 9 個位點數(shù)值,每一位點測3次,取平均值作為結(jié)果。
1.3.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法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近視組脈絡膜的厚度經(jīng)比較,四組在黃斑中心凹下及距黃斑中心凹1000 μm及3000 μm處,各點位脈絡膜厚度差異均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2、3。
2.2 脈絡膜厚度與等效球鏡、眼軸及眼壓的相關(guān)性
由圖1可見,黃斑中心凹脈絡膜厚度與等效球鏡呈正相關(guān)(r=0.910,P<0.05)。 由圖 2 可見,黃斑中心凹脈絡膜厚度與眼軸呈負相關(guān)(r=-0.925,P<0.05)。由圖3可見,黃斑中心凹脈絡膜厚度與眼壓呈負相關(guān)(r=-0.706,P<0.05)。
表2 黃斑中心凹下及距黃斑中心凹1000 μm處各點位脈絡膜厚度(μm,±s)
表2 黃斑中心凹下及距黃斑中心凹1000 μm處各點位脈絡膜厚度(μm,±s)
注:F1 表示黃斑中心凹;T1、S1、I1、N1 分別表示顳側(cè) 1000 μm、上方 1000 μm、下方 1000 μm、鼻側(cè) 1000 μm。
組別 F1 T1 S1 I1 N1正常組 347.62±6.00 310.30±18.14 277.31±12.79 284.04±11.64 267.68±16.71低度組 300.14±13.85 316.01±10.50 273.81±13.40 269.92±12.42 262.35±15.23中度組 234.49±18.71 280.20±14.00 217.36±17.90 211.64±20.65 182.26±26.12高度組 183.39±25.12 227.67±17.74 163.81±22.32 180.65±21.47 160.53±21.90 F 值 19.10 18.66 15.06 9.28 12.1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距黃斑中心凹3000 μm處各點位脈絡膜厚度(μm,±s)
表3 距黃斑中心凹3000 μm處各點位脈絡膜厚度(μm,±s)
注:T3、S3、I3、N3 分別表示顳側(cè) 3000 μm、上方 3000 μm、下方 3000 μm、鼻側(cè) 3000 μm。
組別 T3 S3 I3 N3正常組 285.19±17.96 265.79±14.23 264.01±14.10 180.93±23.98低度組 270.53±17.47 250.86±17.82 247.00±17.87 164.04±29.02中度組 180.08±29.07 176.30±25.95 174.16±23.55 145.54±21.32高度組 178.69±21.33 160.26±17.39 159.44±25.73 105.87±16.33 F 值 9.85 6.70 13.78 5.92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圖1 屈光度數(shù)與中心凹脈絡厚度的關(guān)系
圖3 眼壓與中心凹脈絡厚度的關(guān)系
該研究測得正常對照組青少年黃斑中心凹脈絡膜平均厚度為(346.62±7.00) μm,厚于同組其他點位的脈絡膜,有報道測得脈絡膜厚度值相似[5,6]。李略等[7]研究認為正常人黃斑中心凹脈絡膜的厚度為(305.9±78.2) μm,顳側(cè) 3000 μm 和鼻側(cè) 3000 μm脈 絡 膜 厚 度 分 別 為 (256.8±73.6) μm、 (159.0±67.3) μm;而該研究中顳側(cè)、鼻側(cè) 3000 μm 位點的脈絡膜厚度相對較厚,分別為(285.19±17.96) μm、(180.93±23.98) μm。有可能因為:(1)該次選取對象年齡較小;(2)該次測量應用蔡司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Carl Zeiss Meditrc Inc,4000),設備不同,測量結(jié)果不同;(3)該研究樣本量偏少,結(jié)果可能存在誤差。
該研究顯示,脈絡膜厚度與屈光度呈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研究[8-10]也有類似報道。 有報道指出[11]成年高度近視患者增加 1.0D,脈絡膜厚度減少 8.7 μm;未成年近視度數(shù)增加 1.0D,脈絡膜厚度減少 19μm[12]。 該次研究對象為青少年,對比不同程度近視患者發(fā)現(xiàn),度數(shù)增加 1.00 度,脈絡膜厚度減少約 17 μm,介于成年人和兒童之間。該次研究結(jié)果低度近視組和正常組相比,顳側(cè)1000 μm處低度近視組脈絡膜厚度大于正常組。這或許因為:(1)脈絡膜本身具有調(diào)節(jié)力[13]。 有報道指出[14]脈絡膜通過調(diào)節(jié)增加自身厚度,從而使視網(wǎng)膜向前移動。該文研究結(jié)果認為在近視的早期,黃斑部脈絡膜厚度并無明顯變化;與正常組相比在黃斑中心凹處低度近視組脈絡膜厚度變化明顯。(2)脈絡膜具有晝夜差異性。該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脈絡膜厚度與眼軸長度呈負相關(guān),這在相關(guān)研究中[15-17]也得到證實。該研究中眼軸增加1.0 mm,脈絡膜厚度減少 54.79 μm。 李敏等[18]研究指出除鼻側(cè)2.5 mm外所有位點的脈絡膜厚度均與眼壓呈負相關(guān),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有的研究[19]指出高度近視患者脈絡膜厚度的變化與年齡無相關(guān)性,另有研究[20]發(fā)現(xiàn)60歲后脈絡膜厚度受年齡影響明顯,而60歲之前二者無明顯相關(guān)性。由此可見年齡對脈絡膜厚度有無影響尚無定論。
脈絡膜組織結(jié)構(gòu)內(nèi)含有大量的血管組織,視網(wǎng)膜的主要血液供應來自脈絡膜,對視網(wǎng)膜外層和篩板前視神經(jīng)提供營養(yǎng),供氧,并起到溫度調(diào)節(jié)作用,分泌多種生長因子,調(diào)控血管和鞏膜的生長[21]。近視引起脈絡膜厚度的改變可引起相關(guān)眼底病變,例如近視性黃斑病變、脈絡膜新生血管、中心性漿液性視網(wǎng)膜脈絡膜病變等。研究證明[19,22]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會導致脈絡膜厚度變薄。變薄的脈絡膜會導致脈絡膜血液循環(huán)受損,不能滿足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神經(jīng)上皮外層的營養(yǎng)需求[23],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最終導致脈絡膜新生血管產(chǎn)生,極易發(fā)生在黃斑部,直接損害中心視力;而新生血管會進一步導致脈絡膜厚度的變?。?4,25]。該研究證實黃斑區(qū)的脈絡膜平均厚度與近視程度負相關(guān),尤其在高度近視組脈絡膜平均厚度變薄更加明顯。脈絡膜厚度的改變與近視性眼底疾病的發(fā)生息息相關(guān),所以筆者測量、觀察近視發(fā)展過程中脈絡膜厚度的變化,不僅僅是為了解近視程度和脈絡膜厚度變化之間的關(guān)系,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及時有效地預防近視導致脈絡膜厚度變薄所引起的相關(guān)眼底病變的發(fā)生或降低其發(fā)生率。
該研究尚有一定局限,如選取對象年齡跨度較小,需進一步擴大年齡范圍進行研究;該次研究未就性別因素做深入研究,此后研究中會對此因素做進一步探討;該次研究選取樣本量少,采取手工測量,測量結(jié)果可能存在誤差;脈絡膜厚度是否存在種族差異和地區(qū)差異不在本研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