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
盒 飯
我十四五歲就到外地上學。同學的家人去了,就會上街買東西,然后上高級飯店吃頓好的。有一回爸爸去看我,居然帶我去了食堂的餐廳,要了兩個盒飯。
我心里非常不高興,覺得他小氣,不疼我,不肯為我花錢;還覺得沒面子,怕被同學撞見我爸爸帶我吃得這樣寒酸。
吃完以后他很高興,說你們食堂兩塊錢吃得這么好,真不錯。我一直不高興,不太理睬他。
后來我終于長大,發(fā)現(xiàn)如果我有一個孩子,我絕對不會舍不得為她花錢。那頓盒飯,其實是他想看看我平時吃得怎么樣。至于那點可憐的面子,如果還能和爸爸吃一頓盒飯,我愿意拿我在世上所有的面子去換。
又過了許多許多年,這些小事離我越來越遠,我并沒有為那么年輕的時候做過的傻事過多后悔,只希望可以盡量珍惜,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
小 鳥
我撿到過一只小鳥,是一個雨天,它從窩里掉出來了,淋得濕透,在我手心瑟瑟發(fā)抖,微弱地叫著。
我把它帶回家,養(yǎng)在墊上棉花的鞋盒里,長久地望著它,全身心地愛它。它活了下來,第三天我高高興興地帶著它,去看我的好朋友。
為了疼愛它,我竟然把小鳥捧在手心里走。走著走著,它突然向下滑去。我趕快一夾——它輕輕哼了一聲,是生命的最后一口氣被擠出了肺的聲音。我又趕緊放開,它就掉了下去——不知去向了——應該是掉到地上,卻不知去向了。
我蹲在那里,哭完了那個童年的晴天。這件事情,我過去不知道,現(xiàn)在依然不明白,生命怎么那么脆弱呢?
還有,那只小鳥它去哪兒了?
殺 雞
第一次做燉魚,因為他發(fā)短信回來要吃燉魚。
不敢殺魚,在市場請人殺好。沒想到魚沒死透,快走到家的時候彈了幾下,我失聲驚叫,嚇得頭發(fā)暈,蹲在地上站不起來。回到家,心里發(fā)著抖把魚使勁摔了幾下,終于死了,給媽媽打電話,做筆記,然后開始做“燉魚”。
他回來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廚房開鍋查看。然后很滿意地吃光了那條眼神空空的魚。我想起在家的時候,我媽媽殺雞,干凈利落,雞一下都來不及撲騰就死了。不知道殺了多少雞她才練出這樣的功夫。我小時候央求過她,不要殺雞,不要殺魚,都被殘忍地拒絕了,只是她后來都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殺。媽媽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少女到練出鐵石心腸,一定也是因為看了很多高高興興的吃相。我從來不吃魚,因為他喜歡吃,我已經學會做燉魚和水煮魚了。
有一天我也會有孩子,也會干凈利落地殺雞給他們吃。
(若林摘自《一生里的某一刻》人民文學出版社)
【素材運用】用充滿愛的眼光來看世界,感動就會無處不在。爸爸的愛如“隱形衣”,時時處處保護“我”,“我”卻熟視無睹;為了愛的人,見血就暈,不敢殺雞殺魚的弱女子百煉成鋼鐵女戰(zhàn)士……這些關于愛與生命的小事、傻事點亮我們的生命。
【適用話題】感動;“隱形”的愛;付出
(特約教師 黃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