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
我也上過高三。上高三之前,我對高三所有美好的傳說,都賦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課,晚自習還睡覺的學生,會考上北京大學;我不信任平時交白卷的學生,高考忽然靈光乍現(xiàn),考了滿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過專心致志的學生;我不信任翻圍墻去上網的,學功課最靈光;我不信任家長從不過問的學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今天經某位名師點穴,明天就逃出升天;我不信任高考會提供作弊的空間;我不信任高考會給予超常發(fā)揮的機會;我不信任腦白金腦黃金……
我對高三沒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對大學將要給予我什么,也沒過多的期待。高三是個競技場,你是個運動員。一切的借口,一切的傷痛,一切的眼淚,一切的軟弱都無人喝彩。不要說什么過程最重要,只有大學《錄取通知書》是王道。
如果你沒有退路,不能退到國外的大學、父母的攤點、復讀學?!敲?,來到這條起跑線上,就盡快打消幻想吧。沒有奇跡,所有的奇跡都是一步一步發(fā)生的,只是最后那一步引起世人關注而已。
做題的辛苦,在高考中終于得到了回應。
高三的老師說過很多好話,但我只相信三句:
一、排名比分數(shù)重要。
二、補弱科。
三、不喜歡做題的學生,不是愛學習的學生。
上高三后,學校組織了第一次摸底考試,我考出了一個超級好的分數(shù),數(shù)學高達142分,文科總分超過620分。老師說,這是為了讓我們“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試。我不關心自信心,不關心分數(shù),只關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個起點名次。而高一的時候,因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總成績,以致排名在全校一千名之外。分數(shù)只會讓我迷惑,名次才能給我自信,讓我平靜,讓我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下去。
成績排名被認為是反教育規(guī)律的,現(xiàn)在正被人性化地抨擊。但我以“運動員”的思維,認為成績排名是天經地義的。空口鼓勵沒有用,數(shù)據(jù)才是硬道理。這樣,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后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標定位。才不會在自己蝸行龜步的時候,妄想著拿世界長跑冠軍。
考了幾次之后,我逐漸知道了自己成績區(qū)間,在570~590分之間。我的名次從沒有跌落到班里第七名之外。不過要超過前面的人,也不容易,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我的弱科上著手。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數(shù)學和地理。我積攢的一點體能和毅力,幾乎都給了數(shù)學,我的方法是刷題;我積攢的優(yōu)勢,給了語文和外語,我的方法是只參加考試,不交這兩科的作業(yè);我積攢的智慧,給了歷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筆記,畫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竅門。還有地理,我一直沒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亂的調整中跟緊別人的步伐。
我的數(shù)學老師說:“你是我見過的做題最多的學生?!庇幸粋€章節(jié),我沒有搞懂,于是去網上下載了有關這個章節(jié)所有的試題匯編。打印出來,一共是600頁。每天晚自習近四個小時,我都在埋頭做題中度過。做完了之后,我常常覺得頭已經不在脖子上了。
我的題,全都來自教輔書市場。每個星期,我都會去補充和更新試題。
做題的辛苦,在高考中終于得到了回應。我的數(shù)學,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強勢的一科。
不要抱著“鍛煉鍛煉”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經心,缺乏誠意。
上高三之前,老師對我說:“你的目標是清華和北大。”我知道,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我有上北大或清華的可能性。這不是句空話和豪言,而是種規(guī)劃和實施。
從暑假開始,我就在為自主招生做準備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準備了三個多月,前后裝訂出了一個冊子。這期間,我個人、我父母、我的高中母校,還有清華大學和其他大學,都在規(guī)則范圍內做了大量努力。最終,在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在規(guī)則最寬容和最謹慎的60分優(yōu)惠條件下,我進入了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我的高考分數(shù)加上自主招生的優(yōu)惠分,排名全省21名。我從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錯過機會。
那是一段短暫的“運動員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榮與夢想,也感受悵然與失落……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