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南
十六年,朋友甚少,長久者更是寥寥,唯書,五歲時一見鐘情,廝守至今。
——題記
無論何時何地,書籍總能以最完美的角度,溫暖我的身心,照亮我前方的路。正因如此,有書籍相伴,我行走、成長的步伐,更是片刻未歇,一往直前。
最初讀書,斬妖除魔的小畫冊看得我酣暢淋漓。再長大點兒讀書,因為好奇這個廣闊世界,為的是拓寬視野。遠(yuǎn)至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近至改革開放的傷痕文學(xué),無論懂與不懂,看了再說。此時的讀書經(jīng)驗,讓我真正意識到世界的廣闊無垠,歷史之悠久綿長——像極了初次踏上北美的哥倫布。我對一切事物,第一次開始有了主觀的自我的見解和判斷,也逐漸明白了,哪怕美好珍貴如書籍,亦是良莠不齊,對世界更要多三分忌憚。
現(xiàn)在讀書,我才逐漸意識到選書挑書之重要性,真正做到書為我所用,而非以往的走馬觀花。因此,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也努力去書海中尋求答案。
頹喪時,讀書。我讀蒙田,讀毛姆,讀卡爾維諾,讀余華,我斟酌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物,追求靈魂與理想的至高升華,尋找“活著”最本真的狀態(tài),我不確定目前我的理解是否正確,但我肯定自己已拋去了許多不經(jīng)之談。書如我身邊的先哲,引導(dǎo)我規(guī)避充滿誘惑的人生陷阱,追尋屬于自己的大道。書讓我在最易煩躁的年紀(jì),幸運地?fù)碛辛艘环萜胶偷摹⑴c自己和解的態(tài)度。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dāng)下有人說:“路,就是書”,我以為,這世間萬千沉浮,亦不過是一本書而已。我將懷抱著赤誠之心,參透琢磨這令我最好奇的大干之書。
如此這般,應(yīng)是稱得上“讀書伴我行”了。
(指導(dǎo)教師:陳列/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