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鐲
【文題】
材料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大儒張載的這一名言,由于精神豪壯,被世代傳唱不已,有學(xué)者評價其為“中國人的精神坐標(biāo)”。
材料二:豐子愷先生說,使人生從豪壯淪為沉默、圓滑的微妙要素,“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中,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一日一時一分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坡極緩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而似乎覺得恒久不變,這一過程中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現(xiàn)實而滿足地進行下去了”。
上述材料之間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它們可以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思考和感嘆?請綜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寫作點撥】
材料由兩段話組成,其中第一段材料提出中國人的精神坐標(biāo)——四“為”人生追求,氣魄宏大,境界高遠。第二段材料引用豐子愷的名言,指出絕大多數(shù)的人生最終由豪壯淪為沉默,變得現(xiàn)實而滿足,已然忘卻了曾經(jīng)激勵自己的精神坐標(biāo)。兩則材料其實講的是理想、信仰與現(xiàn)實背離的問題。
寫作這篇作文,關(guān)鍵在于既要把握它的宏大主題,又要注意“漸”在其中的作用,把“漸”和人的精神坐標(biāo)緊密結(jié)合起來,如果有所偏廢,都有可能造成偏題或離題。
【一類文】
在漸變中成為自己
李藝涵
動畫片《千與千尋》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圖食品而一口一口漸漸吃成了豬。這不僅反映了成人世界的丑陋,更通過了千尋的眼睛,看透了一個人漸漸變成了一只丑陋而慵懶的豬卻絲毫不自知的事情。
動畫不免有夸大的色彩,但也未嘗不是現(xiàn)實的寫照與縮影。將人的一輩子濃縮為變豬的三分鐘,將人生為豪壯、意氣風(fēng)發(fā)到頹廢、自我滿足夸張為變成豬。其可笑與無力,讓人仔細想來不免辛酸與啞然。我們將這一切的罪責(zé)都歸結(jié)于時間,時間的“漸漸”讓我們變化而不自知,放緩了丑陋的演化,拉長了夢想凋謝的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恒久不變中,被侵蝕掉了本來的向往。
我們都是健忘的生物,在“漸漸”面前渺小得如同只有7秒記憶的魚。我們輸給“漸漸”,輸?shù)氖呛昧藗掏颂鄣囊环冈俜?。我們失敗過,疼痛過,曾在內(nèi)心破裂時許下諾言。當(dāng)時的我們誓言錚錚,好似??菔癄€,天翻地覆也不回頭。
一個人會忘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會忘記。在“漸漸”的包裹下,丟失家園的人們在“佛貍祠下”操持著“神鴉社鼓”的典禮。
這些好了傷疤忘了疼,困頓于現(xiàn)在忘記了詩與遠方,被安逸的現(xiàn)狀削弱了豪情壯語,甚至忘記了自己曾是誰,自己要到哪去的故事,都是慢慢流逝的時間一手雕刻的。想要不被時間的細流困頓,我們需要時刻臥薪嘗膽,警鐘長鳴。當(dāng)我們有了千年前勾踐的智慧與毅力,時刻鋒芒在脊,深刻自省的意識,我們才能不走失自己,才能歸來仍是少年。
可是,時間漸漸流淌,涓涓細流般的流年和經(jīng)歷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麻木和遺忘。就如豐子愷所說,這一過程中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和價值。有些對現(xiàn)在的滿足,對曾經(jīng)向往的放棄也未嘗不可。
慷慨豪俠的青年可能會變成冷酷的成人,但也會在漸漸的打磨下,在經(jīng)歷的啟迪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成為溫和友善的長者不是嗎?我們曾經(jīng)的向往和誓言,是基于當(dāng)時的想法,而這其中也不乏稚嫩的、不可能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會在生活的漸漸變化中明析他們的走向和實現(xiàn)的可能性,然后經(jīng)我們決定是否繼續(xù)追逐,還是換一條路前行。
此時,時間的漸漸也許也會讓我們忘記一些東西,但它決不是生活的毒瘤,而是讓我們學(xué)會善待和悅納自己。年輕纖瘦的女孩兒也會在懷孕發(fā)福后接受自己的體型;飽受失戀折磨的小青年們會告訴自己忘記這一切;老人的額角冒出皺紋會笑著感慨歲月的刻刀。人們都曾向往成功、美麗、幸福,但也能學(xué)會在時間中放棄自己永遠無法得到的東西,放過自己。這不是懦弱而是成長。
無論時間待我何,是使我麻木,還是讓我學(xué)會接受,人的改變都不應(yīng)該把鍋甩給時間。漸漸是很可怕,但改變與否取決于自己,而我們要做的是學(xué)會在時間長河中前行,撥開重霧,成為自己。
評點:文章最大的優(yōu)點是既擁有思維的辯證性,又保持觀點的鮮明性。作者意識到“漸”在人生中的負面和正面的功能,作理性的思考,同時也明確告訴讀者,改變與否取決于自己,要學(xué)會在時間長河中前行,撥開重霧,成為自己,有著非常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一。當(dāng)然,在兩方面的闡述中,用力較為平均,重心不夠突出。另外,文章在語言上也是可圈可點,既有論述類作文的簡明嚴謹。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二類文】
光之意志.水之人生
石春樂
歷史這條漫漫的長河,悠悠地從天際流下,看不見來源,又毫不停歇地向天邊奔去,看不見盡頭。
人的一生短暫,宛若這長河中的一滴水,無數(shù)的水匯聚又使得這條大河生生不息地向前涌去。
先輩們超乎常人甚至?xí)r代的豪壯精神則凝聚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宛若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掀起,使時代翻涌騰空,升至最高點,一個漂亮的捶打,再歸于平靜,這些豪壯的精神以其飽滿的力量延續(xù)下去,又在下一個地方激起浪潮,一輪復(fù)一輪,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被給予新的詮釋。
這一波一波的浪潮近看是多么的雄偉壯闊,若放至歷史這大背景中,仿佛不只是一朵小水花。
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漸”這個過程中,或許這樣的人有很多,從慷慨豪俠的青年走向冷酷的成人,從血氣旺盛的成人變成頑固的老頭子。人生一分一秒地漸進,就像是一條擠滿石子的通道,開始時我們棱角分明,對世俗有著各自的見解,有年輕人的血氣方剛,行走著,卻慢慢在摸爬滾打中發(fā)現(xiàn),越是棱角分明就越難前進。于是我們開始懂得隨大勢,收斂自己的鋒芒,打磨自己的銳利,隨波逐流,只求走得更久,更遠。
但總有那么幾塊石頭,堅守著本性,不懼艱難險阻,守著心中的那一片理想之光,在人流中踽踽而行,或許這要比圓滑度日困難上百倍千倍。付出無數(shù)的努力,才能在這條擁擠的通道中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但正是這困難上千百倍的歷煉,才使得他們留下的精神之光燃成永恒的火炬,點亮一個又一個的時代,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去,這股光芒能照亮更多的人,匯聚更多的力量。生的意趣與價值便在此刻體現(xiàn)了。國家需要這樣的光芒,歷史需要這樣的太陽。正是在這樣的本性堅守之中,現(xiàn)實而滿足地,成就恒久不變的人生。
如張載:“為天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如霍去?。骸安黄菩倥牟贿€家”。
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股豪壯的力量終將被世人傳唱不已,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坐標(biāo)”。
感嘆人生如水,若能在人潮中激起一朵水花,將會是何其絢爛多彩。國之泱泱,我們豈能甘愿做一顆平凡、沉默、圓滑的水珠?
“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這股光之意志,終會凝成太陽,奔向遠方。
評點:文章的標(biāo)題很靚麗,對稱的結(jié)構(gòu),相輔相成,形象的語言包裹了豐富的內(nèi)涵。文章從“漸”出發(fā),先說它的負面作用,然后筆峰一轉(zhuǎn),突出堅守本性、保持高遠精神坐標(biāo)的重夫意義,前后對照,高下分明。當(dāng)然,文章過于追求.語言的生動性,有點削弱了理性思考的力量,這是論述類作文寫作要極力避免的。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