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平
一篇文章的開頭正如一襲華美的袍子上不可缺少的鑲邊一樣,起著巧妙的點綴作用,或飾之以寶石的華貴,或飾之以蕾絲的俏麗。要寫一篇好的文章,在初中階段,寫好開頭便是做好寫作“裁縫”這一角色的必修課。下面筆者配合人教版的課文為例,借鑒經(jīng)典,總結(jié)了幾種常見的開頭的方法,以供學生平時作文訓練所用。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薄蹲咸偬}瀑布》
開頭簡短,設(shè)置了懸念,引發(fā)讀者的疑惑,作者會遇見什么?看到什么?有沒有危險?“不由得”隱含“我”已被紫藤蘿所吸引,為下文介紹紫藤蘿花像瀑布一樣多而密做鋪墊。短短的一句話,給要描寫的事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巧妙地設(shè)計了懸念,不知不覺中吸引讀者對事物的好奇。
“父親總覺得我們家臺階低?!薄杜_階》
開頭簡潔明了介紹了人物及事情,“總覺得”說明不是一次兩次,很長時間父親對“臺階低”表現(xiàn)了不滿。父親為什么覺得臺階低?有什么特殊意義嗎?設(shè)置了懸念,引出了下文臺階高低跟地位高低的聯(lián)系,也突出父親不服輸?shù)男愿?,想改變現(xiàn)狀的愿望。讓讀者仿佛都感受到了父親的皺眉嘆息,“低臺階”始終擱在心里揮之不去,為后文寫建有高臺階房屋辛苦積攢奠定了基礎(chǔ)。
這種開頭寫法,抓住了人們閱讀時的好奇心理,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目光帶到了下文,使學生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效果很好。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白楊禮贊》
開篇點題,“實在”一詞突出強調(diào)了白楊樹的“不平凡”,這是“禮贊”的原因。感嘆句作為開頭,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喜愛白楊樹,想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的強烈情感,呼應題目,為全文奠下情感基調(diào)。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的背影?!薄侗秤啊?/p>
開門見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直接就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體現(xiàn)出對于父親的愧疚以及懷念之情,“不相見”和“最不能忘記”這兩個“不”字的疊用,顯出“背影”非比尋常的意義,自然過渡下文講述“我”和父親的親情故事以及父親對“我”深深的關(guān)愛。
開門見山式的開頭,能夠讓讀者清晰地知道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
“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散步》
開頭巧妙交代地點、事件、人物,描寫一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畫面,在輕描淡寫中充滿著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營造出溫馨、快活、輕松的氣氛。在這種意境之下引出家庭互愛的故事,“我”和母親是母子關(guān)系,“我”的妻子和孩子也是,兩對母子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讓讀者跟著作者進入了情景,巧妙地安排了散步過程中產(chǎn)生分歧卻用友愛解決的故事。
“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薄豆枢l(xiāng)》
文章開篇“二千余里”“二十余年”兩個“余”突出強調(diào)地方之遠和時間之久,選擇在這么寒冷的天回故鄉(xiāng),一定是有深意在里頭。從開頭便能讓人能感到一絲悲涼和沉重,“嚴寒”是有兩層意思,一是回故鄉(xiāng)的時節(jié)寒冷,二是表達“我”內(nèi)心的情感,開篇渲染了悲涼氣氛,為后文賣祖屋、接母親、離故鄉(xiāng)等情節(jié)做出鋪墊。
這種開頭往往運用簡潔的文字交代時間的要素,清晰明了。
“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读缪蚰镜瘛?/p>
開頭突出矛盾,渲染氣氛,媽媽的疑問中帶有怒氣, “突然”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媽媽的興師問罪迅速給讀者一種沖擊感,使讀者有興趣讀下去。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熱得像天上下火。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賊扣兒。”——《蒲柳人家》
“7月” “大晌午” “熱得像天上下火”,三個小短句有力地讓人腦門冒汗,也讓人感受到何滿子的痛苦。何滿子與爺爺本應該是親親熱熱共享天倫,此處卻被兩個“拴”字激發(fā)出強烈的矛盾,而且爺爺下了狠手,用的是拴賊扣子,矛盾到底因何而起又會如何解決,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分外扣人心弦,突出的矛盾實在吸引人。
開頭寫出激烈矛盾,渲染緊張氣氛,使讀者的情感也隨之緊張,別有一番風味。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薄洞骸?/p>
開頭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向往,表現(xiàn)出盼望已久的急切情感;東風是春天的使者,東風來了,仿佛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春天即將降臨。作者的心情愉悅,為后文春的贊歌奠定感情基礎(chǔ)。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濟南的冬天》
作者用了反復和對比的修辭,用自己熟悉的地方與濟南進行對比,住慣的北平,剛回來的倫敦,都沒有像濟南這么讓人喜愛: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只是和風;濟南的冬天有太陽,溫暖不毒。文章一開頭,連用三個對比,突出了濟南獨特的氣候“溫晴”的特點,把濟南稱為“寶地”,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
巧妙地運用排比、比喻、擬人、設(shè)問等修辭點綴開頭,展現(xiàn)才情,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讹L箏》
開頭運用的環(huán)境描寫,晴朗的天空和浮動在空中的風箏本應是一道明亮的色彩,一種愉悅的感受。但是文章又用了“灰黑色”“禿樹枝丫叉”等詞來了一個急轉(zhuǎn),表現(xiàn)出了蕭瑟肅殺之氣,情感落差非常的大,匠心獨運,確實讓讀者費解,但隨之而產(chǎn)生感到驚異和悲哀,自然而然引出了下文“我”反對弟弟玩風箏,扼殺天真無邪心靈的懺悔。
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驛路梨花》
感嘆號側(cè)面告訴讀者,山真的特別的大!“一座挨一座”凸顯出山的連綿不斷,“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更說明山的一望無際,綿綿起伏,若隱若現(xiàn)。描寫自然環(huán)境,渲染了山里深遠迷茫的氣息,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xiàn)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做鋪墊。
用環(huán)境描寫開頭,可以渲染和烘托氣氛,突出中心,還可以打動讀者的心,使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章的開頭不是獨立的,它必須與文章主體部分緊密相連?;蜷_門見山,平鋪直敘,或設(shè)置懸念,引人入勝,或描寫開頭,設(shè)置情境……但是所有的文字都是為了表達文章的中心主旨。
語文的教材,就是我們身邊最好的示例,我們通過學習語文課文,幫助我們在寫作上有所認識,有所提高。依靠名家的引領(lǐng),幫我們打開寫作之窗,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經(jīng)典,學會開頭,開頭能抓住讀者的心,就是鳳頭的表現(xiàn),只要開頭亮了,便能照亮后邊的整篇文章,那我們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