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閱讀主體以掃描式、零散式、娛樂化、膚淺化方式展開的閱讀學習行為,其閱讀認知呈現(xiàn)碎片性特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碎片化閱讀情況,并給出一些整合性指導,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整合優(yōu)化意識,對碎片化閱讀進行科學梳理,自然深潛到文本之中,對作者情感、文本思維、閱讀認知等因素進行整合處理,以便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意識,促進學生閱讀學習的良性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遵循一定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系統(tǒng)性閱讀學習,而學生閱讀興趣取向不同,對文本展開的閱讀就有不同的感知和體驗,碎片化特征鮮明。為此,教師要給學生以針對性引導,不妨讓學生展開涵泳式誦讀,從深度探析作者情感之中展開閱讀體驗。學生進入誦讀環(huán)節(jié)之中,其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之中,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更為系統(tǒng)而深刻,碎片化閱讀得到有效整合。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師先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設閱讀思考問題:“這篇散文主要寫什么事情?文章基調為什么要扣住‘清、靜、悲涼’?全文寫了哪五幅故都的秋景圖畫?”學生開始閱讀思考,并給出自己的閱讀見解。課堂展示時,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認知還停留在教輔參考答案設計上,很多學生都是照搬相關教材全解內容。很顯然,這樣的閱讀是碎片化的,教師針對教學實際,發(fā)動學生展開誦讀訓練:既然文本的感情基調是“清、靜、悲涼”,如何才能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呢?展開誦讀競賽,先在小組內進行初選,然后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聽說要進行誦讀競賽,自然有些緊張,開始揣摩誦讀技巧的運用,特別是作者情感的表達。
一個誦讀競賽,將學生的碎片化閱讀進行了有效整合,課堂操作效果顯著呈現(xiàn)出來。學生閱讀學習目標意識還不夠健全,更缺少主動關聯(lián)思考的習慣,教師有意識滲透一些整合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統(tǒng)籌思考中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認知。
學生對語言鑒賞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鑒賞角度單一、構建思路簡單、歸結分析膚淺,難以形成心靈觸動,這樣的鑒賞帶有碎片化閱讀的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深潛教材之中,對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題展開深度發(fā)掘,這樣才能獲得最為深刻而鮮活的閱讀認知。
如《囚綠記》,教師在發(fā)動鑒賞時,讓學生自己找出經(jīng)典描寫片段展開鑒賞,并理順鑒賞路線。學生開始自主閱讀,很快就找到一些經(jīng)典描寫片段。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學生開始鑒賞時,都是從修辭方法角度展開的,根本沒有對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進行關聯(lián)思考,這樣的鑒賞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碎片化”。為此,教師給學生示范操作,找出一段話,對其深邃思想進行深度發(fā)掘,學生逐漸獲得認同性感知,閱讀思維漸漸入軌。如對關鍵詞“珍重”一詞的理解,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頑強的抗爭精神和對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聯(lián)系到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使得語言鑒賞呈現(xiàn)系統(tǒng)性。
教師給學生展開示范操作,成功激活學生的鑒賞思維,讓學生自覺深潛到文本內涵之中,對碎片閱讀進行合理整合。語言鑒賞具有較強的專業(yè)屬性,教師為學生布設鑒賞任務時,要有觀照意識,促使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展開關聯(lián)處理,在升華鑒賞認知的基礎上,自然形成整合思維。
讓學生借助合作交流機會整合碎片化閱讀認知,這是閱讀教學最為常用的方法。課堂討論、課堂辯論、課堂演繹等活動都屬于合作學習形式,學生在團隊互動之中展開閱讀鑒賞活動,其閱讀呈現(xiàn)全面性、開放性特征。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教師為學生布設思考問題,讓學生展開課堂辯論和思考,能夠將學生學習思維集合起來,形成具有針對性的閱讀認知,這是對碎片化閱讀的整合操作,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價值。
在學習《赤壁賦》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文言現(xiàn)象梳理,然后結合文本內容進行鑒賞性閱讀,體會文章景、情、理的交融特點,在小組內展示個性閱讀見解。教師布設任務后,立刻引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因為沒有具體的閱讀思考問題,學生閱讀呈現(xiàn)自由狀態(tài)。在閱讀見解展示時,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具體表現(xiàn)進行觀察,以便給出教學引導。學生展示開始,課堂互動氣氛漸濃。因為沒有固定話題,學生交流必然是海闊天空,但其閱讀鑒賞都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讓學生自由閱讀、鑒賞、展示,給學生提供深度發(fā)掘的機會。有學生說,赤壁大戰(zhàn)是歷史大事件,成為重要歷史轉折點,在作者眼里,卻是這般輕松與豁達,將多種復雜情感進行美化處理,體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表達技巧。
從學生閱讀整合的觀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本有了整合閱讀意識。合作學習屬于集體性學習,參與者眾多,更需要教師給出整合布設,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合作學習是集合集體智慧的學習實踐,教師在引導學生整合體驗時,需要充分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包括其他參與者的認知和見解。
碎片式閱讀是學生的自然選擇,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方面更為突出,我們不是排除碎片閱讀,而是要合理運用碎片閱讀,將學生零散的閱讀認知進行科學整合,并在具體梳理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思維,促使學生合理運用碎片閱讀展開科學的學習。在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不妨給學生布設一些碎片性閱讀的任務,還要涉及碎片性閱讀整合的操作,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有重要幫助。
如《我有一個夢想》,這是一篇演講詞,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主要從演講語言和演講氣勢上進行關注:不妨展開誦讀操作,體會演講語言的特點,體會演講者情感的表達。通過閱讀體驗,說說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并自選一個主題角度,寫一段演講詞,現(xiàn)場做出展示,看誰能夠順利進入演講情境之中。學生聽說要現(xiàn)場展示演講,快速給出回饋。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習操作存在的問題給出積極的幫助。經(jīng)過一番準備,課堂演講展示正式開始。教師讓學生展開自評互評活動,對演講情況進行客觀評價。
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講展示,這是閱讀內化成果的展現(xiàn),是對碎片化閱讀進行整合的結果呈現(xiàn),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重要幫助。培養(yǎng)學生整合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有堅韌的意志,幫助學生在不斷認知內化中形成探索意識。
總之,閱讀教學以線性閱讀方式推進,教師依據(jù)教材展開目標設計、教程推進,呈現(xiàn)邏輯性,而學生閱讀卻呈現(xiàn)碎片化特征,教師對此要有主動切換、調整意識,利用多種干預手段進行對位引導,幫助學生順利進入整合性、觀照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