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忽如一夜春風來”談起"/>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古漢語中的詞尾“如”
        ——從“忽如一夜春風來”談起

        2020-02-23 03:32:29萬久富張瑩瑩
        語文學刊 2020年3期

        ○ 萬久富 張瑩瑩

        (南通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一、上古漢語中的“如”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1]將“詞根”“詞尾”作為一組相對的概念提了出來,并分析了詞尾的一些特點,為詞尾研究揭題。我們注意到,漢語中的詞尾往往有一個出現(xiàn)、使用、成熟(消亡)的過程。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尾“子”“兒”“頭”就有著很強的傳承基因。王力認為,至少在上古“子”就已經(jīng)有了虛化的傾向,如“婢子”[2]?!白印弊鳛樵~尾(詞綴)普遍使用應該在魏晉以后,諸如“奴子”(《魏書·溫子昇傳》)、“種子”(《齊民要術·收種·第二》)、“犢子”(《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漢子”(《北齊書·魏蘭根傳》)、“日子”(《南史·劉子遴傳》)、“蛤子”(《北史·徐之才傳》),等等。唐詩中也出現(xiàn)了“豆子”(杜甫《別贊上人》)、“笠子”(李群玉《嘲賣藥翁》)、“帽子”“手帕子”(王建《宮詞》)、“柚子”(元稹《景申秋》八首之六)、“妃子”(杜牧《過華清宮》三首之一),等等。近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中就用得很普遍了。直到唐代才出現(xiàn)了虛化的“兒”參與構詞,如“雁兒”(王維《戲題示蕭氏甥》)、“黃鶯兒”(金昌緒《春怨》)、“蜂兒”(馮贄《云仙雜記·卷之二》),到宋代文獻中的“小車兒”(邵雍《小車吟》)、“船兒”(梅堯臣《重送楊明叔》)就可以算得上是“兒”尾構詞了。“頭”尾詞出現(xiàn)在六朝時期,如“膝頭”(酈道元《水經(jīng)注》)“前頭”“后頭”(無名氏《企喻歌》)“缽頭”(唐·張祜《容兒缽頭》),宋元以后“頭”尾詞就普遍出現(xiàn)了。也有一些詞尾在漢語史的某個階段出現(xiàn)并頻繁使用,而后則逐漸消亡了,諸如中古漢語中的“自”(正自、故自、要自、乃自①,“復”(正復、乃復、故復、為復②,“當”(正當、要當、故當、為當、乃當、豈當③,“如”(赫如、展如、婉如、晏如、豁如、蔑如),等等。這些詞尾易給閱讀理解古文獻帶來障礙,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來看“如”在先秦時期的相關用例:

        (1)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易·屯》)

        (2)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易·離》)

        (3)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易·晉》)

        (4)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詩·邶風·簡兮》)

        (5)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詩經(jīng)·鄘風·君子偕老》)

        (6)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jīng)·唐風·野有蔓草》)

        (7)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論語·子罕》)

        (8)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論語·鄉(xiāng)黨》)

        (9)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論語·述而》)

        (10)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論語·子路》)

        (11)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孟子·盡心下》)

        (12)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孟子·盡心上》)

        (13)孔子曰:望其壙,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則知所息矣。

        (《荀子·大略》)

        (14)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

        (《禮記·玉藻》)

        (15)善如爾之問也。(《禮記·祭義》)

        上舉上古文獻諸例中④,“如”多用在單音、疊音、聯(lián)綿形式的形容詞后面⑤,前人對形容詞后的“如”多用“……貌”來解釋。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周易音義》:“‘如’字,《子夏傳》云:‘相牽不進貌?!盵3]楊倞《荀子注》:“壙,丘垅。皋當為宰,宰冢也,宰如,高貌。嵮與填同,謂土填塞也。鬲,謂隔絕于上?!蓖跄顚O《讀書雜志·荀子第八》:“念孫案《家語·困誓篇》亦作睪如也,王肅曰‘睪,高貌。’”[4]這是在對詞尾尚未有系統(tǒng)認識的語言學研究背景下做出的一種樸素釋讀,似乎是從“如”的“好像”語素義虛化出發(fā),對它前面的單音形容詞進行的一種釋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可以是“……樣子”?!巴袢纭笔恰皽赝駤趁牡臉幼印??!罢谷纭?毛傳:展,誠也。)是“誠實的樣子”。“夭夭如”(劉寶楠《正義》:“夭夭如者,所謂即之也溫?!?是“溫和的樣子”?!昂杖纭?毛傳:赫,赤貌。)是“紅紅的樣子”。楊樹達《詞詮·卷五》認為“如”是語末助詞,“為形容詞、副詞之詞尾,無義”[5]。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關于詞尾著重講了一個“然”字,認為“‘然’字是一個指示代詞,表示‘這樣’‘那樣’,當‘然’字放在形容詞后面的時候,它的指示性就減輕了,變了詞尾的性質(zhì)”,“‘乎’‘焉’‘如’‘爾’用作詞尾時,它們的作用和‘然’字相等”[6]。萬久富《詞尾“若、爾、如、然、而”的再認識——從“觳觫若”談起》認為“詞尾‘若、爾、如、然、而’在上古音近通轉(zhuǎn),先后漸次充當了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翱梢源_認的是‘若、爾、如’逐漸轉(zhuǎn)變?yōu)椤?、而’并最終被‘然’所代替”[7]。我們認為,《詩經(jīng)》中大量“襯字”⑥的使用是不爭的事實,“如”在先秦時期是“詞尾”⑦,抑或是“語末助詞”,都還不是指現(xiàn)代語言學意義上的“詞尾”(詞綴),因為先秦時期復音詞尚未大量產(chǎn)生,“如”字所構成成分往往是孤例,成分的內(nèi)部結構和意義的確定性也有待進一步的論證。我們不妨說上古“如”有了虛化的傾向,可以看成是無實在意義的“襯字”、后來詞尾“如”的源頭。上古漢語中的這個“如”除了保存在后來的一些成語(突如其來、空空如也)中外,還因其強大的構詞基因,以“詞尾”的身份保存在中古漢語大量的附加式合成復音詞中。

        二、中古漢語中的詞尾“如”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看成是中古漢語的主要階段——發(fā)展磨合期,語言中的各種要素都在發(fā)生著量到質(zhì)的變化,而六朝時期尤為突出,可以說它是中古漢語的顯著發(fā)展階段。就詞匯而言,單音詞產(chǎn)生了較多的新詞新義,一些常用的單音詞也發(fā)生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更引人注目的是,雙音節(jié)詞正處于‘發(fā)酵’階段,語素的組合面廣量大,形式多樣,表現(xiàn)出既活躍又豐富的態(tài)勢。從雙音節(jié)與詞組的區(qū)別特征來看,這些豐富的組合已基本具備了雙音詞的性質(zhì),并漸趨成型。固有的、新生的附加式合成詞也極為豐富。”[8]我們認為作為先秦“襯字”的“如”就是在這一時期“發(fā)酵”完全成為詞尾的。例如:

        (16)百官以下,但事馮子都、王子方等,視丞相亡(無)如也。

        (班固《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

        (17)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班固《漢書·卷八十七·揚雄傳上》)

        (18)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

        (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伐木血出以為怪者》)

        (19)性廉謹,未嘗以才學矜物,接引后進,恂恂如也。

        (姚思廉《陳書·卷三十四·岑之敬》)

        (20)今四境晏如,烽燧不舉,而倉庾虛秏,帑藏空匱。

        (房玄齡《晉書·卷七十五·范寧》)

        (21)雖處喪亂之中,頹然高邁,視榮利蔑如也。

        (房玄齡《晉書·卷九十四·辛謐》)

        (22)皇震其威,赫如雷霆。

        (房玄齡《晉書·卷五十一·摯虞》)

        (23)俾爾將士,暴露中野,我心痛悼,郁如焚灼。

        (董誥《全唐文·卷五十三·御望春樓誓師詔》)

        (24)士美善與人交,然諾之際豁如也,當時名稱翕然。

        (劉昫《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郗士美》)

        (25)漢氏推恩加爵,于時承秦之弊,儒術蔑如,懼非盛明所宜軌蹈。

        (李延壽《南史·卷二十七·殷景仁》)

        (26)吳郡張融清抗絕俗,雖王公貴人,視之傲如也,唯雅重鈞,謂從兄緒曰:“衡陽王飄飄有凌云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融與之游,不知老之將至?!?/p>

        (李延壽《南史·卷四十一》)

        (27)在世復幾時?倏如飄風度。

        (李白《李太白全集·卷二·古風五十九首其二十》)

        (28)鞍馬四邊開,突如流星過。

        (李白《李太白全集·卷六·少年子》)

        可見,“如”字作為附加式合成復音詞的構詞語素,大量出現(xiàn)在中古用典性質(zhì)的“雅言詞”[9]中,普遍充當形容詞和副詞詞尾,諸如“晏如”“蔑如”“豁如”“亡如”“廓如”“傲如”“倏如”“突如”,等等。

        三、“忽如”與“忽如一夜春風來”釋讀

        我們注意到,中古漢語中有一個習見附加式合成詞“忽如”常被誤解。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教材及各種詩選注譯大多未給“忽如”作注,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皆未收“忽如”,這就給“忽如”的理解帶來了困難。蔣紹愚《唐詩詞語札記》[10]指出“忽如”義同“正如,猶如”。曾良《“有如”、“忽如”溯源》認為:“‘忽如’即‘猶如’”[11]。陶智《“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忽如”》認為:“‘忽如’沒有‘忽然’的意義,應是‘猶如,好像’的意思,‘忽’和‘如’意義相同,為同義并列式復合詞”[12]。崔鳳珍《唐詩名篇字詞考釋二題》認為“‘忽’‘如’義同,二字連用,當為雙音節(jié)并列式復合詞,意為‘好像’”[13]。

        我們認為,“忽如”是典型的中古漢語附加式合成詞,“如”是詞尾,“忽如”同“忽然”。

        請看更多的中古用例:

        (一)組:

        (29)至夜三更,聞野雞鳴,忽如曙,西王母駕玄鸞,歌春為樂,謁乃聞王母歌聲而不見其形。

        (郭憲《漢武洞冥記·卷一》)

        (30)昔堯以配天之德,秉六合之重,猶睹歷運之數(shù)。移于有虞,委讓帝位,忽如遺。(曹丕《魏文帝集·卷七·又漢帝答詔附》)

        (31)寒暑相因襲,時勢忽如頹。

        (陸機《陸士衡集·卷六·擬東城一何高》)

        (32)如此當行數(shù)里,忽如有一黑衣為之導,其人隨之,當復二十里,見大樹,既至一穴,虎子聞行聲,謂其母至,皆走出,其人即其所殺之,便挾刀隱樹住。

        (干寶《搜神記·卷五》)

        (33)年三十一,忽如暫死,經(jīng)日還蘇,備見地獄苦報。

        (慧皎《高僧傳·卷十三》)

        (34)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何遜《何水部集·卷一·和司馬博士詠雪》)

        (35)忽如沉醉,俄而精魄去身,約行六七十里,至一城府,門之外有數(shù)百人。

        (鐘輅《前定錄·李敏求》)

        (36)其人云:“爾莫怕,我令爾可得渡此河?!敝腋砂葜^低未舉,神人把腰,擲之空中,久方著地,忽如夢覺,聞賊城上交二更。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之七·王忠?guī)帧?

        “忽”有“疾;迅速”義。(《左傳·莊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杜預注:“忽,疾貌?!?“忽如”即“迅速的樣子”,可釋為“一下子,突然地”。上舉各例中的“忽如”即是這種用法?!昂鋈缡铩笔恰巴蝗惶炝亮恕钡囊馑?;“忽如遺”是“頃刻成為歷史”的意思;“忽如頹”是“突然間流逝”的意思;“忽如暫死”是“突然短時間死去”的意思。這些“忽如”似乎都可直接譯為“忽然”,顯然突出的都是“忽”的語素義,“如”并無實義,充當詞尾。

        (二)組:

        (37)懸景無停居,忽如馳駟馬。

        (徐陵《玉臺新詠·卷二·青青河邊草》)

        (38)及至駕嚙膝(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故曰“嚙膝”。),驂乘旦,王良執(zhí)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

        (班固《漢書·卷六十四下·王褒傳》)

        (39)人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

        (曹丕《魏文帝文集·卷二·大墻上蒿行》)

        (40)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

        (陸機《陸士衡集·卷七·駕言出北闕行》)

        (41)朝露竟幾何,忽如水上萍。

        (江淹《江文通集·卷四·王侍中懷德》)

        (42)進不辯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如草木。

        (蕭子顯《南齊書·卷四十一·張融》)

        (43)鮮矣民生忽如浮,何為多念祗自愁。

        (徐陵《玉臺新詠·卷九·擬四愁詩》)

        (44)仰望浮與沉,忽如云與泥。

        (岑參《岑嘉州詩·虢州郡齋南池幽興,因與閻二侍御道別》)

        (45)自是相憶苦,忽如經(jīng)年別。

        (曹鄴《曹祠部集·卷一·浐川寄進士劉駕》)

        (46)平生忽如夢,百事皆成昔。

        (韋應物《韋江州集·卷六·東林精舍見》)

        (47)夢想忽如睹,驚起復徘徊。

        (韋應物《韋蘇州集·卷六·傷逝》)

        (48)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為君空嘆息。

        (釋貫休《禪月集·卷四·行路難四首》)

        (49)即事會賦詩,人生忽如昨。

        (杜甫《杜工部集·卷六·西閣曝日》)

        (50)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柳宗元《柳河東集·卷二十四·界圍巖水簾》)

        (51)聽歌疑近楚,投館忽如歸。

        (孟浩然《孟浩然集·卷三·蔡陽館》)

        (52)忽如啟靈屬,鸞鳳相和鳴。

        (顧況《華陽集·卷上·謝王郎中見贈琴鶴》)

        (53)唯靜唯默,以貞以素。誰謂年光,忽如薤露。

        (陸心源《唐文拾遺·卷二十八·隴西李氏墓志銘》)

        上舉各例,多數(shù)都含有比喻的意味,將“忽如”譯為“忽然好像”或是“好像”看似講得通,實則不妥。因為以上各例中的比喻意味都是語境中出現(xiàn)的暗喻,而不是比喻詞“如”構成的明喻,將“忽如”直接用疊音詞“忽忽”替代,并不影響意義的表達?!昂觥痹诠糯鳛楦痹~“突然、忽然”是比較普遍的,在此基礎上附加詞尾,凝固成合成附加式雙音詞自然是合情的,上舉數(shù)例中的“如”作詞尾看毫無疑礙。“忽如馳駟馬”是說“(時光好像)駿馬迅疾地馳過”。“忽如睹”意為“(好像)突然地出現(xiàn)在眼前”。“忽如過隙”是說“(時光好像)白駒迅疾地過隙”?!昂鋈顼w鳥棲枯枝”是說“人生(好像)飛鳥短暫地棲息于枯枝(不能久留)”?!昂鋈绯赌笔钦f“人生(好像)朝露短暫地凝結”。“忽如草木”是說“人生(好像)草木匆匆地榮枯一樣生死輪回”?!昂鋈缃?jīng)別年”表達的就是“時光匆匆流逝,轉(zhuǎn)眼間(好像)已分別多年”?!昂鋈绯窕?,天冕垂前旒”,它的意思是“(仿佛)忽然見到了玉皇,還看到了玉皇冠冕上垂下的裝飾”,此句實則為虛寫,詩人并非看到了真實的畫面,而是一瞬間思緒所至,感覺如同出現(xiàn)在眼前一般。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在含有比喻意味的句子中,“忽如”強調(diào)的仍然是“忽”的“迅速、短暫、突然、忽然”義,而非“如”的“好像”義。

        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在〔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三》(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嘉靖刊本)中記作“忽然一夜春風來”;乾隆二十四年序刊本《李太白全集·卷十三·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中“杳如”旁注“一作然”;而岑參“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魚郎”(《全唐詩·卷六·題金城臨河驛樓》)也有張謂異文詩作“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全唐詩·卷六·登金陵臨河驛樓》)?!对姟じ饘铡贰巴鹑蛔筠o”?!墩f文》引《詩》作“宛如”。而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14]則釋作:“如,然也。狀事之詞也?!蔽覀兺茰y或許在當時的人看來,“忽如”和“忽然”的意義是接近的,或者說“忽如”等同于“忽然”。這為我們分析“忽如”的結構和意義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我們認為,詩歌描寫的是塞外八月飛雪的景象,“春風”和“梨花”并非真正的“春風”和“梨花”,作者只是用“梨花盛開”比喻“滿天飛雪”,借此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大雪下了一夜之后,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人們理解出的“好像”是基于語境分析出來的隱含隱喻義,并非是“如”所能表示出來的單音實詞義。

        《唐詩今譯集》:“真好像一夜之間忽然有春風吹來,你看那千數(shù)萬樹滿是梨花在盛開?!盵15]沙靈娜《唐詩三百首全譯》:“好像是一夜之間,春風忽然吹過,滿山遍野千萬棵梨樹,綻放出無數(shù)雪白的花朵?!盵16]趙昌平《千家唐宋詩詞》:“晶瑩的雪花落在樹上,仿佛是經(jīng)一夜春風吹拂,千樹萬樹上忽然綻開的梨花。”[17]這些翻譯大多是比較精準的。

        我們得出如下推斷:“如”是一個源于先秦文獻中的襯字成分,作為漢語復音詞的基因,在中古時期廣泛作為構詞語素使用,充當詞尾;跟詞尾“自”“復”“當”多用作副詞詞尾不同,詞尾“如”多為形容詞詞尾,少數(shù)用于副詞詞尾。而“忽”無論是作為表“快速”義的形容詞,還是表“突然”義的副詞,“忽如”都可以理解為附加式雙音合成詞,表“突然地、一下子、迅疾地”之類的意思;“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譯為“(仿佛)一夜春風吹過,一瞬間千樹萬樹的梨花都開了”。

        【 注 釋 】

        ①參見蔣紹愚《杜詩詞語札記》,《語言學論叢》(第6輯)1980;劉瑞明《詞尾“自”類說》,《語文研究》1989(4);劉瑞明《關于“自”的再討論》,《中國語文》1994(6);蔣宗許《詞尾“自”再說》,《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1993(3);蔣宗許《再說詞尾“自”和“復”》,《中國語文》1994(6);柳士鎮(zhèn)《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柳士鎮(zhèn)《試論中古漢語的歷史地位》,《南京大學學報》2001(5);姚振武《關于中古漢語的“自”和“復”》,《中國語文》1993(3);王云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黑龍江出版社1999年版。

        ②參見劉瑞明《詞尾“自”類說》,《語文研究》1989(4);蔣宗許《也談詞尾 “復”》,《中國語文》1990(4);蔣宗許《再說詞尾“自”和“復”》,《中國語文》1994(6);柳士鎮(zhèn)《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姚振武《關于中古漢語的“自”和“復”》,《中國語文》1993(3);王云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黑龍江出版社1999年版。

        ③參見程湘清《〈世說新語〉復音詞研究》,選自程湘清論文集《漢語史專書復音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王云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黑龍江出版社1999年版;萬久富《〈晉書〉語詞拾零》,《古漢語研究》2000(2);萬久富《中古漢語中得詞尾“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3)。

        ④上古還有很多用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周易》不少于13例,《詩經(jīng)》不少于5例,《論語》不少于12例,《孟子》不少于3例,《禮記》不少于3例,等等。

        ⑤也有少數(shù)用在動詞后的,如“晉如摧如”。

        ⑥詳參萬久富《文史語言研究叢稿》(P103-104),“《詩經(jīng)》是四言詩,四言句占了各類型句子的92%。在具體表達時,意旨已盡而未及四言,則多用‘言’‘思’‘其’‘兮’等襯字(音節(jié)助詞)來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修整句式。至于形容詞、副詞,除了用疊音形式外,也常常用連綴詞尾的方式來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加強表達?!?/p>

        ⑦王力先生認為“如、若、然、爾、而”等是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詳參王力《漢語史稿》(中冊)(P315)。

        日韩女同在线免费观看| 2022Av天堂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久久 |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 国产男女乱婬真视频免费| 久久综合激情的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女主播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无码国产一区二区色欲| 日韩精品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大奶子生活片| 欧美老熟妇乱子|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综合| 亚洲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观看97| 女同舌吻互慰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av在线色|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 国产一级r片内射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