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嬌
摘? 要:在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里,視覺傳達通過對人們眼球觀感的捕捉,來達到設計內涵的外延,進而推動企業(yè)在市場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擴展。圖形與文字作為設計方案中必備的基礎元素,自然效用卓著,本文旨在探討當代國內外視覺傳達設計的發(fā)展概況,也分別對圖形、文字、圖形與文字結合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進行解析,描述其可以產生的效果。
關鍵詞:視覺傳達? 設計? 圖形? 組合
中圖分類號:R339.1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10(a)-0254-03
Abstract: In an era of rapidly changing information, visual communication achieves the extension of design connotation by capturing people's eye perception, thereby promoting the expans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Graphics and text are necessary basic elements in the design plan, and their natural utility is outstand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ics, text, graphics and text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art design, and describe the effects it can produce.
Key Word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Graphics; Combination
視覺傳達起源于19世紀中期歐美的印刷美術設計,也可理解成“圖形設計”、“平面設計”等含義。而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提高,以電波和網(wǎng)絡為載體的多種新媒體形態(tài)呈猛勢發(fā)展,這無疑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了越來越高層次的要求,視覺傳達逐漸由靜態(tài)和平面的形式,趨向集文本、圖案、音頻、動畫、影像于一體的動態(tài)化、三維化模式。在這當中,圖案和文字取得的理解和互動功效尤為顯著,因二者的聯(lián)合不僅能夠確保準確信息的傳達,也能延展受眾定向且無限的想象空間,在美感營造的同時取得優(yōu)缺互補效益,強化藝術設計本身的應用價值。
1? 當代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概況
1.1 我國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概況
隨著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我國各行業(yè)、各領域的生產創(chuàng)造都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鼓舞,在令人振奮的諸多結果的成功因素之中,一半可歸結為“打開國門看世界”后對外來文化的學習和借鑒,另一半則屬于國人自身的努力創(chuàng)新。新的時代,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帶動了藝術領域的開放與繁榮,同時,藝術造詣的突破也能轉化為現(xiàn)實力量來助推經(jīng)濟的走高,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就是這個論點的絕佳論證[1]。
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理念無疑是在逐步提升的,產品消費市場是競爭亦隨之愈演愈烈,這不僅要求商家時常觀察市場行情,更需要商家經(jīng)過觀察得出銷售手段轉換和升級的攻略。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便在這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各類產品的品牌包裝、外封設計和廣告宣傳等方面的應用,可謂是沖擊消費者第一印象的絕對因素。當然,不止是商品販賣,在我國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也被廣泛使用于新聞出版行業(yè)、影視劇策劃、動畫編輯和攝影領域,同時,憑借與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平臺的協(xié)作,視覺傳達內容承載了更寬泛的信息資源,并呈現(xiàn)出可互動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模式,其前景十足可觀[2]。
以上,也能夠佐證我國人民群眾的資源創(chuàng)造和資源享用更趨近多元化、豐富化、趣味化的態(tài)勢,當中不僅融合了大量積淀于歷史的優(yōu)秀文化精髓,更是塑造著屬于新紀元的、真實可親的幸福當下。我國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是獨具有中國勞動人民的特色的,它基于社會實踐,衍生于我國的切實國情。
1.2 國外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概況
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便注重平面設計的研發(fā)和應用,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F(xiàn)代社會中,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注重人們由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的過渡,他們的設計強調個人性質和人文主義。西方多種現(xiàn)代藝術流派的興起與互通環(huán)境,對視覺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也起著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否認古典主義的僵化性遺產,注重自由精神家園的打造和傳承。
21世紀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一種音樂類型或一種獨特設計的面世,一旦經(jīng)過互聯(lián)網(wǎng)中多重渠道的傳播,便有了風靡全球的潛質,并可能成為接下來多個國家效仿和使用的一項元素。眾所周知,英語為國際上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通用語言,商家或新聞傳播者在自身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上就往往采用到英語文案,意在為其所宣稱的東西造勢,擴大國際規(guī)模,十分有利于經(jīng)濟效益與口碑認可度的獲得[3]。
不過,西方多為言論開放程度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藝術設計中蘊含的概念不乏一味追求美感締造,而忽視德行品質之物,例如拜金主義、奢侈之風、標新立異、空虛厭世等,這類價值觀都是不利于人們長期進行自我塑造的。
2? 圖形、文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2.1 圖形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圖形和文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通常被統(tǒng)籌搭配,若分立來看,二者則是各占半壁江山的信息載體。首先,在設計過程中,圖形憑借其自身直觀、鮮明的特質屬性,能夠十分生動地活躍起受眾的感知,它能將人們的觀看習慣和情感體驗混為一處,由藝術語言和藝術色彩的整理來與人們的日常接受習性形成掛鉤,進而使該設計中承載的主體能夠深入人們的腦海,達到長久不衰的飽滿印象。
其次,圖形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并非單一、固定的。設計師將各種圖形作以或輕微或復雜的調整、轉換,都可以使設計的風格在受眾審美體驗方面、在運營效果方面有所差別,達到與眾不同的意境基礎[4]。例如,森林與古堡的圖案元素進行組合,便營造出幽深和詭譎的氣氛,但森林與湖水的圖案元素進行穿插,即有心曠神怡身處靜謐自然之感。
視覺傳達中的圖形設計也應當注重色彩的充盈程度和匹配程度,設計人員應精通PS、AU等修圖和特效制作軟件,將預備方案和實際操作進行統(tǒng)一的貫徹,由此視覺景象表達中的內在聯(lián)系才能被準確地理解,達到理想效果。而在異彩紛呈的圖形設計中,設計師也要秉持自身的道德操守,杜絕抄襲情況的發(fā)生,并遵循國家政策導向,不制作違反國家統(tǒng)率的視覺作品,同時迎合時代的前衛(wèi)潮流,爭取不落窠臼[5]。
2.2 文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作為人類歷史演變和發(fā)展的記載者功不可沒,它承擔著遞接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精神締造的絕對使命。當代的文明社會,文字的搜羅和使用變得十分容易,人們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輕松查閱各時期、各形式、各意蘊的漢字形式,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文字更是被批量投入,而眾多文字之中又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細分為字母、音節(jié)、整體字,借以傳達設計者別具匠心的構思。
文字往往也作為圖形的一種填充和彌補而存在于設計稿中,當圖形顯現(xiàn)的效果過于抽象晦澀,不夠平易近人時,文字便肩負起了解釋內涵、拆解意象進而使人周知的責任。比起圖形,文字是意思直接和通達的,它能促使人們在潛意識里形成第一印象,也更容易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相反,圖形是固結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們思維的發(fā)散,文字卻能提供一個廣博但定向的伸展空間,供人們根據(jù)自我的情感體驗和知識閱歷來完善藝術設計中所缺的一方田地。
作為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師,應使文字的應用工作從文字內涵出發(fā), 尋求文案、文本與作品主旨內涵的關系, 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才能進行文字設置。設置過程中,則需關注到文字的字體、顏色是否合乎規(guī)范與日常理解,忌粗心所造成的錯字使用和詞語的褒貶濫用,且要懂得兼顧獨特風格和大眾層面的審美標準。例如,農夫山泉所設計的茶π系列飲料,即“自成一派”之意,π讀作pài,是希臘字母,也代表一個普遍存在的數(shù)學常數(shù)圓周率。
我國漢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亦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古代,帛書就將漢字和圖形在二維平面中進行了有意識的編輯,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作品,如繪畫、屏風、剪紙、折扇、陶瓷、刺繡服飾等,也都或多或少應用了獨具華夏魅力的漢字。當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漢字形象可以借鑒故宮博物館的標識,標識中藏有一“璽印”,象征著故宮中集納的權力和它的歷史見證性,更有一 “神武門”,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入口,表現(xiàn)故宮博物館特有的、恢宏大氣的中式古典建筑氣韻。
2.3 圖形和文字結合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應用原則
現(xiàn)階段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圖形與文字結合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圖形創(chuàng)造直觀的氛圍感受,文字則填補其空缺的時效性和鮮明主題,二者可謂是感性與理性的必備組合,將藝術化特征同受眾的心理需求加以維系。
不得不說,圖形更具針對性和畫面感的優(yōu)勢,在人類未曾創(chuàng)造字體前,便被用以記事和交流,它所運用的歷史相對久遠, 而文字所展現(xiàn)的視覺效果又勝過圖形的單純, 它需要人們動用成長中相關的教育經(jīng)驗, 以自身的言語理解能力來發(fā)掘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隱匿信息。當影像和文字達到重合,人腦便開始形成一種必然的共鳴,由暗示到概念的直達。
通常,在圖形和文字的藝術設計中,設計師應秉持幾點原則。其一是遵循設計基于社會生活實踐的原則,堅信一切藝術靈感來源于實際生活的再創(chuàng)作、再加工,不可一味尋求另類、怪奇的美感而脫離現(xiàn)實,否則注定設計作品無法契合人民群眾口味;其二是秉持與時俱進原則,設計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素養(yǎng),更要有卓越、廣遠的發(fā)展性眼光可供設計作品的長效適用,唯有設計者的理念和技術水平隨時代的水準前進,其涉及的商品市場或信息品類才能不令受眾感到枯燥乏味;其三是堅守多樣化原則,當視覺傳達作品涵蓋了年齡、身份、性格各異的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市場才能得到有效的包攬,由此延發(fā)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3? 圖形和文字結合的設計效果
隨著數(shù)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fā)展,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以眾多新型的信息媒介載體為載體,開始朝著綜合性領域邁進,并且與多個學科進行交互融合。圖形和文字作為視覺傳達中兩種必備的符號介質,構成設計和宣傳的核心形態(tài),二者相得益彰,能夠協(xié)調發(fā)揮高效的邏輯話語體系和強大的感知力量。
文字語言的采用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基本模式與策略, 與圖形進行搭配,便能夠營造物質與精神共生的結構關系。文字不僅可以注音明義, 還拓展了圖形形意的話語藝術功能。這類文圖兼?zhèn)涞碾p重組合,更能在語義的互補中強化意義本身,給人以舒展、鑿實的邏輯解析[6]。
圖形和文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彼此輔助,二者時而分立,時而相融,如文中見圖,圖里藏文。多種創(chuàng)意組合通過內涵的關聯(lián),隱喻著一種獨特的設計思路,這不僅能夠裝飾和美化主題基礎,更能催促受眾在辨識度高的設計作品中產生強烈的感性認知,不知不覺達到情感的變化與升級。
4? 結語
圖形和文字可謂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必不可缺的兩大元素,二者對信息的涵蓋度極高,能夠通過感官體驗和感官效果,迅速向受眾傳遞或平面、或立體的信息。而優(yōu)秀的文圖視覺設計,往往要求高標準且別出心裁的搭配方式,設計者務必針對時代熱點和時代發(fā)展特征,擅于利用新時期誕生的科學技術與傳播媒體,進行圖形與文字的變換使用,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不斷提高設計本身的神韻和風采,最終令優(yōu)秀成果得以面世。
參考文獻
[1] 殷實.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J].包裝工程,2020(4): 291-293,311.
[2] 周景山,王朝.探討圖形和文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7):158.
[3] 郭立業(y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分析[J].農家參謀,2020(5):209-210.
[4] 楊諾.圖形和文字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與探索[J].西部皮革,2018(7):71.
[5] 郭立業(yè).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效果與中國傳統(tǒng)美術色彩[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12):64-65.
[6] 陳小琴,朱永明.文字符號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雙重構建[J].包裝工程,2018(18):50-54.
[7] 李怡軒.淺析新媒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評《視覺傳達與媒體應用》[J].新聞記者,2018, 426(8):99.
[8] 李平.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在電視畫面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18,42(10):40-42.
[9] 李碩.基于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研究[J]. 電視技術,2018,42(6):113-116.
[10] 孫斐.視覺傳達設計中圖形語言自動編排算法[J]. 科學技術與工程,2019,19(2):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