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部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認知水平有限,在閱讀教學中的有一定的理解困難,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在閱讀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一古詩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古詩詞中描繪的場景,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古詩詞中的內(nèi)涵和蘊意,進而有效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還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小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吸引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去,從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在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解“小猴子”下山過程中“掰玉米—丟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丟西瓜抓兔子—空手而歸”等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配上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向學生介紹猴子的習性,然后向學生推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前幾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猴子的本性,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眼界、開闊學生的視野的同時,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格外注意的是閱讀大環(huán)境和氛圍的營造,可以定期的將某一節(jié)語文課專門設置為閱讀課,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在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不自覺的跟隨教師的引導,進入到閱讀情境當中,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方式太過單一化,知識閱讀教學形式化嚴重,缺少能夠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元素,針對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嘗試多樣化的閱讀方式,根據(jù)閱讀文本的題材、內(nèi)容等,為學生推薦不同的閱讀方式,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新鮮感,在活躍課堂閱讀氛圍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與效率,全面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例如,在教學《找春天》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春天景象的體會,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大聲朗讀的閱讀形式,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自主閱讀,并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配以明朗、歡快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的閱讀渲染氛圍,帶領學生感受春天帶來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有效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感悟。再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默讀的閱讀形式,讓學生在安靜的氛圍中,將自己的思想意識投入到閱讀文本中,靜靜的感受文章中對于雷鋒叔叔事跡和精神的描述,并結合閱讀內(nèi)容和自己的實際生活,激起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小學生雖然在生活閱歷和情感經(jīng)歷方面都比較欠缺,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思維才更不會受到限制,因此,小學生往往擁有成人所沒有的豐富想象力,可以將看似不相關的兩種或多種事物,通過某一細節(jié)進行串聯(liá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這一優(yōu)勢,通過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帶領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觀念等,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加強學生的閱讀效果。
例如,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的形式,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并在腦海中對文章描述的場景進行想象,然后,再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向學生展示文章的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視覺體驗,最后,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親身體驗和實踐文章中所教授的內(nèi)容,讓學生可以將閱讀所得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有效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融合,全面加強學生的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方式,之后讓學生接受足夠多的知識信息之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分析和重組,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閱讀所得轉化形成自己的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要改變教學的方式,還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后進行心得總結的良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由量變引起質變,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育。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閱讀之后,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心得,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給予認可和表揚,然后再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談論,汲取他人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對自己的理解進行完善,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質量,逐漸養(yǎng)成總結閱讀心得的良好閱讀習慣,為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和感官體驗等形式,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