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主要以文本為中心。文本細讀強調(diào)文本本身是一個自足獨立的存在和文本語言以及思想之間的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若能夠準確的把握文本的意思、表現(xiàn)的情感、語氣、語義等因素,則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解讀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在文本細讀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并且通過實際案例說明具體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文本細讀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讓學生在反復的品讀過程中,找出對應的細節(jié),按照這種方法來理解這篇文章,因此在實施文本細讀教學方式下,最起碼要對一篇課文進行三次閱讀。在第一篇閱讀后,要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在第二遍閱讀后告訴文章這篇文章的主旨;在第三遍閱讀時,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文章中點明主旨的細節(jié)。
比如,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三篇閱讀,在第一遍閱讀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比如“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故事就是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民們通過砍伐山上的樹木發(fā)家致富,最后由于山洪暴發(fā),將這個小村莊淹沒了”。在第二遍閱讀之后,教師要告訴學生這篇文章的主旨,“在這個小村莊當中,本來有著郁郁蔥蔥的森林與清澈的河水,但是隨著人們亂砍濫伐,破壞了環(huán)境,導致水土流失,最終在洪水的侵蝕下,小村莊被淹沒了,一切財富都消失在了大自然當中,因此我們不能為了利益而忽視了環(huán)境,否則最終將受到環(huán)境的懲罰?!痹趯W生第三遍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找到文章當中的細節(jié),來點名主體。比如“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澳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薄笆裁炊紱]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在這種閱讀方式下,學生能夠?qū)ξ恼吕斫飧鼮橥笍?,并且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學生的閱讀思維也會發(fā)生改變,面對文章再也不是粗略的閱讀。
在小學語文課文的閱讀過程中,有些文章的結(jié)構比較簡單,但是與文章的主旨有著關聯(lián),因此,學生需要通過細讀的方式來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閱讀,在充分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文章的內(nèi)涵進行閱讀。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對文本的結(jié)構進行分析,分析出閱讀文章的目的,并且對文章當中不同部分所代表的含義進行分析。
比如,在《畫楊桃》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文章當中包含的深刻含義較多,在教學時教師需要一一舉出,比如在文章開頭: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jīng)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得,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這句話直接點名了主題,同時也為后面的故事作出了鋪墊。而在文章當中,老師得神情變得嚴肅了。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fā)出嘻嘻得笑聲。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得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得同學說:“現(xiàn)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得楊桃嗎?”“不……像?!薄澳敲?,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這段話告訴我們在生活當中,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不統(tǒng)一的時候,先不要著急嘲笑別人,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你就會理解。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因此,當我們看見別得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得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得。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得眼睛,看到是什么樣得就畫成什么樣。這句話與開頭父親所說的話首位呼應,聯(lián)系全文。
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指導在閱讀文章過程中,要注意文章中的每一句話,有可能一段不起眼的話代表著文章深層次的含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完全是兩個概念,當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課文的含義之后,教師在閱讀過程中,需要通過文章中的細節(jié)來理解全文的含義,從而讓學生對于文章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的閱讀過程中,首先教師粗略地將課文解釋一遍,將文章中涉及到的生字詞向?qū)W生進行注釋說明,然后再著手理解這篇文章的含義,也就是說,在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最起碼要帶領著學生閱讀三遍以上。第二遍就是細讀,讓學生通過文章當中的細節(jié)來理解全文的含義,如在文章的開頭“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一個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這句話中就已經(jīng)交代了文章當中兩個主人公,并且將鐵罐的性格進行了交代,同時也為后文當中的對話作出了鋪墊。在文章當中“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這句話其實已經(jīng)暗示了鐵罐的結(jié)局,最后在千百年之后,陶罐被人們當做稀世珍寶,而鐵罐卻早已氧化掉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解,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們,做人要多看他人的長處,而不要奚落別人的短處,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更加清晰通透的對文本進行了解,同時也掌握了細讀的方法。
小學課文中往往蘊藏著很多人生哲理,這些哲理對學生有著極強的教育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方向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對文章中透露出的感情進行理解,進而讀懂文章。
比如,在《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文章當中的主人公小彼得經(jīng)常幫助自己的母親做家務,一天,媽媽發(fā)現(xiàn)她的餐盤旁邊放著一份賬單,上面寫著: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掛號件送往郵局10芬尼、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10芬尼,共計:60芬尼。而彼得的母親則什么都沒有說收下了賬單,并且給了報酬,同時她也給了彼得一張賬單: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芬尼,共計:0芬尼。彼得看了之后羞愧萬分,將錢還給了媽媽。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母親一直在為我們無私地奉獻的青春,我們應當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可以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使其產(chǎn)生共鳴,更加深刻的讀懂文章內(nèi)在含義。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文本細讀的閱讀教學方式,通過這些方法激起學生對文本細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文本細讀的教育方法更適合當代小學生的教學理念,學生通過文本細讀的教學方式,不但能讓學生更加輕松的了解文章的本意,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文本細讀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