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芳
毋庸諱言,一些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問題。雖然成因各異,但對他們學習和生活造成的消極影響非常大,有些甚至已經(jīng)超出教師所能處理的范圍。如果處置不當或不及時,少數(shù)學生甚至會逐漸發(fā)展成教師眼中的“問題學生”。面對他們,除了學校德育課和心理咨詢室一般性的輔導外,還需要學科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結(jié)合學習內(nèi)容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英語學科因其生動性、開放性,能夠較好地被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為他們打開心結(jié)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當然,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干預不同于課堂之外,是在不影響整體課堂學習氛圍和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教學行為,而不是專業(yè)性的心理干預行為。即把心理干預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通過教與學滲透心理干預。對象清晰,過程卻模糊,類似于農(nóng)業(yè)灌溉上的滴灌,于無聲處直達心田。只有這樣,才能既發(fā)揮心理干預的作用,又有利于打造和諧課堂,調(diào)動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有心理困惑或問題的學生,存在感往往極強,很怕被人忽視,同時,內(nèi)心又很脆弱,很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缺點,也怕被別人戳中痛處,所以往往有交往障礙,時常感覺到自己被孤立,不被老師和同學重視,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抵觸情緒,形成喜歡用多疑的眼光審視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心理。相應地,他們一般比較孤獨,朋友圈子極小,被班級里不少同學都有意無意地疏遠。因此,在英語課堂學習中,考慮到他們的特殊狀況,要堅持“問題學生”優(yōu)先的原則,如課堂提問優(yōu)先、合作反饋優(yōu)先、黑板或講臺展示優(yōu)先等,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時刻關注著他們,他們是班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是,這種優(yōu)先原則要運用合理。不要刻意關注,而是要隨手拈來,潤物無聲。即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并在機會分配中適當向他們傾斜,引導他們?nèi)谌爰w學習的氛圍,讓他們在多次參與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同學的關注、信任,并通過不斷展示提高自己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的能力?!昂⒆釉缴俑杏X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保ㄌK霍姆林斯基、朱永新2016)否則,這些心理敏感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成了老師和同學的保護甚至治療對象,從而傷害他們的自尊,導致事態(tài)往相反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在上英語練習評講課之前,教師仔細分析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的試卷,把他們錯的題目一一記錄下來。上課時,很自然地說:“老師注意了這個題目,有幾位學生做錯了,哪位做錯的學生愿意主動站起來講解你的思路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比缓笥霉膭畹难凵窨粗麄?,他們自然就主動站起來回答了。以至于后來,一說哪位學生做錯了,他們都搶著要回答。這樣,由被動回答問題自然轉(zhuǎn)化為主動回答,既調(diào)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體現(xiàn)了他們存在的價值,使關愛見于無聲。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所選內(nèi)容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國內(nèi)外社會現(xiàn)實,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開放性的特點。有不少知識可以作為心理滲透的切入點。課堂是學生學校生活的主陣地。利用好課堂英語學習時間,既能充分發(fā)掘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的心理滲透素材,又能調(diào)動學生學好英語的興趣,一舉兩得。
當然,這種心理滲透并不是無中生有的。只有順其自然,才能收到春風化雨的效果。因為這不是說教,也不是借題發(fā)揮,而是充分提取教材知識本有的心理教育元素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因為教材知識點的選擇一般會充分考慮到應具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yǎng)因子,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高雅的志趣及合作共贏的處世原則。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稍加發(fā)揮,略作引導,就能順其自然地充分利用現(xiàn)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不管是積極心態(tài)的培育還是樂觀情緒的養(yǎng)成,抑或是同伴之間的相處,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對應的教學內(nèi)容。
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語》9A Unit 1 Know Yourself 是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我。教師鼓勵每位學生都進行自我剖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有哪些性格特征?我的性格特征中有哪些給我的人際交往帶來不便?如何能夠更好地完善自己?”學生開始談論交流,由一開始的熱鬧到小聲交流,再到最后的沉默,他們經(jīng)歷了一個內(nèi)心成長的過程,由自我為中心過渡到顧及他人感受,心靈得到洗滌。
再如,牛津版初中《英語》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 —What Should I do?介紹了兩封信,信的內(nèi)容是兩個孩子各自的成長煩惱。這個單元設置得非常好,可以教會學生應對困惑。但如果教師只是空洞地說教一番,學生在以后面對困難時依然會無所適從。于是,教師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個信封,鼓勵他們寫下自己的煩惱,然后寄給老師。在此之前,教師承諾會認真閱讀來信,并回信。學生對于回信十分期待,因此在寫信時也格外認真。教師認真閱讀來信,尤其是平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的來信,并在信的結(jié)尾鼓勵他們繼續(xù)給老師寫信。
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往往對學習集體存在矛盾的心理——既想成為其中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又怕在集體中受排擠、被打擊。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他們往往會表現(xiàn)得特立獨行,有喜歡嘩眾取寵的,有經(jīng)常沉默不言的,也有總喜歡擺著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姿態(tài)的。其實,這些都是缺少社會交往技能的表現(xiàn)?!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保ㄌ招兄?、朱永新2014)“問題學生”只有真正融入學習集體中,敞開心扉,自由交往,才有利于走出心理陰霾,以健康、快樂、輕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生活。因為在集體,他們能學會與人交換思想、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提高,他們會被積極向上的情緒所感染,被共同追求的目標所激勵,被一起承擔的成功或失敗所打動。在集體活動中,他們更容易走出個人的心理窠臼。
初中英語教材中有不少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師有心組織,學生是很樂意參與的。而對于特殊的學生個體,教師完全可以采用布置任務的形式把他們拉入活動隊伍。有了活動任務,他們的參與熱情就會被調(diào)動起來。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會投入很多精力,關注學習內(nèi)容,關心教師和同學的評價。成為活動的一員抑或主體,學生便更期待活動的成功,更能全身心投入,在活動中體會交往的樂趣、伙伴的信任及團隊力量的偉大。而這些都有利于他們走出自我束縛,以更健康的心理對待身邊的人,看待周圍的世界。
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語》9A Unit 7 Reading 部分的Kitty’s favorite film star 介紹了著名演員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學生十分感興趣,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喜歡的明星。教師設置任務,讓每個小組編排一個舞臺劇,可以是話劇、音樂劇、舞蹈劇或小品等。要求小組內(nèi)每個成員要參與,先寫劇本,然后準備服裝、道具,再進行排練。學生利用周末時間不斷磨合,最終的課堂展示效果出人意料,那些平時看來比較孤僻、不善言談的學生也都能在劇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的任務設置真正地把學生融入團隊,每個人都是團隊中重要的一員。
在利用英語課堂滲透心理干預的過程中,有不少收獲,也引發(fā)了一些思考。
第一,要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的主陣地。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偶爾會有過激的言行,影響整體學習氛圍和師生的學習情緒,但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結(jié)為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把他們拋給心理咨詢教師。畢竟,一些現(xiàn)象的誘導因素是與學習或者在校人際交往有關的。而且,他們學習生活的主要時間是在課堂上,能夠接觸的主要信息資源是教科書,交往的主體也是朝夕相處的同學,即使偶爾有不愉快,也不能讓它演化成長久的不快樂。學科教學資源中存在很多有利于心理疏導的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教學這個主陣地,把這些學生置于所有教師的關愛下,使他們走出心理陰霾。
第二,心理干預的滲透要講究策略。心理干預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心理轉(zhuǎn)變過程,是一個緩慢的滴灌過程。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既不可能通過一兩次交流就解決問題,又不可能通過幾次課堂學習就徹底幫助他們打開心結(jié)。所以,課堂學習中心理干預要講究策略,不能急于求成,既要循序漸進,又要潤物無痕;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又要帶有普遍的教育意義。貴在要有意主動滲透,在不經(jīng)意間露出干預痕跡,通過持之以恒地努力開展好“問題學生”的疏導工作。
第三,要發(fā)揮團隊在心理干預中的作用。存在心理困惑或問題的學生內(nèi)心比較孤獨,他們渴望別人的關注和集體的溫暖。教師要善于通過學生課堂內(nèi)外的表現(xiàn)讀懂他們的內(nèi)在需求。在心理干預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班集體、學習小組等不同形式團隊的作用,因為一個集體內(nèi)部,同學之間不僅有學習上的競爭關系,還有相互關心和交心、彼此激勵和幫扶、共同進步和成長等和諧、溫馨的畫面存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加入團隊活動,用集體的溫暖融化冰封的心靈。
總之,利用英語課堂學習時間進行心理干預是可行而有效的。只要教師把握好尺度,并保持必要的耐心,就一定能幫助學生逐步解開心結(jié),走好青春時代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