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娟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寫作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對寫作興趣不濃,寫作中找不到方法,難以堅持,寫作水平難以提升,這不僅影響語文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寫作教學中,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在此基礎上,輔以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能堅持寫,這樣才能讓學生作文更上一層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要讓他們喜歡作文,不能以相同的要求去對待他們,相反,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多鼓勵他們,給予引導,尊重學生個體,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中。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誰都希望得到鼓勵,希望自己的閃光點被發(fā)現,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在寫作中,他們尚未掌握系統(tǒng)的寫作方法,所寫作文勢必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從他們的作文中去尋找他們的優(yōu)點,給予鼓勵,哪怕是一句話或學生的一點感悟。在教學中,可在作文點評中對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激勵,也可在批閱作文時,針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文字性的表揚,要讓學生能從每次的寫作中找點自信,從內心生成出對作文的興趣,這樣才能為寫好作文奠定基礎。
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通過情境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四年級下“我的樂園”的寫作中,教師借助幻燈片呈現自己小時候的“樂園”(如村邊的小樹林),由此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樂園”,再以“那里有什么、你都喜歡在那里做什么、有什么感受”而引導學生表達,幫助學生打開話匣子。如此,學生自然喜歡說,在說的基礎上也就能寫了??梢?,在寫作中,應多借助情境來引導學生說,讓學生在寫之前獲得寫作的素材,從而喜歡寫作。當然,情境要根據不同的寫作要求而設置。
在調查中發(fā)現,一些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是因為教師的要求過高。的確,一些學生寫作水平不高,能力不強,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布置寫作任務時,無論是寫作的字數、要求等都不能整齊劃一。相反,可根據學生的層次而區(qū)別對待。如對平時寫作能力稍強的學生,不僅要求其達到相應的字數,還可要求其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提倡層次性的評價。
古語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币寣W生寫好作文,方法最為關鍵。但反觀小學寫作教學實踐,很多教師并不看重這一點,更多的是讓學生反復的練,課堂中對寫作方法的引導也有待加強。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方法,一是要立足教材,引導學生從所學課文中去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二是要分類指導,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而展開針對練習;三是要鼓勵學生能學會自主嘗試,形成從“學”到“用”的過渡,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在教學中,大多教師習慣于將讀和寫活動割裂開來。其實,將聽、說、讀、寫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可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也可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方法。仿寫是讓學生快速掌握寫作方法的常用手段。在引導學生仿寫時是要結合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引導學生仿寫。如《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對不同類型恐龍的描寫的學習后,用“有些……有些……有些……”展開仿寫。又如《貓》的閱讀中學習了作者采用“總—分—總”寫貓的可愛后,應用該方法寫自己家的小動物。在引導學生仿寫時,更多的是要仿照作者所采用的方法、修辭、結構等,而不應拘泥于具體所描寫的對象。
小學階段學生所接觸的作文以寫人記事為主,也有應用文,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要加強分類指導,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作文的寫作方法。以寫人類的作文為例,人物的性格特別是通過具體的事件來表現的,在寫作中,一是可通過一件事來表現所要寫的人物的性格,二是可通過幾件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在該過程,人物性格是重點,而事件是輔助,要將重點落在性格上。如“我的同桌”的寫作中,“我”的語文書丟失了,而同桌將他的書“借”給我,自己則抄書而讓我感動的事件來表現同桌助人為樂的精神,那么,在整個事件的描述中,更多的是要重點寫同桌如何將書“借”給我并照顧“我”的情緒等。相反,如果是寫事,則要把重點放在事情的過程上。
當然,無論是課堂中的練筆,還是寫作中的練習,在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學會綜合應用。如利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小動物的特點,或寫某一處景物的特點,那么,總體特點是什么,如何分寫,分寫后又如何總結,要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具體去嘗試。如上述《貓》的學習后,課后可布置學生根據家里養(yǎng)的小動物展開練筆。學生練筆后要進行反饋,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取長補短,不斷練習并掌握方法。
滴水方可穿石,要寫好作文,只要堅持寫,在持之以恒中不斷進步。首先,在寫作教學中還得將讀和寫結合起來,通過拓展閱讀而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為寫作奠定基礎。同時,要提倡多樣化的練習,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升筆感。
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布置相應的課后拓展閱讀活動,并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抄寫好詞好句好段,幫助學生豐富閱讀體驗。如四年級下第五單元《海上日出》的閱讀后可推薦寫景類作品引導學生閱讀,而《記金華的雙龍洞》閱讀后,則可推薦游記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在拓展閱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用課堂中所學的方法對所閱讀的作品進行分析,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如游記的閱讀中,要學會找出作者的游蹤,學習根據游蹤展開寫作。
首先,讀后感是不錯的方法。在閱讀課后,要引導學生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景色或自己所感興趣的句子、段落等而寫讀后感。寫讀后感一是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二是可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好句;三是可豐富學生的體驗,積累素材。其次,要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在寫日記過程中,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堅持寫,在寫中有自己的感悟即可。最后,可根據教學要求而安排主題寫作活動。如四年級下第四單元的學習中,以“動物”為主題,引導學生寫身邊的小動物。
總之,作文教學需要激之以趣,授之以漁,持之以恒。只有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喜歡寫作,主動參與到寫作過程中。當然,要寫好作文,還需持之以恒,這不僅在平時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還需拓寬寫作途徑,讓學生堅持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