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杰
河南新鄭市人民醫(yī)院骨科二病區(qū) 新鄭 451100
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是治療跟骨骨折的主要手段,其操作簡便、術野清晰、復位效果好、穩(wěn)固性強等優(yōu)勢[1]。收集2015-12—2018-01間在我院接受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比較“L” 形切口和微創(chuàng)小切口的療效,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90例患者均為新鮮單側骨折,均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排除有麻醉禁忌證、血液系統疾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及依從性差的患者?;颊呔炇鹬橥鈺8鶕锌诓煌譃?組,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18~61歲,平均45.37歲。致病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處墜落15例,重物擊打9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9~63歲,平均46.24歲。致病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處墜落12例,重物擊打11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行“L” 形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健側臥位,患肢大腿置止血帶,常規(guī)消毒、鋪巾。由腓骨近端2 cm向下至跟骨中部,沿足背紅白皮膚交界處,平行于跟骨跖面,呈弧形向前方轉至第 5 跖骨基底處,做“L” 形切口。逐層切開,骨膜下游離跟骨外側全層皮瓣和腓骨長短肌腱。3 根克氏針經皮瓣下方固定骰骨、腓骨、距骨。暴露跟骨外側壁與跟骰、跟距關節(jié)。斯氏針撬撥糾正跟骨畸形。將跟骨外側的薄皮質骨予以清除,骨膜剝離子撬起后關節(jié)面,植入自(異)體骨,恢復跟骨寬度。C臂機透視復位效果滿意后置入鋼板,螺釘固定。沖洗術野,放置引流,縫合切口。觀察組施行微創(chuàng)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2]:麻醉、體位等同對照組。由外踝尖下至第4跖骨基底,做4 cm切口,逐層切開。分離跟骨淺間隙,離斷距跟間韌帶、跟距外側韌帶,充分暴露跟骰關節(jié)和骨折端。撬撥復位骨折塊,克氏針臨時固定于關節(jié)面下端。另取1枚克氏針,打入跟骨體后端,將跟骨結節(jié)向下牽引,恢復跟骨解剖結構。C臂機透視滿意后缺損部置入人工骨,選擇合適鋼板置入,采用空心螺釘固定。術區(qū)予以徹底沖洗后留置引流管,縫閉切口,以無菌敷料包扎。2組術后均行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1)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2)術后切口感染、距下關節(jié)炎、腓腸神經損傷發(fā)生率。
2.1手術時間等指標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時間等指標比較
2.2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跟骨骨折可引起足跟疼痛、腫脹,導致站立、行走困難,給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較大影響[3]。跟骨主要由骨松質組成,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療很難達到良好復位效果。因此,目前仍以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為主。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L”形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該手術可清晰顯露骨折線,有利于評定骨折復位效果,可實現良好固定[4]。但其切口較大,術中需大面積剝離軟組織及骨膜,創(chuàng)傷較大,易發(fā)生腓腸神經損傷、切口感染、距下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對患者術后的康復進程造成負面影響。
微創(chuàng)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屬于一種新型的手術方法,其具有以下優(yōu)勢:(1)切口較小,術中不用大范圍剝離軟組織及骨膜等操作,從而有效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可充分顯露跟距關節(jié)面,便于直視下進行骨折復位。采用空心螺釘及鋼板進行固定,可有效避免撞擊跟距關節(jié)面,有利于骨折愈合。(3)手術時間短,后期可通過同一創(chuàng)口完成關節(jié)融合術,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5]。我們的資料亦顯示,觀察組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fā)情況、住院和骨折愈合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張憲彧等[5]的觀察結果一致,效果肯定,應做治療跟骨骨折的首選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