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尊廷
長期習(xí)練健身氣功的人都有一種體會,練功越慢感覺越放松,越容易入靜,動作和呼吸越和諧。下面就談?wù)勎覍Α奥殹钡捏w會。
1.慢練更易使三調(diào)融為一體,使形體、呼吸、意念緊密結(jié)合,又可使身、息、意速度達到大小一致。2.一般氣慢動快,只有動慢才能與意氣一致。3.慢能思身形是否中正,慢能夠清楚感到快練時不易發(fā)現(xiàn)的問題。慢能體會軀干與肢節(jié)的細微變化。4.慢練更能體會呼吸的勻、細、深、長與動作的勻、緩、連、柔的配合。5.老年應(yīng)多靜少動,少耗陰精。而慢練可達到生津聚精的目的。6.常講動中有靜的“靜”,是指內(nèi)靜(心靜),而慢練致極,恰似身不動,身心皆靜。7.當慢練時進入心靜體松的中正安舒后,呼吸逐漸變得緩慢,氣血開始充盈并在體內(nèi)循經(jīng)運行,可達靜養(yǎng)元氣的目的。
平時我們練功以動為主,動是指身體內(nèi)動和外動。動生陽壯筋壯骨,但耗陰精;靜可積精聚氣養(yǎng)神。古有“動以煉形,靜以養(yǎng)神”。這里的“靜”是指慢極而靜。動是手段,“靜”才是目的。由于以前經(jīng)過長時間練功,久練必動極生靜(慢)。我認為慢練是動極生靜過程中的一種狀態(tài),即,動作會自動放慢,最后慢到似“靜功”了,雖動猶靜。身靜心靜積精聚氣,這就是慢練之理。
1.對速度要求
每種健身氣功都有其口令或音樂,它們的練功速度是固定的。慢,是相對于固定速度而言。每個人練功基礎(chǔ)不一樣,而慢的程度也不一樣,練功久者可很慢,新練功者很難慢下來,適合自己的速度為最好。一般慢速增加時間為原口令時間的二分之一到一倍較合適。例如,“馬王堆導(dǎo)引術(shù)”原口令時間為20 分鐘,則慢練增加時間約為10~20 分鐘。多人一起練功雖慢練速度不一致,但對動、息、意的要求則是一致的。
2.對動作的要求
通過形體動作,把姿勢調(diào)整到最自然舒適狀態(tài),要求做到勻、緩、連、柔。勻,就是動作的速度從預(yù)備勢開始到收功結(jié)束,始終保持一致。不能有時快有時慢,這是比較難的。勻,是核心;緩,就是勻后還要慢,不能快,慢是關(guān)鍵;連,動作在勻緩的基礎(chǔ)上,從始至終連綿不斷,猶如春蠶吐絲,不能有斷絲。連也是比較難的;柔,就是柔和圓活、動作不僵、盡量有弧度。
勻、緩、連、柔貫穿功法全過程,并與呼吸協(xié)調(diào)一致。
3.對呼吸的要求
隨著練功的深入和動作的熟練,呼吸逐漸形成勻、細、深、長的狀態(tài)(即息相)。勻,是指從吸氣開始至呼氣結(jié)束,其氣流入與流出的整個過程中,達到均勻一致;細,是指細致到連自己都聽不到呼吸聲;深,是指吸氣感覺到了小腹(丹田);長,是指呼吸節(jié)律放慢,而時間延長。
需要說明的是,動作的勻、緩、連、柔和呼吸的勻、細、深、長是隨著動作熟練和練功的深入,自然形成。它們是功夫的積累,也是和意念的結(jié)合。
4.對意的要求
對意念的要求是:意隨形動,意形結(jié)合。意念是離不開動作的,初學(xué)功者必然是先想動作而后做,即意在先、形在后。隨著練功深入,好像“忘卻”了意念,“無意”而動。
5.意、氣、形三位一體
練功目的就是要達到三調(diào)合一的境界,而慢練是自然達到三調(diào)合一的最好方法。因動作緩慢柔和協(xié)調(diào),氣則易順,而意識自然放松入靜。心安氣自調(diào),心靜后呼吸也會逐漸變得勻、細、深、長。從而保持形正、氣順、意安的狀態(tài)。只有柔和緩慢的動,氣息就相隨了,意也就在其中了。
這里只說明慢練的關(guān)鍵動作與內(nèi)容。
1.預(yù)備勢
(1)并步站立無極樁。
下頦微收,百會虛領(lǐng),頭正頸直上身正,目視前下方。此時,百會與會陰成一垂線,然后緩慢自然呼吸約三次,就自然身松心靜了,否則多自然呼吸幾次。
(2)練功速度開步定
開步為一個呼吸,起吸落呼,緩起緩落,此開步速度就決定了你整個練功速度。
開步靜心后,全身由上而下一次放松。其做法是先深吸氣,然后緩緩用口呼出,隨著呼氣用意念由頭一直松到腳。
(3)面帶微笑
松開眉心,面帶微笑。雙目自然內(nèi)含又垂簾(留有小隙)。雙目內(nèi)含收神而靜,潛心練功。所以,只有視而不放才能收斂五臟之精氣;面帶微笑,可自然舌抵上腭,可產(chǎn)生大量津液三咽之。
全部預(yù)備勢做到位,身心可進入練功態(tài)。
2.慢練的全過程
(1)動、息、意之操作
慢練時的動作、呼吸、意念要簡單明了,就是“五禽戲”中提出的:“意隨形動,氣隨意行,達到三調(diào)合一”。形動是“頭羊”;意跟“頭羊”走就是了。氣是貫穿始終的連線,是主導(dǎo),呼吸必須是順暢的。所以,呼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細密、均勻、柔和、深長的呼吸與緩慢柔和的動作和諧一致,使身體處于舒適自然狀態(tài)。實際上慢練者,功法早已熟練,動作己趨于自動化,呼吸也趨于自調(diào),意念也隨之淡泊。所以,在慢練時只管注意動作上的勻、緩、連、柔,而呼吸上的勻、細、深、長,也自然形成。形助意氣,動息相隨。這就是,息不調(diào)而自調(diào),無意勝有意。
要說明的是,若一個動作時間較長時,一個呼吸不夠就多做幾個呼吸,以自然呼吸順暢為準。
(2)操作過程的幾個關(guān)注點
動息相隨,是慢練的關(guān)鍵點。一般指起吸落呼、開吸合呼,但慢練時是指所有動作均與呼吸協(xié)調(diào)一致。呼吸與動作無脫節(jié),一氣呵成。動息相隨是長期堅持練功才能達到。
閉氣,存在于慢練時緊(剛)與松(柔)的定式中。如,八段錦的“兩手托天理三焦”,吸氣時緩慢上托至下頦回收,臂直開始不吸不呼,勁繼續(xù)向上,保持抻拉狀態(tài)至閉氣結(jié)束。在慢練中幾乎動動有閉氣,只是長短不一。定式中的閉氣,是形斷勁在、氣還連、意不斷。
需指出的是初練功者不宜用閉氣。
目視,有四種狀態(tài):一種是目視前下方,含而不放。第二種是目隨動走,是大量的。第三種雖目隨動走,還要加上意淡用心“看”。如易筋經(jīng)“摘星換斗勢”目視掌心(視而不見),意注命門(輕輕用意);又如八段錦的“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是上手擎天下手拄地,通天無限遠,拄地?zé)o限深,松肩時收回意念。第四種也是目隨形動,但眼近意遠。如馬王堆的“引腰”勢,身體前俯雙掌摩運到腳尖后的轉(zhuǎn)腰提肩時的目視左(右)側(cè)方,多有障礙物,那得穿過障礙物用心去“看”到無限遠,當然回轉(zhuǎn)時把無限遠的意念要收回。
松與緊,慢練要做到緊后必松,動動有松緊。一般緊短松長,松時呼氣。如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上撐下按是緊,肩先放松再緩慢收臂,不能不松肩而直接收臂。
動作清晰第一個是關(guān)節(jié)之動,諸如,手、腳、腕、指、頸、肩、腰、膝、踝,在做轉(zhuǎn)、旋、抬、擺、屈、彎等動作時,不但柔緩而且其動作過程也要清晰可見。第二個是重心轉(zhuǎn)移節(jié)奏分明。如易筋經(jīng)的“臥虎撲食”勢的左右轉(zhuǎn)換、十二法的“紀昌貫虱”和“犀牛望月”等弓步,不但重心轉(zhuǎn)移明了,動作還要大氣。第三個是要配合呼吸徐緩,不能有突、猛、頓的動作,瞪眼也是漸瞪。
(3)慢(增加時間)在何處
一般慢有三處:一是動作過程,二是定式,三是預(yù)備、收功和勢間。由于功法動作很多,每個動作都是慢一點,積少聚多自然延長了大量時間;定式中有閉氣和放松。閉氣時是動停,先緊然后再慢慢放松,兩者均增加了時間。如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正常動作上托下落共約14 秒、閉氣和放松約3 秒。慢練后動作就增加約6 秒,閉氣和放松增加約2 秒。這樣使八段錦原12 分鐘就增加約3~8 分鐘;在做預(yù)備勢時,一定要松靜下來后再開始練功(用背景音樂),收功時身松思想集中動作緩慢將氣收入下丹田,多做幾次然后搓手浴面再離開練功場。一般勢與勢間可停1~3 個呼吸,三者都增加了練功時間。
(4)慢而適己
不能無限的慢,慢不能有脫節(jié),需自感舒適。練功者要遵循“道法自然”?!暗婪ㄗ匀弧卑▌幼鲿r的姿勢、呼吸、意念要自然,還要符合自身生理運行規(guī)律和功法特點、要領(lǐng),并要順其自然。
總之,慢練時強調(diào):面帶微笑,意隨形走,動息相隨,呼吸必順,動動有松緊,勢勢有閉氣。慢練時抓?。簞幼鲃?、呼吸順、意念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