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周勛
福建省尤溪縣畜牧站,福建尤溪 365100
戴云山羊是福建省地方優(yōu)良山羊之一,主要分布于戴云山脈一帶的德化、尤溪、大田、安溪、永春、惠安等地[1]。其持點是個體適中,四肢強健,適應性強,耐粗飼,尤以早熟、繁殖率高、肉質鮮美、膻味較輕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羊場地選址應符合有關法規(guī)要求,禁止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及緩沖區(qū),文教科研區(qū)、醫(yī)療區(qū),縣城的建成區(qū)、建制鄉(xiāng)鎮(zhèn)村居民區(qū),閩湖庫周500 m 以內的區(qū)域,閩江干流兩岸1 000 m、尤溪(尤溪口至街面水庫壩下)兩岸500 m 以內的區(qū)域,主要交通道路500 m 以內的區(qū)域,國家、省或地方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禁止養(yǎng)殖區(qū)域建羊場。養(yǎng)殖場用地按5~6 m2/只羊標準計算。
戴云山羊以牧草、植物秸稈、農作物下腳料等為食料,養(yǎng)殖場要建在草料豐富、牧坡適當的地區(qū),否則草料的不足、運輸成本的提高會大大減少養(yǎng)殖場的養(yǎng)殖效益。由于冬季霜凍,草料不足,養(yǎng)殖場要配置秸稈青貯池,儲備牧草、植物秸稈青貯飼料,提高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解決冬季草料不足的困難。
戴云山羊喜歡溫暖干燥環(huán)境。養(yǎng)殖場要選在地勢較高、干燥、通風、避風良好、向陽、平坦、采光較好、土壤透水性好,排水容易、交通便利的地方。要選電力穩(wěn)定,距電力供應站較近,便于電力設施的架設,可省輸變電費開支的地方。建造年存欄1 萬頭養(yǎng)羊場需配150 kVA 容量的變壓器。要選水源充足且水質較好,符合飲用水的水質標準的地方。每只羊用水按1 kg/d 計算,則存欄1 萬頭戴云山羊場羊群需用水10 t/d,生活用水10 t/d,羊場用水量20 t/d,消防備用水源10 t,則設計供水30 t/d。
羊場規(guī)劃原則:符合生產流程、創(chuàng)造舒適環(huán)境、滿足防疫要求、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在符合生產流程情況下,為了羊生產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采用最省的投資和最少的運行成本為戴云山羊創(chuàng)造向陽、干燥、通風、避風良好、采光較好、冬暖夏涼的舒適環(huán)境。戴云山羊場規(guī)劃要把防疫作為重點,在整個布局上,主要考慮主導風向,合理安排各種羊舍,滿足防疫的要求,又節(jié)約用地。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使用計算機控制,提高勞動效率。
羊場布局要合理,并對羊場進行區(qū)域劃分。羊舍棟與棟之間隔6 m。坐北朝南是羊舍最好的朝向,偏東8°以內,偏西15°以內。依照地勢由高到低、風向由上至下[2]劃分為4 個區(qū),管理區(qū)(消毒池、紫外消毒間、值班室、行政部、宿舍樓、食堂);草料加工區(qū)(飼草間、飼料加工間、精料和干草庫、牧草青貯窖);養(yǎng)殖區(qū)(公羊舍、妊娠舍、羔羊舍、育肥舍及運動場);隔離區(qū)(隔離羊舍、藥浴池、堆糞處、糞污處理設施)。管理區(qū)應在上風向處,依次是草料加工區(qū),養(yǎng)殖區(qū),隔離區(qū),隔離區(qū)在下風向處。各區(qū)之間的距離應大于50 m,區(qū)與區(qū)之間用綠化隔離帶或矮墻分開。場內道路的凈道和污道要嚴格分開,不能交叉、不要混用。
羊舍屋頂采用鐘樓式,在屋頂上設通氣孔,孔上裝活門,依需要隨時關閉。羊舍采用雙列式結構,跨度9.5 m,坡度18°,過道高于羊床20~25 cm,喂料過道3.1 m,羊舍長度按實際情況,50~100 m,屋檐高度2.8~3 m。
羊舍保持舍內干燥、通風,確保以“冬春防寒保暖、夏秋防暑降溫”為原則。飼養(yǎng)密度獨欄種公羊4~6 m2/只,群養(yǎng)種公羊1.5~2.0 m2/只,妊娠母羊1.5~2.0 m2/只,妊娠后期或哺乳母羊2.2~2.5 m2/只,空懷種母羊、成年母羊0.8~1.0 m2/只,羔羊、育肥羊為0.5~0.8 m2/只。
羊舍要求光照充足,采光系數要達到:羔羊舍1∶15~18,成年羊舍l∶18~20。產羔舍、保育舍對保暖性能要求更高,墻體用磚砌成,窗戶向陽,南窗應大于北窗,窗距羊床1 m,距地面1.5 m 以上,防止風直接吹襲羊體,窗寬1.0~1.2 m,窗高0.7~0.9 m,每間羊舍安裝1 扇窗戶。由于南方氣候高溫、高熱、潮濕、多雨,羊舍保持通風干燥,母羊舍、公羊舍、育肥舍門窗采用開放式,羊舍南面或南北兩面砌成高1.5 m 的半墻,上半部敞開,以保證空氣流通,冬天采用上下兩層卷簾。
羊舍設置通氣設備,保證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又避風。羊舍短邊與風向垂直,長邊與風向平行。夏季高溫高熱要在運動場設遮陰網。羔羊舍溫8~10 ℃比較適宜,夏季舍溫不應超過30 ℃,一般舍溫20 ℃。羊舍保持干燥,相對濕度為50%~70%。
羊床距離地面50 cm,漏縫地面用竹片鋪設,厚薄一致,竹片厚2 cm,寬3 cm,間距依羊大小而定,小羊間距1.0~1.5 cm,大羊間距1.5~2.0 cm。羊舍柵欄高1 m,每間羊舍長寬為500 cm × 320 cm。過道側的柵欄距離為小羊12 cm、大羊為15 cm,羊只方便采食,又能防止其跑出。
在每間羊舍安裝碗式飲水器,距離羊床25~30 cm和60~65 cm 處各安裝1 個飲水器。在過道兩側用磚、水泥砌成上寬下窄“U”型長形飼槽,槽上寬35 cm,其下寬25 cm,深20 cm。
羊圈底用混凝土抹成光滑的1%斜坡面,刮糞板的兩端與地面接觸面鋪寬為10 cm 的大理石地板,采用由下向坡頂自動刮糞,糞運到陽光貯糞房發(fā)酵,生產有機肥。在斜坡底部砌1 條坡度為1%的排尿溝,在排尿溝連接排污管前設沉淀池。再用暗溝將尿水引至羊圈的沼氣池中,以保證羊舍周圍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
每棟羊舍南面設運動場,依地形地貌建設,形狀允許不規(guī)則,其面積為羊舍面積的3 倍,其四周設圍欄或砌墻,高為1.2~1.5 m,其地面為三合土,其用料為黏土、沙、石灰的比例分別為7∶2∶1。
為防疥癬等體外寄生蟲建藥浴池,并定期給羊群藥浴。為加快藥浴速度和效果,在入口處設臨時貯羊舍,讓羊等候藥浴,群藥浴深0.9 m,池長11 m,池上寬0.7 m,池底寬0.4 m,池入口處為陡坡,出口處為臺階式緩坡,出口處設漏縫滴流羊舍,羊身上多余藥液流回藥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