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唐威 楊琴)“張海迪小時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她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斗爭,成為了一名作家?!?019年12月18日,屋外寒風凜冽,但湘陰縣鶴龍湖鎮(zhèn)的晗晗(化名)還是如期在家中迎來了他的送教老師——來自該縣特殊教育康復學校的湯茜,因腦癱而長期自卑的他在老師的鼓勵下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而晗晗只是該縣享受送教上門學生中的一員,2019年,該縣特校教師已開展送教上門1300余次。
“特殊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兜底工程,讓每一個殘疾孩子同樣享受合適的教育,就是我們教育扶貧的‘最后一公里?!睋?jù)該縣教育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該局基教股和縣特校在摸排殘疾學生入學情況時,獲悉縣內(nèi)有多名重度殘疾兒童無法到校上學。為了確保特殊孩子以更好的狀態(tài)融入社會,2014年起,該縣決定由縣特校專門負責,持續(xù)深入踐行“一個也不能少”的精準扶貧理念,制定“一人一策”的送教上門實施方案,并為每個學生配備兩名專業(yè)教師,從教育與康復、知識與技能的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音樂、美術(shù)、手工等相關(guān)內(nèi)容送教上門。截至目前,已成功圓了75名重度殘疾孩子的求學夢。
“我們還會根據(jù)送教學生的康復需求,準備好所需物資。”在縣特校校長尋新祥的心中有一本賬,賬上記著的不是數(shù)目,而是送教學生所需的輪椅、坐便器、急救包等物資。2019年,學校用于送教對象的資助金額已達8萬余元,且每個送教學生都享受到了每年1000元的貧困生生活補助。該縣還將不斷完善送教上門機制,確保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quán)利,讓重度特殊兒童、少年享受到合適且有質(zhì)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