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如 徐敏
【摘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公平,國家資助為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學業(yè)。與此同時,受到國家資助的學生也一代一代的成為國家棟梁,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成為了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國家資助重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本篇文章從國家資助的目標,就誠信、感恩、責任心等方面大致的敘說了國家資助對受資助人才的影響,從而幫助貧困學子建立良好的品質,提高受助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國家資助;培養(yǎng);誠信感恩;責任心
一、國家資助的目標
國家資助政策是指頒布各種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等政策,為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開放的綠色通道。保證了每一個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國家資助,能夠保障每一個學生學業(yè)的順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他們解除因家庭經濟貧困而帶來的后顧之憂。
國家資助導向明確,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學崗位。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不僅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還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加強受助學生的教育管理,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變受助為勵志;科學分析資助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國家資助對大學生的影響
問卷相關數(shù)據分析,77.5%的被調查對象沒有被資助的經歷,22.5%的被調查對象有獲得過資助,55%的被調查對象曾因為學費苦惱過。關于現(xiàn)行的資助政策是否科學有效來看,33.7%的學生認可,48.2%的學生說不準,18.1%的學生持否認態(tài)度,43%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除了有關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之外,輔導員和班長的意見對學生困難資格的認定起著決定性作用。
對于貧困學子來說,接受良好的教育,順利完成學業(yè)并實現(xiàn)就業(yè),才有可能徹底改變命運、改善困難的家庭狀況。國家資助就是這樣面向全國學生的一個輔助政策,減輕部分學生的上學壓力。接受國家資助的學生都心懷感恩,這些學子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改變自己的命運。對大學生的“三觀”也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不僅如此,在這些受資助的學子里面,可能會有未來的政治家、畫家、作家……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著這個國家,為國家做貢獻,促進這一代時代的進步。
(一)培養(yǎng)大學生誠信感恩的品質
當前大學生感恩情懷缺乏的主要表現(xiàn)有:淡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忘卻他人救助之恩,漠視母校和國家的培育之恩等。高校持之以恒開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人格,有助于改進傳統(tǒng)德育模式,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國家資助教會了學生們感恩,不少學生還專門寫文章來表達對國家資助的感恩之心,并抒寫了自己的夢想,為國家做貢獻的愿望。受資助學子們更加體會到國家的疼愛與鼓勵,更加熱切的懷著感恩之心去完成學業(yè),完成為國家做貢獻的夢想。
國家通過切實做好資助工作,能夠使貧困生真切的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關愛、教師和同學的關心,能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在享受物質資助的同時,能夠感激國家、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愛,能夠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二)增強大學生責任心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空前快速發(fā)展,西方的價值觀不斷涌入,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由于高校大學生三觀尚不成熟,不能很好的甄別社會上的不良思潮,也就無法堅守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美德,導致部分高校受助學生貪圖金錢、享樂,對人對事冷漠,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
高校鼓勵受資助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鼓勵他們參加勤工助學活動,也感受到生活的艱辛,懂得施助者賺錢的不易,有效的培養(yǎng)了受資助學生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校里,面對需要幫助的同學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在家中,主動幫父母干活,做事更加有一份成年人的責任擔當,不莽撞,勤儉節(jié)約,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并學會獨立做事。
三、提高受助學生的綜合素質
受到資助的學生,在國家的幫助下,繼續(xù)自己的學業(yè),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也不斷地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不僅僅獲得了知識,也獲得了生活技能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國家資助不僅為上學困難的學生開啟綠色通道,而且還不斷提升了受資助學生的各項知識水平、生活技能和為人處事的能力。
十九大以來,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力度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學生資助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校資助貧困生政策,其本質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的高智商高學歷高道德標準的新中國人才。如今,數(shù)以千萬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資助政策幫助下順利入學,完成學業(yè),學生資助事業(yè)取得重大進展,為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旭峰,張晗.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實施現(xiàn)狀調查[J].高等教育,2018(9):199.
[2]郭玉賓.持之以恒開展感恩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7(09):32-35.
[3]李彥磊.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J].中國市場,2016(17):89-91.
[4]朱躍成.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如何培養(yǎng)受助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9):180-181.
[5]張雯.淺析高校資助政策品德教育的心理引導[J].戲劇之家,2017(0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