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生,張海奇,霍貴玲,潘偉,尹繼君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山東 聊城 252600)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是由于局部腦組織血液出現(xiàn)循環(huán)障礙,導致缺血、缺氧、壞死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該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的特點[1],因此臨床治療應予以高度重視。其中急性進展型腦梗死實臨床常見的一種腦梗死類型,是指腦梗死后神經(jīng)功能受損癥狀在48h內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2],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生命。藥物治療在臨床治療腦梗死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為進一步評價丁苯肽注射液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做如下研究。據(jù)NIHSS評分減少情況對療效進行評價[3],NIHSS評分減少 91%-100%,病殘程度0級為基本治愈;NIHSS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 1-3級為顯著進步;NIHSS評分減少18%-45%為進步;NIHSS評分減少或增加在17%以內為無變化;NIHSS評分增加18%以上為惡化;死亡。總有效=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間收治的114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相關影像學檢查(CT/MRI)明確診斷,TOAST分型符合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發(fā)病后6h 至7d內病情呈進行性加重,排除心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以及藥物過敏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7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齡42-81歲,平均(58.3±3.4)歲;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齡45-79歲,平均(57.7±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qd)、中等強度他?。ò⑼蟹ニ?0 mgqn)、營養(yǎng)神經(jīng)、控制血壓、血糖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應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療,靜脈滴注丁苯肽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00041)100 mL,2次/d,療程為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治療3個月后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及Barthel指數(shù)對治療前后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NIHSS評分越低說明神經(jīng)功能越好,Barthel指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同時采用卒中量表(MRS)對患者康復效果進行評價,評分0-2分,評分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根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安全性評價指標??傮w死亡率對比,癥狀性腦出血例數(shù)比例對比,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對比。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
2.1 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比較
表1 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比較
組別 NIHSS評分 Barthel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4.3±1.2 7.3±1.3 32.3±8.4 58.4±11.2對照組 14.4±1.4 12.5±1.1 31.6±5.9 44.7±8.8 P >0.05 <0.05 >0.05 <0.05
2.2 臨床療效。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MRS評分0-1分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MRS評分比較[n(%)]
2.3 安全性評價及表格等。觀察組患者死亡率、癥狀性腦出血及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死亡及并發(fā)癥比較[n(%)]
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目前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發(fā)生機制是腦動脈硬化癥在血管狹窄基礎上出現(xiàn)急性血栓形成所致[4],臨床治療的關鍵是阻止血栓形成,有效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清除氧自由基以及神經(jīng)保護,從而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目前溶栓治療是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對治療適應證及時間窗要求較高,使得多數(shù)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無法從中受益[5],且溶栓治療難以在基層醫(yī)院廣泛開展,因此臨床需探討有效的綜合藥物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后,降低致死率。
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均得到顯著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略低于儲慶敏[6]的研究結果(94.3%)。
丁苯酞目前在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動物實驗和藥效學研究也已證實丁苯酞具有獨特的、多靶點抗腦缺血作用[7]。該藥可通過提高自身細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細胞內的鈣離子水平,抑制氧自由基形成,增加缺血區(qū)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達到促進損傷神經(jīng)元恢復的作用[8]。此外丁苯酞還能夠提高血管內皮一氧化氮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選擇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謝產(chǎn)物介導的生理、病理過程,從而發(fā)揮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外周血管通透性,解除微血管痙攣,控制和縮小腦梗死面積,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作用。
綜上所述,丁苯肽注射液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可靠,安全性高,應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該藥,以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