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北京市通州區(qū)潞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1100)
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斷發(fā)生變化的背景之下,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率有所上升,同時也加劇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高血壓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在早期階段患者全身小動脈出現(xiàn)痙攣,在后期階段會顯現(xiàn)出動脈硬化,引起血壓升高,甚至是其他嚴重病癥。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高血壓患者病情不斷走向惡化的過程中,患者的重要臟器器官功能會出現(xiàn)障礙,引發(fā)不良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死亡[1]。藥物治療是高血壓治療的首選方案,其中β受體阻滯劑是常用藥物能夠明顯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而且該藥物的選擇性以及安全性高,能夠為患者的病情恢復帶來有力支持。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均經(jīng)過綜合臨床檢查確診,符合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許可,患者及其患者家屬都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完成此次研究。用數(shù)值表法把所有患者均分成兩組,命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患者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為43-69歲,平均(52.5±2.3)歲,平均病程(6.3±1.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為42-70歲,平均(52.8±2.1)歲,平均病程(6.6±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非洛地平片藥物治療,口服用藥,一日一次,每次5 mg。觀察組患者接受β受體阻滯劑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一日一次,每次100mg;口服馬酸比索洛爾,一日一次,每次2.5-10mg,根據(jù)患者病情調(diào)整用藥。觀察指標和效果評定標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血壓值變化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①顯效:治療后患者血壓水平恢復到正常范圍。②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水平顯著降低,舒張壓下降水平低于20 mmHg。③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血壓值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沒有達到以上標準。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 20.0對本次研究當中所獲得的所有統(tǒng)計資料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對照表(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值變化差異對照表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值變化差異對照表
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66.2±5.1 141.3±4.4 99.7±3.2 90.2±4.6觀察組 166.0±6.0 129.5±2.5 99.6±2.9 77.8±3.9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差異對照表(n,%)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雖然在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當中,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但是該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從整體人群角度進行剖析,血壓值會伴隨年齡升高而上升,其中收縮壓指標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不過在年齡大于50歲之后,舒張壓開始下降,脈壓也逐步增大。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有所提高,這使得人們開始把關注點放在了心血管病的多元危險因素方面,開始關注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也因此促使血壓分層概念的提出[2]。就目前而言,臨床上把患者的血壓值以及危險因素評價當作是診斷以及涉及高血壓疾病治療方案的重要根據(jù),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評估血壓控制范圍,保證治療的針對性和合理性,提升預后效果[3]。
在開展了大量的病理學研究之后,總結出的高血壓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脈壓差大,收縮壓呈現(xiàn)出逐步增高的趨勢。伴隨高血壓患者年齡升高,身體素質(zhì)以及身體的抵抗能力都會持續(xù)下降,大動脈血管彈性水平也不斷下降,進而造成舒張壓下降。但是患者的收縮壓逐步上升,就造成了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過大的問題,發(fā)生脈壓增大現(xiàn)象。對此,在實際治療環(huán)節(jié)必須做好收縮壓的控制。第二,血壓波動幅度大。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主要發(fā)病人群,而這一人群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各項器官功能和免疫力水平逐步下降,使得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無法對血壓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加大了血壓的波動。第三,患者容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問題。在年齡因素的作用之下,高血壓患者的血管系統(tǒng)逐步出現(xiàn)硬化問題造成交感神經(jīng)提高,在發(fā)生體位變化的情況之后,很容易引發(fā)體位性低血壓。
藥物治療是對高血壓進行治療和控制的一個首選方案,在臨床上有著極大的應用范圍,選取的藥物治療方法是否合理恰當會對治療效果帶來極大的影響。傳統(tǒng)的治療藥物雖然能夠起到控制血壓的效果,但是整體控制效果不夠理想,還容易引發(fā)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降低用藥安全性。大量的臨床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在高血壓治療當中療效確切,此類藥物的應用可以刺激中樞神經(jīng),緩解血管供血方面的壓力,以免患者處在過于激動的狀態(tài),避免神經(jīng)興奮,同時阻滯交感神經(jīng)傳導[4-5]。本次研究當中所選用的酒石酸美托洛爾以及馬酸比索洛爾都是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這類藥物的應用能夠明顯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增加心輸出量,減少心臟收縮力,讓藥物療效直接作用在心臟受體,改善血管緊張的問題讓患者的心臟功能得到有效保護。在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當中,選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明顯降低激素刺激,減少腎上腺素分泌,保證患者生理環(huán)境處在平衡狀態(tài),加大對靶器官的保護力度,增加血管緊張幸福度,抑制腎素分泌,降低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從藥理作用角度進行分析,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的藥理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此類藥物會直接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當中的β受體,從而直接削弱興奮神經(jīng)元的活動,阻斷交感神經(jīng)沖動,產(chǎn)生比較理想的降壓效果。二是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腎球旁細胞β受體興奮可以分泌出腎素,導致患者的血壓水平上升。但使用β受體阻滯劑之后,β受體的興奮度能夠得到明顯抑制,也會控制和減少腎素分泌,產(chǎn)生降壓效果。三是作用于心臟。該藥物能夠抑制心臟β受體,控制心率,減少心肌收縮力,降低耗氧量,產(chǎn)生長效降壓效果。四是作用于壓力感受器。該藥物可以維持壓力感受器正常運轉(zhuǎn),以免患者調(diào)整體位時出現(xiàn)血壓的劇烈變化情況。這樣不僅能夠降壓,還能夠保護患者的心臟。本次研究通過對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進行使用,患者的血壓值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用藥組的患者。而這一結果也進一步證明了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的確切療效與臨床研究結果一致,可以在今后的臨床實踐當中推廣普及。
綜上所述,使用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治療總有效率,改善血壓指標控制效果,而且具備操作簡便和安全性高的明顯優(yōu)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