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麗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在《侵權責任法》教學工作的開展上,通過合理引入案例教學法,確保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能夠結合案例,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不僅實現(xiàn)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還可以掌握出色的法律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所謂案例教學法,也有人將其稱作是蘇格拉底教學法。在該教學法的運用上,立足演講式教學法以及教科書式教學法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教學對策。按照案例教學法的觀點,強調在學生教學工作的開展上,要充分結合案例,讓學生在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實現(xiàn)理論觀點和具體案例的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能夠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效果。
在我國,最早的案例教學法應用要追溯到上個世紀80 年代。隨著我國法學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也促使更多教師開始意識到在法律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在學生的培養(yǎng)上,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導致很多法學專業(yè)學生僅僅能夠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具備一定的法律實踐應用能力。為此這也對法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當前的《侵權責任法》教學工作開展上,通過合理引入案例教學法,確保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實際上,從我們的生活現(xiàn)狀來說,在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可以利用《侵權責任法》進行觀點的解讀。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侵權責任法》課程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開展案例分析和研究,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
在《侵權責任法》教學工作的開展上,教師在進行相應案例的篩選上,并非是盲目的篩選,而應該結合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確保所篩選的案例有突出的代表性。通過這種方式完成案例篩選,能夠保證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上,充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且通過合理的案例篩選,確保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侵權責任法》教學工作開展上,能夠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讀,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侵權責任法》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上,對于案例的篩選,一般要結合以下幾方面要素進行綜合權衡:首先是要確保教師在課堂上所篩選的案例有一定的真實性?!肚謾嘭熑畏ā返闹R學習和學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聯(lián)。通過真實案例的篩選,讓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更真實的體驗,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侵權案件其實就存在于我們身邊。通過這種方式篩選案例,可以讓學生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和解讀,了解到《侵權責任法》知識學習的實際價值和意義。其次在案例篩選的過程中,要確保所篩選案例有一定的典型性。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上,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達成最優(yōu)教學目標成為教師必須要關注的內容。對于《侵權責任法》教學案例的篩選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多的案例,但并不是每一個案例都適合在課堂上進行解讀。要確保案例的典型性,盡可能篩選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案例作為案例教學法的教材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完成案例的篩選,能夠確保在案例解讀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分析,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同時對于這種典型案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案例分析和研究上,也能夠讓學生可以便捷的完成資料的查閱。第三是要求在案例篩選上,盡可能選擇一些沒有定論的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篩選,讓學生在開展案例分析工作時,不會受到定勢思維的影響,確保學生在案例分析上能夠有獨立的觀點和見解。
在完成《侵權責任法》的案例教學資料選定后,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來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還要結合案例進行逐步拆分,通過步步深入的方式完成案例的講解。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案例的講解,能夠確保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立足學生視角,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完成案例分析的方式和對策,提升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培養(yǎng)效果。比如教師在結合《侵權責任法》案例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是教育機構的責任案例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選擇了以下案例展開分析:
案例:2014 年云南昆明明通小學發(fā)生了一起踩踏事故。由于小學樓梯內的海綿放倒,先期下樓的小學生由于沒有看到摔倒,后續(xù)下樓的小學生在不清楚狀況的情況下持續(xù)涌上來,導致人員疊加、擠壓,發(fā)生踩踏事故。事件造成6 名小學生死亡,26 名小學生受傷。
在以上案例分析的教學上,教師在開展案例分析工作之前,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兩個小組,要求每組的小學結合案例自行完成資料的查找,并結合查找的資料完成案例分析,并在下一堂課開始前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的觀點。為了避免資料查閱的重復,結合兩組學生,教師分別設定了兩個任務,第一組學生的任務是就明通小學在事件發(fā)生過程中是否應該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展開研究分析。第二組學生則是就如何規(guī)避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展開相關觀點分析。經過學生的資料查閱和準備,第一組學生表達了如下的觀點:首先在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中,對于明通小學是否應該對該事件發(fā)生承擔責任源于明通小學在事件中是否存在過錯。第一組學生經過資料的查閱認為,事件的發(fā)生是由于在樓道里放倒的海綿阻礙了小學生的通行,導致小學生摔倒,誘發(fā)了后續(xù)一系列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明通小學在小學生日常行走通道的管理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次由于事件的發(fā)生是在學生午休后。明通小學在安排學生午休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選擇的是小學附近老舊居民樓。由于居民樓本身樓道狹窄、光線較暗,導致第一名小學生在摔倒后,后面的小學生并沒有看清楚前方狀況,最終發(fā)生了死傷情況。綜合以上分析,第一組學生認為在案例中,明通小學存在過錯,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第二組學生在分析上,結合案例分析提出學校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該為小學生營造暢通、無障礙的活動空間。同時第二組學生提出,為了規(guī)避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要求從學校以及教學方面入手,強化安全意識,并要積極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
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逐步拆分的方式,讓兩組學生從不同視角對案例展開分析。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上,能夠充分調動不同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不同任務的要求下,能夠積極結合所學的《侵權責任法》的理論觀點,從不同視角對案例展開深入的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案例分析法在《侵權責任法》教學的運用,能夠確保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同時,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積極合作和探討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侵權責任法》相關知識的扎實掌握。這對于改善《侵權責任法》的教學成效,強化學生法律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結合當前《侵權責任法》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合理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完成基礎法律條款知識學習同時,借助真實、具體的案例,進一步實現(xiàn)對所學法律條款和法律理論基礎的扎實掌握。案例教學法本身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法律知識掌握以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認知水平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侵權責任法》課堂教學活動上,要求教師自身應該具備扎實的基礎,合理借助案例教學法引入,提升《侵權責任法》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