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太和醫(yī)院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 1.婦產科,2.口腔科,3.心血管內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妊娠期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現階段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女性妊娠期中晚期特有并發(fā)癥[1]。當患者病發(fā)ICP后常伴隨出現肝功能、血清膽汁酸指標異常,皮膚瘙癢、黃疸等主要臨床表現,還可能導致胎兒出現窒息、窘迫、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對妊娠解決早產嚴重不良影響[2]。因而臨床中及時對ICP進行診斷并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質量和胎兒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一般情況下,ICP發(fā)病機制尚未揭示,可能由體內多種內外在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疾病。在ICP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免疫系統紊亂、內分泌代謝系統及激素代謝異常均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4],但其在評估患者病情中的應用仍鮮有報道,因而筆者對本院收治的IC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ICP患者血清TBA、INH-A、sICAM-1表達水平對其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的價值。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間本院收治的100例ICP患者作為本組研究對象,并依照患者病情嚴重情況分為輕度組及重度組,每組50例。其中輕度組中年齡21~38(27.53±2.31)歲,孕周34~41(38.82±1.49)周,經產婦24例、初產婦26例,重度組中年齡22~37(28.18±3.12)歲,孕周35~42(37.82±1.48)周,經產婦22例、初產婦28例,同期選取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本組研究對照組對象,年齡23~38(28.31±2.31)歲,孕周35~41(38.26±1.49)周,經產婦24例、初產婦26例,三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合理。
參與本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標準:(1)ICP患者均符合如下診斷標準:妊娠中晚期出現內科疾病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皮膚瘙癢、肝功能異常、伴有黃疸;(2)所有患者均無精神及神經異常;(3)所有臨床癥狀均及體征均在產后一定時間內緩解;(4)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若患者符合如下任一標準則將其排除本研究:(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2)血液性疾?。?3)合并妊娠高血壓者;(4)急性感染患者;(5)伴有肝炎或甲狀腺功能異常。
本組研究中在所有受試者入組后采集空腹靜脈血離心收集血清,置于-80℃中保存后統一檢測,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中總膽汁酸(TBA),血清抑制素A(INH-A)及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所有試劑盒均購買自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本組研究中使用SPSS 20.0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百分率及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和劑量資料,采用后行卡方及方差檢驗分析組間數據差異,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三指標聯合診斷的意義,并繪制ROC曲線分析診斷價值,若P<0.05則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顯示,觀察組患者血中TBA、INH-A、sICAM-1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重度組患者血中TBA、INH-A、sICAM-1水平顯著高于輕度組(P<0.05),詳見表1。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以TBA作為診斷指標是輕度53例、INH-A診斷輕度49例、sICAM-1診斷輕度51例,聯合診斷輕度52例,詳見表2。
表1 TBA、INH-A、sICAM-1水平檢測結果
(n=50)
表2 各指標評估ICP病情嚴重程度的結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TBA、INH-A及sICAM-1單獨診斷的診斷價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診斷對ICP病情程度進行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及AUC均顯著高于各指標單獨診斷(P<0.05),詳見表3。
表3 各指標診斷價值調查結果
圖1 ROC曲線圖
一般情況下,臨床中血清TBA濃度是常用的用于評估患者肝臟代謝、合成及肝分泌的重要指標,其在對肝病及ICP的診斷及評估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5]。孕婦在病發(fā)ICP后其體內常可見明顯的肝臟缺乏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導致膽鹽在肝臟中大量聚集,導致其轉運及排泄障礙,致使肝臟內出現膽汁淤積進入體循環(huán),導致血中膽汁酸水平升高[6]。隨著孕齡的增加孕婦體內TBA水平常也隨著逐漸升高,若子癇前期患者體內血清中TBA水平異常升高,導致病發(fā)ICP[7-8]。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中TB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血中TBA水平也隨之顯著增加。
INH-A是人體內重要的轉化生長因子超家族成員,其在免疫調節(jié)反應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種組織損傷及炎癥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過程中均起到十分重要作用[9-10]。INH-A是由卵巢顆粒細胞、黃體細胞合成并分泌,且其與胚胎植入、滋養(yǎng)細胞增殖分化密切相關,可經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肝臟,并競爭性的與激活素受體結合,加重肝細胞缺氧、缺血及代謝異常,抑制肝細胞生長,導致出現肝臟膽汁酸淤積[11-12]。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中INH-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者病情加重其血中INH-A水平也顯著增加。
ICP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數學者認為其與人體內免疫異常、內分泌激素紊亂、遺傳變異、環(huán)境變異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13]。研究發(fā)現,免疫功能異常在ICP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sICAM-1屬于體內重要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其主要由活化后的內皮細胞合成,在細胞表面及細胞外基質中廣泛存在[14]。sICAM-1可介導細胞與細胞間及細胞及基質間結合膜表面的糖蛋白,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發(fā)揮作用,其在機體多種部位廣泛表達,在血管內皮中sICAM-1水平最高。sICAM-1在體內表達相對較弱,但在移植物排斥、炎癥、癌癥等患者體內其表達水平相對較強。ICAM-1表達水平異常升高,增加妊高癥、早產、胚胎早期死亡的危險性[15]。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中sICAM-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者病情加重其血中sICAM-1水平也顯著增加。
研究結果顯示,采用TBA、INH-A、sICAM-1單指標對ICP進行診斷時,其診斷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差,且AUC較低,其臨床ICP疾病嚴重程度診斷價值較差。而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三指標聯合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發(fā)現,采用TBA、INH-A、sICAM-1聯合診斷的特異度均高于各指標單獨診斷,且三指標聯合診斷ICP疾病嚴重程度的AUC均顯著升高。采用TBA、INH-A、sICAM-1指標聯合對ICP進行診斷時,可從免疫、代謝及肝功能等多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多指標綜合應用可顯著提高ICP疾病嚴重程度診斷應用價值,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ICP患者血中TBA、INH-A、sICAM-1顯著高于健康人,且TBA、INH-A、sICAM-1聯合應用可作為評估IC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本組研究臨床樣本數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有待后續(xù)深入研究。